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三種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進展

2020-02-16 15:05:47周芷錦
養殖與飼料 2020年7期
關鍵詞:耐藥中藥生態

周芷錦 穆 琳

浙江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杭州310020

1929年英國科學家在培養細菌時無意中發現了青霉素的存在,自此抗生素出現在人類歷史上,幫助人類和動物戰勝了很多疾病。20 世紀50年代前后,抗生素促進動物生長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在養殖中被發現,自此抗生素作為促生長劑在養殖業中大量使用。據Thomas 等[1]估計,2010年全球每年生產牛、雞、豬產品所消耗抗生素的用量為45 mg/kg,148 mg/kg 和172 mg/kg,到2030年,這一數據將會增加67%。而在我國,據中科院公布的數據,2013年我國的抗生素總使用量為16.2 萬t,居世界第一,遠超第二位的美國,其中獸用抗生素占52%。抗生素的使用極大提高了人類生存率和養殖業生產效能,但其大量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藥性的問題日趨嚴重,已成為威脅公共衛生的國際問題。為了遏制耐藥性進一步發展,結合抗生素使用分布現實,獸用抗生素的減量化,特別是抗生素促生長劑的減量化甚至禁用成為了必然。1986年瑞典率先禁用了抗生素促生劑,隨后歐盟各國開始對抗生素促生長劑進行不同程度的限制[2],到2006年1月1日歐盟撤銷了所有抗生素的促生長用途。面對我國細菌耐藥性的問題,特別是我國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的不斷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194 號公告,到2020年年底前,我國將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根據丹麥的國家豬生產委員會(NCPP)的監測發現,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禁用后,豬體內的潛在病原菌出現耐藥性的概率的確下降了,但豬的生產性能在不同生長階段同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對于斷奶仔豬的影響較大,生產速率下降了18 g/d,斷奶后死亡率也較禁用前提高0.6%,同時腹瀉和感染其他疾病的發生率也有明顯提高[2]。在這一形勢下,為了促進養殖業的健康高效有序的發展,養殖業中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包括微生態制劑、中草藥等成為了研究熱點。

1 微生態制劑(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研究

微生態制劑,又叫活菌制劑、益生素、益生菌等,最早在1974年由Parker 提出與“抗生素”相對的新概念[3],1989年Fuller[4]對微生態制劑做了具體的定義,定義微生態制劑是一類能夠促進腸道內微生物平衡,對宿主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添加劑。1994年在德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對微生態制劑的定義進一步完善,定義微生態制劑是指含活菌或死菌,包括其組分和產物的細菌制品,經口或其他黏膜途徑投入,旨在改善黏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機制[5]。國外早在20 世紀20年代就開始研究微生態制劑。目前,美國允許直接飼喂動物的微生物制劑有43 種,包括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等。日本主要采用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乳酸桿菌等作為微生態制劑。我國微生態制劑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紀70年代[6]。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增補,2013年底我國農業部發布了2045 號公告(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3)),按照該目錄我國目前可用的微生物添加劑一共有34 種,包括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釀酒酵母等[7]。在使用量上,20 世紀70年代,美國微生態制劑的年產量已在8 000 t 以上。近年來已經達到約5萬t/年。我國這方面發展較晚,但2010年微生態制劑也達到4 萬t[8]。

