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峰 龔國安 王躍淞 周 勇 楊灼雄 李鴻俊 馬 榮
1.云南省元江縣畜牧與飼草飼料站,云南元江653300;2.云南省玉溪市畜牧站,云南玉溪653100;3.云南省元江縣澧江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元江653300
肉牛產業是云南省元江縣發展畜牧產業的重要抓手,為進一步全面分析和把握元江肉牛產業發展新形勢,解決當前肉牛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推進肉牛產業結構性改革,及時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思路和對策,元江縣畜牧與飼草飼料站對支撐元江縣肉牛產業發展的熱區飼草資源、品種優勢、服務體系、政策環境以及市場營銷、加工流程等環節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元江縣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素有“天然溫室”和“紅河谷中太陽城”之贊譽。全縣總面積2 858 km2,其中,山區面積2 766.54 km2,壩區面積91.46 km2(元江壩、甘莊壩、因遠壩)。全縣總人口22.4 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4.61 萬人。最高海拔2 580 m,最低海拔327 m,立體氣候特點突出,山區溫涼,年平均氣溫14.4 ℃,四季分明,壩區炎熱,年平均氣溫23.8 ℃,終年無霜。近年來,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農村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元江縣堅持大力發展畜牧業,以推進養殖業“擴量、提質、增效”為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輔的綠色發展道路,統籌產業與區域、環境協調發展,積極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優化區域布局,整合資源,扶持培育畜牧龍頭企業,推廣種養結合標準化養殖模式,推動養殖業轉型升級,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2018年元江縣本地黃牛存欄33 474 頭,其中能繁母牛11 006 頭,按現有適齡母牛的85%授配,年可授配母牛9 355 頭,按95%的產活率,年可產活犢牛8 887 頭,為大范圍進行品種改良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截至目前,全縣建成肉牛凍精改良點6 個,完成牛凍精改良693頭,其中指導培訓基層養牛戶236 人次,提高了元江縣牛凍精改良水平和廣大養牛戶科學養牛的意識,為元江縣本地黃牛養殖產業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飼草資源豐富。據統計,全縣有天然草原18.132 萬hm2,其中可利用面積14.51 萬hm2,占總面積的80%,可利用的草原資源中,山地熱性草叢類草場0.83 萬hm2,山地熱性灌草叢類草場7.156 萬hm2,山地干熱稀樹灌草叢類草場4.84 萬hm2,其他類草場面積1.683 萬hm2。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推廣,通過實施退耕還草、人工牧草種植等項目,草場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載畜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全縣自然草場年產草量81.87萬t,天然草場理論載畜量6.6 萬個黃牛單位;每年產出稻草、玉米稈等農作物秸稈達16 萬t,理論載畜量1.29 萬個黃牛單位;每年種植甘蔗0.533 萬hm2,產出8 萬t 甘蔗葉梢,理論載畜量0.65 萬個黃牛單位,豐富的飼草資源,為肉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交通區位優勢。元江縣距省會昆明市216 km,距玉溪市紅塔區128 km,地處昆曼國際大通道、楚河經濟干線交匯處,是昆明通向東南亞的重要樞紐之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通訊設備遍布全縣,自然條件優越,水、電、熱資源豐富,為畜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銷售前景廣闊。2018年,元江全縣本地黃牛存欄3.569 8 萬頭,出欄1.544 1 萬頭,牛肉產量1 925.8 t,產值達8 376 萬元,占畜牧業總產值34 301 萬元的24.42%。元江本地黃牛以天然放牧方式飼養,肉質口感更具有彈性、韌性,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再加上近幾年肉牛市場及牛肉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升,為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廣闊前景和良好的機遇。
