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毛依冬 艾斯卡爾·吾斯曼
1.新疆溫宿縣畜牧獸醫站,新疆溫宿843100;2.新疆溫宿縣畜禽品種改良站,新疆溫宿843100
羊痘通常也被稱為“羊天花”,在各地均有發生和流行,很多羊養殖場呈現出暴發式流行。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對本病的預防,避免出現發病和流行。
本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通常在每年的冬季和春季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當氣候變化嚴重、溫度驟減等因素能夠誘導本病的發生和流行。本病的傳染源為發病羊和感染帶毒的羊,傳播途徑為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易感動物為羊,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羊均有易感性。羔羊對痘病毒的敏感性最強,特別是斷奶前后羔羊和青年羔羊發病后致死率較高[1]。本病的流行常呈現出散發或地方流行性,一旦發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傳播速度,還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通常羊痘分為山羊痘和綿羊痘,綿羊痘只感染綿羊,而山羊痘不僅可以感染山羊,還能夠引起綿羊發病。
本病的潛伏期為6~8 d,潛伏期后病羊體溫升高,常可以達42 ℃左右;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眼結膜會有潮紅表現,在病羊的鼻腔內可見鼻液,清亮;病羊隨著病情的發展,呼吸逐漸加深加快,脈搏也加快;病羊體表被毛稀少的部位會出現痘疹,通常在嘴唇、鼻子、眼周以及四肢內側等部位表現明顯。母羊還會在乳房和陰唇等部位出現痘疹,公羊的陰囊和包皮也會出現。這些痘疹會逐漸擴大,形成紅色丘疹,常凸出于皮膚表面,然后丘疹的中央會逐漸向內陷,外觀變為灰白,在丘疹內部充滿淋巴液,而后變為水皰、膿皰,待膿皰干涸后就會結痂,外觀呈棕色,這些結痂脫落后會有紅色的瘢痕。病程通常為3 周,有的羊在發病后表現為非典型的癥狀,體溫上升,黏膜炎性病變等。處于妊娠期的母羊發病后表現為流產、弱胎和死胎,即使產下羔羊,也會有較高的死亡率。
對發病羊或病死羊進行剖檢,可見其消瘦,有的部位皮膚出現缺損。在長痘的部位,丘疹下方的結締組織以及肌肉組織均會出現充血和出血情況。在病羊的氣管內以及喉頭部位均會出現大量分泌物,多為漿液性。有的黏膜變為出血性或者卡他性的炎癥,有時還可見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甚至會有淺灰色的結節。病羊的淋巴結出現腫大,還有的表現為內臟病變,可見有膽囊的充盈和腫大,心臟變軟,肺臟多表現出卡他性的炎性病變,發病嚴重的羊在肺臟表面會有壞死性結節,呈灰色或者淺紅色,大小約為黃豆樣。
本病的診斷通過對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變化的觀察可以初步判斷本病,而確診還需要通過實驗室方法。實驗室診斷方法有原生小體檢查和動物試驗。原生小體檢查是將痘疹形成的丘疹切取下來制成涂片,染色后固定,水洗后加熱,添加媒染液。經過1 min 后再添加一些鍍銀液,加溫2 min后涂片變亮,干燥,水洗。如果在胞漿內可見有圓形的顆粒物,呈深褐色,單個、成對、短鏈狀或者成堆分布,這就是原生小體[2]。在生理鹽水內放入痘疹病變組織,加入雙抗,經過24 h 后制成混懸液。過濾后除去沉淀物,將濾液通過在角膜上涂抹的方式接種豚鼠或家兔,經過36 h 后就可見皮膚上有痘疹,角膜渾濁,細胞內可見有原生小體,由此可以確診本病。
加強飼養管理,不僅要加強引種工作,而且在日常飼養過程中要注意疫苗接種和衛生消毒工作。在引種前要注意引進的種羊要求質量高,以便提升羊群的質量。而且引進種羊時必須通過正規的渠道,避免從疫區內引種。在引種時要對羊進行檢疫,確定健康再引進,引進后需要對引進的羊隔離觀察1 個月,確定健康后再混群飼養。在養殖中要注意養殖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羊舍內的污染物,尤其是糞污要及時清除,以便羊舍內的環境良好。在清理后還需要對羊舍進行消毒工作,在消毒時要做到全面和徹底,不能留有死角,消毒液的配制需要濃度適宜。養殖場要經常更換消毒液,不能長期應用同一種類型的消毒液,防止病原產生耐藥性。本病的預防還需要通過疫苗接種,一般羊股內側部位注射羊痘疫苗,3 d 后注射羊才能產生抗體[3]。
對發病羊要及時隔離,并對其原來的羊舍進行全面消毒。隔離后的羊群要保持良好的環境條件,這樣可以避免羊群發病嚴重。由于羊痘可以進入口腔內,因此需要在口腔內應用藥物進行清洗,常用高錳酸鉀或者醋酸。要給病羊提供充足的食物,確保其營養吸收。對于皮膚表面的痘疹,可以應用碘酊和紫藥水進行涂抹,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對發病羊還要應用抗生素,防止發生繼發感染。本病的治療還可以應用中草藥,常用的中草藥有甘草、葛根、金銀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