1.1 微生態制劑的促生長、提高生產性能作用研究

動物的胃腸道是一個微生態系統,本身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微生態制劑的活菌作為腸道的有益菌,在進入腸道后,增加了腸道有益菌總量,與腸道內源的有益菌形成優勢菌群,改善腸道壞境,如調節腸道pH 值,維持腸道厭氧環境等,對動物消化道系統的發育和生理功能、免疫器官的發育等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對動物的應激反應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李雪莉等[9]設計以對照組、抗生素組和微生態制劑組來研究植物乳桿菌為主的微生態制劑對斷奶仔豬的生長性能、器官的重量和胃腸道發育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生產性能上,微生態制劑可顯著提高斷奶仔豬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在器官重量上,微生態制劑顯著提高斷奶仔豬脾臟相對重量,對胃、十二指腸、肝臟等器官的重量也有增加的趨勢;在腸道形態發育上,顯著增加斷奶仔豬十二指腸絨毛高度,顯著降低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絨隱比。該試驗同樣表明抗生素組與微生態制劑組在促生長和提高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上無顯著差異。鐘光等[10]通過對雄性肉仔雞注射地塞米松應激,研究微生態制劑對其生產性能和腸道健康影響。研究發現:應激能破壞腸道微環境,降低生產性能,抑制免疫器官發育;微生態制劑能使死淘率顯著降低,29日齡胸腺指數、脾臟指數和法氏囊指數分別提高14.29%、16.67%和20.00%,29日腸道絨毛高度增加33.3%,微生態制劑能顯著緩解應激對腸道絨毛的損傷。另外有益菌定植在腸道內,其代謝產酸、產維生素、產氨基酸等影響腸道內容物化學成分組成,影響或參與動物體內的代謝途徑,其自身會分泌產生包括蛋白酶在內的各種消化酶,有利于提高動物的采食效率,蛋白的轉化率等,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崔闖飛等[11]研究發現,在產蛋后期的蛋雞飼糧中添加8×109cfu/g 的枯草芽孢桿菌時,顯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顯著增加了蛋殼厚度、強度和殼重比,顯著降低了破、軟蛋率,增加了蛋殼中鈣含量,但對產蛋率和平均蛋重無顯著影響。王曉峰等[12]研究發現,在海蘭褐蛋雞的飼糧中添加0.05%以枯草芽孢桿菌為主的微生態制劑,蛋雞的產蛋率提高10.2%,降低了料蛋比和不合格蛋率,提升了A 級蛋的比例,從49.54%到59.35%。張進紅等[13]研究發現,在荷斯坦奶牛飼料中按1.0 g/kg 比例添加乳酸菌、芽孢桿菌等組成的復合微生態制劑,平均日產奶量提高1.9 kg,降低料奶比,改善奶牛泌乳性能;乳脂率提高0.18%,乳蛋白率提高0.16%,顯著改善奶牛的乳品質。

1.2 微生態制劑的預防疾病作用研究

抗生素在畜禽養殖業中大量使用除了用于治療具體動物疾病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低劑量的飼喂抗生素可以預防疫病的發生,降低養殖損耗率。微生態制劑如要代替抗生素在飼料中大量添加使用,則同樣需要有保護動物健康,減低疫病發生概率的作用。目前關于微生態制劑預防疾病,起健康保護作用的表現主要包括保護腸道上皮細胞和加強上皮細胞間緊密度的機械屏障;對腸道黏膜占位保護,分泌有機酸等抑制致病菌的生物屏障;改善上皮細胞免疫功能和調節腸道免疫細胞的免疫屏障;產生各種代謝產物和酶形成的化學屏障[14]。魏銀萍等[15]研究比較了嗜酸乳桿菌、長雙歧桿菌和糞腸球菌在致病菌對HT-29 細胞和粘蛋白粘附作用方面的抑制效果,試驗證明:三者分別可使致病性大腸桿菌粘附率由6.7%下降到2.85%,0.214%,1.9%;使傷寒沙門氏菌粘附率由32.49%下降到16.95%,12.93%,20.33%,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張丹等[16]研究發現側孢短芽孢桿菌S62—9 利用其自身的營養競爭機制和產生抗菌肽的拮抗作用,對試驗的27 株細菌中大多數致病性細菌及部分真菌產生抑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效果好于革蘭氏陰性菌,尤其對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單增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效果最明顯。Baron 等[17]研究發現,凝結芽孢桿菌GBI-30 能夠提高T 細胞中腫瘤壞死因子的含量,可用來防治腺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等特定病毒感染。目前微生態制劑已經應用在畜禽養殖業中,在預防疾病,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方面有一定的成效。陳西風等[18]對金霉素和復合微生態制劑對肉仔雞腸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發現,微生態制劑可顯著增加胸腺指數、脾臟指數、法氏囊指數、IgA 含量和IgG 含量,顯著降低腸道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數,當添加量在0.1%、0.2%時,與添加量0.05%金霉素比較,效果更優于金霉素。薛俊龍等[19]對1~5日齡的雛雞飼喂微生態制劑,在6日齡進行雞白痢沙門氏菌攻毒實驗,微生態制劑的保護率為94%,攻毒對照組保護率為76%,早期雛雞飼喂微生態制劑能有效預防雞白痢。