4)服務體系健全。元江縣3 街道2 鎮3 鄉共設畜牧獸醫站10 個,市場動檢點10 個,肉牛凍精改良點6 個。全縣縣鄉兩級共有在職在編畜牧獸醫科技人員49 人,其中:獲高級職稱8 人,中職職稱19 人,初級職稱22 人,有村級動物防疫員126 人,動物檢疫協檢員108 人。縣、鄉、村三級畜牧獸醫機構配套健全,具備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和科技示范推廣的能力。同時,云南省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元江試驗站、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于2017 正式成立,依托專家及專家團隊成員,指導元江縣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云嶺牛純繁基地、高檔雪花牛肉生產基地和肉牛凍精改良培訓基地的建設,有效帶動元江縣肉牛生產、牛肉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元江發展以高檔牛肉為代表的外向型特色畜牧業和開拓省內、省外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
5)龍頭帶動力強。截至2018年底,元江縣先后建成元江萬象莊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曼來鎮劉存牛規模化養殖示范場、元江縣羊街鄉戈垤規模化養殖示范場,其中元江萬象莊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養殖肉牛1 300 多頭,母牛800 多頭,是全市最大的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先后被認定為云南省肉牛標準化示范場、玉溪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全市唯一一家肉牛養殖市級龍頭企業,擁有“云夢牛”、“夢牛”2 個注冊商標,是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科研基地、玉溪市肉牛品種改良培訓基地、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香蕉副產物飼用技術示范基地,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是全省5 個云嶺牛繁育場之一,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發展模式,將帶動元江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
6)政策環境優越。近年來,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26 號文件中,將肉牛列入了云南省打造的8 個重點產業項目中,并建立了首席專家負責制,為全省的肉牛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為加快元江縣肉牛產業發展步伐,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畜牧專項貼息貸款,為88 戶肉牛養殖戶發放1 116 萬元貼息貸款。建設完善元江萬象云嶺牛擴繁場,扶持建設云嶺牛養殖示范場1 戶(元江縣劉存牛養殖場)。2018年6月,元江縣制定《元江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云嶺牛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近年來,元江縣縣委、縣政府針對肉牛產業的發展出臺許多發展肉牛產業的優惠政策,2017-2020年,全縣畜牧專項貼息貸款資金規模為7 000萬元,截至目前已發放3 800 萬元,其中用于發展肉牛產業的為1 116 萬元,占比為15.94%,涉及全縣88 戶肉牛養殖戶,平均每戶12.68 萬元,扶持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再加上全縣肉牛養殖點大面廣,基礎設施薄弱,由于地方財政困難,難以安排專項產業發展資金,肉牛養殖戶的資金扶持、科技培訓、改良網點建設、市場建設等補助資金難以落實,最終導致各項科技措施推廣不力,發展緩慢。
元江縣自制定《元江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云嶺牛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以來,開始在全縣范圍內推廣肉牛標準化、規模化飼養,養殖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特別是凍精改良點的建設,提高了肉牛養殖帶來的經濟效益,帶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但由于部分群眾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意識淡薄,養殖戶對青貯飼用技術、肉牛品種改良、犢牛培育、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肉牛養殖綜合配套技術的認識、采納、應用能力差,部分地區依舊存在“養牛為種田”的傳統習俗,加之元江縣肉牛養殖主要以傳統、粗放的散養模式為主,從而導致規模化、標準化、科學養殖技術推廣難度大、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肉牛飼養周期長、出欄率低、肉牛養殖經濟效益不高。
