申 麗
河南省南樂縣農業農村局,河南南樂 457400
產蛋雞群蛋品質下降是養雞臨床生產過程中的常見現象,一旦發生可對養殖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1]。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為疾病原因、飼料原因、應激原因、藥物原因、管理原因等。為了能幫助大家更清晰地認識到蛋品質下降的原因,本文將就此話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疾病原因是造成蛋品質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特別是雞群大面積發生輸卵管炎時,由于機體內的營養無法正常為產蛋提供物質,導致蛋清量少,稀薄,平均蛋重減輕,另外,輸卵管黏膜上皮的泌鈣細胞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導致蛋殼鈣質不足,破蛋率、軟殼蛋率、薄皮蛋率顯著增加。引發輸卵管炎的病原主要有病毒、細菌和霉菌3 種。病毒類常見的有流感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腺病毒等,細菌主要以致病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為主,霉菌主要為黃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影響最大。如果輸卵管發生炎癥,一定要對病雞進行及時剖檢診斷,必要時采集病料進行實驗室化驗,尋找到病因,從而針對性采取措施進行防控[2]。
飼料原因引發的蛋品質下降主要表現在2 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飼料營養配備不科學,正常飼料的成分應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這些營養的原料都分別來自于玉米、豆粕、豆油以及預混料等,由于整個產蛋期雞的生理功能都有一定差別,對營養的需求也要進行相應改變,需根據雞品種和日齡及時調整配方。第二方面是飼料霉變,發霉的飼料其中的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煙曲霉毒素、T2毒素等都會升高,輕者引發肝臟、腎臟、腸道及輸卵管粘膜發生病變,重者可造成免疫抑制以及脫肛等情況。霉菌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可以快速繁殖,因此,如果存放玉米、豆粕或者全價料的倉庫通風不良,陰暗潮濕,很容易出現霉菌毒素超標,從而造成蛋品質的下降[3]。
應激有很多種,凡是環境條件改變,導致雞的生理平衡出現失衡的現象都可劃歸為應激的范疇。蛋雞受影響較大的應激種類常見的有飼料變更過快、天氣突變、飼養員變更、斷水斷料、長途運輸、不明原因炸群、暴力免疫、高溫高濕、光照無規律變動等。雞群發生應激時,機體免疫力可暫時性出現低下,致使體內很多條件致病菌乘機入侵,如流感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等,這也是為何很多疾病常在雞群發生應激后出現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臨床生產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來降低應激反應,如天氣突變前可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飼料變更要逐步過渡,時間不能低于3 d,夏季注意通風和降溫,免疫疫苗時操作一定要熟練和溫柔,長途運輸前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 和微生態制劑,采光燈泡壞了要及時更換,采取一切手段使雞舍環境保持平穩。
很多藥物都有副作用,進入機體后對肝臟、腎臟等器官產生毒害,肝臟負責藥物的代謝和分解,腎臟負責藥物的排出,如果長時間或大劑量使用某種藥物,就會導致肝腎功能下降,進而影響整個機體的代謝。還有些藥物具有類激素樣作用,如糖皮質激素類的地塞米松,這類藥物抗炎效果很好,對于大部分疾病都能起到很快地改善癥狀的作用,但同時也具有一定副作用,使用過多或長時間使用會導致卵巢功能受到影響,排卵出現不規律,進而影響產蛋。還有些藥物如解熱鎮痛類等,也具有良好的緩解癥狀的作用,但濫用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出現繼發感染。藥物因素引發的蛋品質下降多是藥物使用不規范造成的,臨床一定要在執業獸醫師的指導下規范用藥。
蛋品質下降發生頻率較高的雞場多為管理水平較低的養殖場,這些雞場對消毒沒有嚴格要求,疫病防控不到位,經常受到疾病的困擾。引雛時不注意把關,造成后期飼養非常困難,很多對產蛋有影響的病原都能通過種蛋垂直傳播,如雞腦脊髓炎、減蛋綜合征等疾病,如果雛雞時就攜帶有,性成熟后就會發病。有些雞場因經營不善,員工流動性大,新來的員工往往對工作不熟悉,雞群難以適應,也會導致蛋品質下降。石粉的質量也會對蛋品質產生影響,進入產蛋期的雞飼料需要額外添加8%~9%的石粉,這些石粉各地往往就近購買,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鈣含量方面,合格石粉應達到36%以上,但有些雞場只有18%左右,這也會導致蛋殼質量變差。還有些雞場不注重水線的清理,水管內壁污垢殘留過多,不但對飲水乳頭造成堵塞,還為其他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培養條件,引發水中微生物超標,間接影響蛋品質。
除了上述常見原因外,臨床還有很多原因對蛋品質造成影響,如遺傳因素、飼養密度、環境因素等。由于雞蛋的產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理過程,所有對這個過程產生干擾的因素都能對蛋品質造成一定影響,臨床如果發生蛋品質下降的情況,需要綜合分析尋找病因,從而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