1.3 微生態制劑替代抗生素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目前研究中微生態制劑存在的問題與研究方向:有益菌菌種的選擇:目前可應用于生產微生態制劑的菌株很多,菌株的抑菌效果也屢見報道[15-17],但菌株進入腸道的定植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有些菌株在進入腸道后因為腸道本身的環境并不能形成優勢菌群,怎么選擇培育優勢菌種是微生態制劑生產的關鍵環節。有效活菌數的保持:微生態制劑要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達到一定的活菌數[20]。影響活菌數主要包括了2 個方面:一方面日前有報道不同的生產工藝對活菌存活率有很大影響[21],怎樣改進生產工藝是微生態制劑廠家未來研究的重點;另一方面活菌制劑從出廠到養殖場的運輸過程以及在養殖場保藏期間怎么做到活菌數的保持,活菌制劑在使用時是否還具有有效性的相關研究還較少。此外,活菌制劑在與抗生素同時使用后是否還能保持腸道內的益生菌數量也需要進一步研究。活菌制劑的耐藥性:活菌制劑本身是利用有益菌在動物腸道內與致病菌競爭,以達到抑制致病菌的作用,從而替代抗生素使用,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但活菌制劑中的菌株,如糞腸球菌等,是否會與耐藥菌株發生耐藥基因的傳遞,反而增加耐藥菌株是未來需要研究的問題。

2 中藥替代抗生素的研究

中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寶貴財富,相比抗生素,中藥有副作用相對較小,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同時中藥也可以很好地避免養殖業抗菌藥物應用導致動物產品藥物殘留的問題。隨著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發生,社會對無抗動物產品的呼聲不斷提高,養殖業的抗生素使用量必將大幅度降低。在這個背景下,中藥作為我國的傳統藥物,其在養殖業中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以及應用上可發揮的作用更為值得關注。近年來,我國的中獸藥整體規模在不斷擴大,2016年我國中獸藥生產企業有1 313家,實現總產值45.45 億元,占化藥企業總產值的12.80%,是2008年的近3 倍。中獸藥的劑型包括有散劑、片劑、注射劑、顆粒劑和合劑(含口服液)。除此之外,中獸藥在養殖業上的應用還有作為飼料添加劑、中藥提取物等[22]。隨著醫藥生產工藝的不斷進步,還出現了中藥超微粉[23]等新中獸藥產品。

2.1 中藥對提高動物生長性能作用的研究

各項研究證明,中藥作為飼料添加劑添加到飼喂日糧中可以顯著提高畜禽的生長性能,包括提高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其料重比,效果與抗生素相當[24-25]。可以提高飼料養分的消化率,李麗等[26]對比了金霉素組和中藥組(黃芪、陳皮、蒼術等)與對照組對飼料養分的消化率,2 組粗蛋白、粗纖維、粗脂肪的表觀消化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4.43%、10.27%、5.36% 和4.65%、8.82%、4.86%,中藥組與金霉素組的效果無顯著差異。此外,中藥對于畜禽的應激反應有很好的緩解保護作用。武果桃等[27]研究發現,以刺五加、黃芪、元胡、黨參、五味子、山楂、甘草等藥物按一定比例組方的中藥可以使高溫應激雞的肝臟中HSP70 mRNA 表達顯著增加,HSP70熱休克蛋白在細胞內的合成,可以抵抗應激造成的組織細胞損傷,提高機體熱耐受水平,達到保護細胞作用。