肉牛養殖產業是元江縣的傳統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一定的存欄基礎,但養殖主要方式依舊為傳統、粗放的飼養模式,2018年底,全縣共有肉牛養殖戶10 960 戶,其中養殖規模50~99 頭的有24 戶,100~299 頭的有6 戶,1 000 頭以上的有1 戶,養殖品種大多為西門塔爾、安格斯、云嶺牛,10 頭以下的有10 413 戶,占比為95%,養殖品種以本地黃牛為主,縱觀全局,全縣本地黃牛仍以傳統的散養模式為主,規模程度較低,肉牛養殖綜合配套技術難以到位,養殖效益難以凸顯,嚴重制約了元江縣肉牛產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元江縣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人畜分離,逐步形成以養殖小區為主的養殖模式,但很多養殖小區在建設之初就沒有把有利于疫病防控作為選址條件之一,養殖小區建在離公路和村莊較近的地方,周圍環境條件較差,加之圈舍在設計建造時過多注重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整個圈舍布局沒有按照生產流程分出相應的功能區,不能做到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不能雨污分流,不能人畜分離,不能做到封閉飼養,養殖小區進出口無消毒通道,或者即便有消毒設施,也形同虛設,不放、不更新消毒液,造成養殖小區外的病原微生物侵入養殖戶,進而為肉牛養殖生產中疫病暴發埋下隱患。部分養殖戶生物安全意識淡薄,對一些病死的肉牛不進行無害化處理,隨意亂扔,甚至將病死牛肉拿到市場上去賣,使得疫病傳播速度和影響范圍擴大,增加了疫病的防控難度。
依托元江縣農村肉牛資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形成以村(組)為單元的肉牛養殖基地,在元江縣熱壩地區,選取基礎牛群集中,飼養條件好,發展空間大的鄉鎮村委會給予重點扶持,堅持走“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模式,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紐帶作用,積極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進一步鞏固現有天然草場,加大人工種草和退耕還草工作力度,大力推廣糧草、林草間作,充分利用退耕地、冬季閑田種植優質牧草,逐步擴大人工種草面積,為肉牛產業發展夯實飼料基礎。截至目前,元江縣新增人工種植優質牧草333.33 hm2。
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技術,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鼓勵養殖戶秸稈過腹還田,加快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降低養牛成本。提倡以青玉米、甘蔗葉梢等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飼料作為補充,解決元江縣冬春季節缺草的現象。
肉牛養殖品種是養牛業提質增效的關鍵,元江縣2017年制定《元江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云嶺牛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在全縣推廣云嶺牛規模化養殖,進一步加強肉牛凍精改良點的建設,不斷完善肉牛凍改服務體系,努力擴大云嶺牛養殖覆蓋面。
針對以村(組)為單元的本地黃牛養殖戶,提倡引入良種(云嶺牛)種公牛,將原有種公牛育肥出售,將傳統的散養模式改為統一的、有計劃的改良配種;加強肉牛凍改點的建設同時提高凍改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輸配數和受胚率,同時鼓勵和引導養殖戶應用早期斷奶、快速育肥等高效養殖技術。
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建立防疫制度,以預防為主,做好預防和消毒措施。對適齡犢牛、能繁母牛、育肥牛,全部實行每年2 次口蹄疫強制免疫和2 次驅蟲處理,對引入的外來牛采取隔離消毒處理。對圈舍、飼槽、運動場進行定期消毒,結合本地區疫病流行情況進行有效的計劃免疫。進一步加強縣、鄉、村畜牧獸醫科技隊伍建設和動物疫病監測及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現重大動物疫病疫情,立即上報相關部門,并采取隔離措施,做到“早、快、嚴、小”的處理,確保養畜的健康發展。
實行肉牛養殖標準化示范,創新組織方式,增強示范場帶動能力,改老式牛舍為新式牛舍、改單一飼料為混合料,提倡青、粗、精合理搭配,綜合平衡供給的標準化飼養模式。元江萬象莊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最大的肉牛標準化養殖場,擁有“云夢牛”、“夢牛”2 個注冊商標,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發展模式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幫助養殖場戶發展標準化生產,有效帶動元江肉牛產業快速發展。
畜牧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上項目扶持,實施畜牧業主導產業、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區建設及現代畜牧業產業鏈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糧改飼”、退耕還草、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等項目,帶動加快元江縣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托云南省現代農業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元江試驗站,加強實用技術培訓與指導服務,幫助養殖場戶解決技術難題,充分利用元江縣本地黃牛產業基礎較好、熱區資源豐富的特點,深入開展標準化養殖配套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動元江縣肉牛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