目前,對于中藥促生長的機制研究相對較少,主要包括中藥對腸道健康保護作用,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對血清激素水平的作用等。張偉等[28]通過研究豬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腸道菌群變化以探索中藥對豬促生長的機制,結果表明添加中藥飼喂后豬血清中還原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顯著提高,丙二醛的含量顯著降低,并顯著改善豬腸道的微生物多樣性,提高了有益菌,特別是乳酸菌的豐度比例。胡丹等[29]研究同樣證明了中藥能提高肥育豬的總抗氧化能力,顯著降低血清中的丙二醛濃度,90日齡、110日齡、130日齡較對照組血清MDA 濃度分別降低了35.2%、39.4%、37.0%。霍書英等[30]以肉仔雞為實驗對象,研究中藥對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影響。研究表明:中藥使促進器官組織分化的甲狀腺素T3、T4 的水平顯著提高,且T3、T4 水平高的中藥組增重速度也較快;中藥組血清中GH 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與生長速率成反比。另外該研究發現中藥組的尿酸、尿素氮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證明了中藥可以改善蛋白質的代謝情況,促進蛋白質的吸收、代謝和沉積。

2.2 中藥抗菌作用的研究

1)中藥抑菌作用。中藥作為傳統藥物,其抗菌作用得到廣泛的認可,研究發現,中藥的抗菌作用主要來源其生物活性成分,目前認為中藥的抗菌活性成分包括黃酮類、生物堿類、有機酸類、揮發油類、多糖類、皂苷類、蒽醌類、萜類等[31]。從中藥的抑菌機制來分,主要包括破壞細菌的生物被膜改變細胞的通透性、抑制菌體內酶的活性、影響細菌蛋白質核酸的合成以及提高機體的免疫作用[32]。從中藥制劑來看,中藥有單方和復方之分,在抑菌作用上不只是某一種有效成分,還存在多種成分協同作用的效果。李美發等[33]通過研究黃芪、何首烏、黃連、金銀花、大黃、白頭翁、五倍子、葛根等8 種中草藥的提取液對豬腸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作用來探究中藥組方對抑菌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單方添加黃連、金銀花和五倍子對大腸桿菌抑菌效果較好;單方添加黃芪、黃連和大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較好;單方添加黃連和大黃對沙門氏菌抑菌效果較好。復方添加以黃芪0.25 mg/mL+黃連0.5 mg/mL+大黃0.25 mg/mL 體外抑菌效果最好,對3 種菌均有抑制作用。智曉艷等[34]研究發現黃連、黃芩、丹參和連翹對鏈球菌具有較好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濃度(MIC 值) 分別為32.0、32.0、16.0 和125.0 g/L,最小殺菌質量濃度(MBC值)分別為32.0、64.0、32.0 和125.0 g/L,以其為主藥組成的復方呈現協同抗菌作用。

2)中藥的耐藥性消除作用。研究發現,中藥除了本身具有抑菌作用外,對耐藥菌株的耐藥性也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韋嬪等[35]對豬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對慶大霉素耐藥性消除情況的研究表明除魚腥草外,黃連、金銀花、艾葉、五倍子表現出明顯的抑菌效果,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對慶大霉素耐藥性消除方面,黃連、金銀花、艾葉和五倍子均能消除致病性大腸桿菌對慶大霉素的耐藥性,其中五倍子對菌株耐藥性的平均消除率最高,作用24 h 后,平均消除率為12.53%,其最高消除率可達22.33%;作用48 h 后其平均消除率為13.68%,最高消除率可達24.4l%。中藥消除耐藥性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消除耐藥R 質粒、抑制耐藥菌的抗生素主動外排泵機制、抑制耐藥基因的表達。郭威等[36]研究發現穿心蓮內酯對銅綠假單胞菌外排泵MexAB-OprM 轉錄表達的抑制作用使其可恢復部分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實驗證明頭孢他啶、頭孢匹羅、左氧氟沙星、美羅培南對PAO1、Mex1、Mex2、Mex3 株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 值)分別降低50%、75%、75%和50%~75%。蔣加進等[37]以煎煮法制備的黃連提取液,進行了耐藥質粒(R 質粒)消除試驗,結果表明,黃連提取液對雞源多重耐藥大腸桿菌耐藥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消除率跟作用時間有一定關系,24 h 和48 h 的耐藥性消除率分別達到4.5%和13.25%。任玲玲等[38]研究發現連翹作用后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編碼主動外排泵系統的AcrA 基因發生了24 個堿基突變,改變了AcrA 基因的編碼序列,從而有效抑制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茵的生長,減弱其耐藥性。

2.3 中藥替代抗生素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根據目前的研究報道,中藥在替代抗生素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中藥成分不明確在應用上講究的是君臣佐使的配伍,復方藥劑的效果往往好于單一藥劑[33-34]。目前研究中從中藥提取到了一部分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如黃酮類,但對于藥材中其他成分在抗菌治療中的效果不明確,對復方藥劑成分的相互作用不明確,對成分是否有毒副作用不明確。中藥提取方式對抑菌效果的影響:中藥提取方式包括了干燥,粉碎,醇提,超聲等。據報道,不同的提取方式對抑菌效果影響極大,單一的提取方式的抑菌效果不如多方式結合的抑菌效果,甚至會得出相反的結果[33,39-40]。另外,目前研究報道的中藥抑菌作用的研究對象基本為中藥的提取物,對于直接使用中藥材添加到養殖動物的飼糧中能否起到抑菌作用尚不明確。中藥抑菌作用研究大多還局限在體外試驗,對于中藥在動物體內作用的研究還比較少。基于上述原因,中藥要替代抗生素在養殖業上的應用還不成熟,中藥的抑菌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特別是中藥如何在動物體內達到體外試驗效果的研究還需大量的試驗證明。

3 噬菌體替代抗生素的研究

噬菌體是一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感染細菌、真菌類、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的總稱。1915年英國微生物學家Twort[41]首次報道了其在葡萄球菌培養物的濾液中發現了可裂解葡萄球菌的物質,觀察到了清晰的裂菌斑。隨后,1917年法籍加拿大微生物學家D′HerelletS[42]正式提出了“噬菌體”這一概念。噬菌體自發現就被應用于人體治療包括痢疾、霍亂等由細菌感染造成的疾病[43]。20世紀70、80年代,Smith 等[44]經過大量實驗研究報道了噬菌體對小牛、仔豬和羊羔大腸桿菌感染的治療作用。研究表明噬菌體可以顯著減少腸道內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數量,有效防治大腸桿菌感染導致的腹瀉,降低死亡率。但隨著抗生素時代的到來,抗生素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和其廣譜的抗菌效果,成為了時代的主導,關于噬菌體的研究逐步停滯。近年來,抗生素大量使用造成了細菌耐藥的問題,噬菌體因為其特異性強,不會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且不會破壞機體正常的菌群、引發嚴重的內毒血癥等特點[45],被認為是一類重要的抗生素替代物,特別是針對耐藥菌株的抗生素替代物,得到了重新重視。

3.1 噬菌體的分類

自然界中噬菌體的種類繁多,目前已發現的噬菌體超過5 100 種。按其形態結構特征分為有尾結構的噬菌體、立方體結構的噬菌體、絲狀結構的噬菌體、多形結構的噬菌體,其中有尾結構的噬菌體最多,占96%。在有尾結構的噬菌體中,長尾噬菌體又占61%[46]。按照噬菌體對宿主的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烈性噬菌體和溫和型噬菌體[47]。烈性噬菌體感染宿主菌后,會在宿主菌細胞內迅速大量繁殖,進而裂解宿主菌并釋放,進一步侵染其他宿主菌。溫和型噬菌體在侵染宿主菌細胞后,噬菌體本身的遺傳物質與宿主的核染色體會整合到一起,隨著宿主細胞遺傳物質的復制而復制,正常情況下噬菌體不會大量增殖,也不會裂解宿主菌[48]。

3.2 噬菌體對動物抗細菌感染的應用研究

目前噬菌體對抗動物源細菌感染的研究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等。Sheng 等[49]以小鼠為模型,飼喂噬菌體/細菌比率為2:102 的特異性噬菌體SHI 或SHI 與KH1 的混合物,結果表明噬菌體組小鼠在飼喂2~6 d后,糞便中無法檢出大腸桿菌O157:117,而對照組小鼠在10 d 后仍檢出大腸桿菌。隨后,把該噬菌體應用于荷斯坦奶牛,實驗證明,噬菌體同樣可以減少奶牛腸道內的大腸桿菌O157:117,但不能完全消除。孫宇杰等[50]研究發現噬菌體SYJ4 對痢疾志賀菌(S.dysenteriae)CMCC(B)51105 引起的雞痢疾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在灌服噬菌體11 h 后,雞糞便中的志賀氏菌數就降到喂菌前103 CFU/g 水平,與鏈霉素的效果相當,并在控制雞腸道志賀氏菌群數量上優于鏈霉素。Atterbury 等[51]從2004-2005年分離到的232 株沙門氏菌噬菌體中挑選了3 株具有較寬噬菌譜的噬菌體進行了抑制雞體內的3 種血清型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typesEnteritidis,Hadar,and Typhimurium)的試驗,結果顯示3 株噬菌體可有效地清除雞體內的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typesEnteritidis,Hadar,and Typhimurium),試驗同時提示選擇合適的噬菌體、優化給藥時機和給藥方式是獲得抑菌效果的關鍵因素。李躍等[52]在患乳腺炎的奶牛中分離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4P-1,并利用4P-1 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通過灌乳的方式用噬菌體2Y-10 對該模型進行了治療,結果表明噬菌體可以使乳腺組織內細菌數量顯著下降,緩解乳腺組織病變,有效地降低炎癥反應。

3.3 噬菌體對耐藥菌株的抑菌作用研究

噬菌體對于耐藥菌株同樣擁有有效的殺菌作用。閆李俠等[53]以SPF 級昆明小鼠建立小鼠感染泛耐藥鮑氏不動桿菌的模型,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使用噬菌體AB46 治療,對照組給同等體積的肉湯治療。結果顯示:泛耐藥鮑氏不動桿菌1∶10稀釋試驗組與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1∶2、1∶5 稀釋組無統計學差異;1∶50 稀釋的試驗組與對照組均無小鼠死亡,脾菌數計數結果P=0.026,有統計學差異。證明,噬菌體可有效地治療泛耐藥鮑氏不動桿菌重癥感染的小鼠,明顯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在感染較輕的情況下則可以明顯降低小鼠的脾菌數。Biswas 等[54]利用噬菌體對耐萬古霉素腸球菌(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進行治療試驗發現,當給試驗小鼠腹腔注射109CFU VRE 48 h后,小鼠全部死亡;但當在感染后,僅給小鼠一次性注射3x108PFU 噬菌體即可100%存活;即使當感染發生24 h 后,小鼠瀕臨死亡,噬菌體治療也可獲得50%的生存率。

3.4 噬菌體的制劑研究

目前研究噬菌體制劑的方向主要包括全菌噬菌體制劑、遺傳學改造的噬菌體制劑和噬菌體裂解酶制劑等。

全菌噬菌體制劑包括單一噬菌體制劑和雞尾酒制劑。由于噬菌體的高宿主特異性,單一的噬菌體制劑在臨床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將具有不同噬菌譜的多種噬菌體制成混合制劑,稱為雞尾酒,且因其具有廣譜性、可降低耐受細菌出現的頻率,是全菌噬菌體制劑的主要研究方向[43]。2006年,美國FDA 批準了首個噬菌體雞尾酒制劑ListexTMP100(Micreos 公司生產),用作食品添加劑[55]。

遺傳學改造的噬菌體制劑是旨在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手段,對噬菌體的基因進行編輯,以期能改變或擴展噬菌體的宿主譜,延緩免疫系統對噬菌體的清除速度,減少內毒素的釋放以及增強抗生素的療效,使其能更有效地應用于臨床治療[56]。

噬菌體裂解酶制劑中的裂解酶是噬菌體編碼的產物,噬菌體通過裂解酶裂解宿主細胞完成殺菌作用。裂解酶主要作用于宿主的細胞壁,按作用于細胞壁肽聚糖共價鍵位點的不同,可將噬菌體裂解酶分為葡糖苷酶、酰胺酶、內肽酶和轉糖基酶。裂解酶制劑具有特異性、高效性、較高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潛在的廣譜殺菌性能,在特異性殺死宿主菌的同時,不易產生耐藥性[57]。

3.5 噬菌體替代抗生素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噬菌體在替代抗生素的應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噬菌體的安全性評價。噬菌體作為一種細菌病毒,其病毒的本質是其作為治療藥物的障礙,噬菌體是否能感染機體正常細胞,免疫系統對噬菌體的應答反應,噬菌體在裂解宿主菌時是否會釋放大量內毒素和釋放的內毒素對機體的影響,是否會導致內毒血癥等疑慮一直存在,雖然目前已開始有大量安全性評價研究[45],但其在制成制劑應用于養殖業上的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噬菌體的選擇:噬菌體的高特異性是優點也是缺點,作為替代抗生素的制劑,相對于抗生素的廣譜抗菌性,其噬菌譜較窄,單一噬菌體制劑難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噬菌體雞尾酒制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雞尾酒制劑仍需及時更新和進行不同的組合[43],其離應用于大規模養殖業的路還有很長距離;噬菌體制劑給藥劑量、給藥方式和給藥時間的把握是噬菌體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49,51],給養殖業具體操作者構成了使用障礙;噬菌體的抗性問題:實驗發現單一培養的菌株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展產生噬菌體抗性[58]。面對上述問題,未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對噬菌體遺傳物質的研究,如基因改造等以及噬菌體殺菌機制的研究等方面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59]。

4 結語

隨著耐藥細菌的不斷發現,甚至是“超級細菌”的出現,人類對于抗生素使用量的控制會越來越嚴格,落實到養殖業上,抗生素作為促生長劑和預防疾病用藥的時代必將過去。在此形勢下,涌現出了包括微生態制劑、中草藥制劑、噬菌體制劑等抗生素替代物,其各有優點,但完全替代抗生素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各國科學工作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耐藥中藥生態
如何判斷靶向治療耐藥
保健醫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miR-181a在卵巢癌細胞中對順鉑的耐藥作用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基層中醫藥(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PDCA循環法在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控中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AV动漫|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国产精品xxx|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婷婷伊人久久|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欧美色亚洲|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日韩激情|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久久公开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产靠逼视频| 亚洲视频色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亚洲欧美天堂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欧美第二区|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99人体免费视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久久综合激情网|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香蕉网久久|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国产视频入口|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毛片最新网址|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网| 亚洲午夜天堂|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色偷偷综合网| 国产微拍一区|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欧美在线伊人| 精品久久777| 欧美精品v|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