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論述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指出在農業種植中要優化不同土壤結構下的化肥使用比例,加強農業病蟲害管理,優化種植結構;農業站要積極地進行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通過小型的試驗田選育一些適合當地發展的經濟作物。
關鍵詞:農業種植;結構;因素
中圖分類號:S157.4+3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13
收稿日期:2019-11-20
作者簡介:王天民(1969-),男,本科,副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推廣與農民培訓。
我國地域遼闊,農業生產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不同地區的農業作物種類不同。在農業種植中,作物生長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土壤、肥料、栽培技術等。調整種植結構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目前我國各地都在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激發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筆者通過論述吉林公主嶺地區的農業種植結構,介紹影響該地農作物種植的各種因素,希望對該地區的農業發展提供幫助。
1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因素
農業種植因素在農業種植結構中具有明顯的作用,將各種農業種植因素綜合考慮并加以控制,可以優化當地的種植結構。公主嶺市屬中溫帶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春季干旱多大風,回暖迅速;夏季熱而多雨;秋季溫暖多晴朗天氣;冬季漫長而寒冷。農作物中主要以玉米和大稻為主,糧食生產獲得豐收,總產量在全國縣級排序第2名。
1.1土壤和化肥使用的影響
土壤營養結構可以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營養物質,目前我國很多農作物對于土壤的地質條件、營養物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進而影響了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同時,很多地區由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不合理,造成土壤結構開始變化,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和效率。例如,在使用化肥時,由于過多的使用生物酸性肥料,如硫酸銨、氯化銨等,造成土壤中氫離子增多,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會導致有毒物質的釋放,或使有毒物質毒性增強,對生物體產生不良影響,造成一些本來適合該地區生長的作物,由于土壤結構變化而不利于其生長。同時過多地使用化肥,使土壤結構被破壞,導致土壤板結,很多農民在使用化肥過程中沒有良好的指導,用地不養地,造成土壤有機質下降,化肥無法補償有機質的缺乏,進一步影響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不僅破壞了土壤肥力結構,而且還降低了肥效。
1.2病蟲害對于種植結構的影響
水稻在公主嶺市是主要的經濟作物,水稻病蟲害防治對于農業種植結構有重要影響。水稻病蟲害主要有惡苗病、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在秧田期間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對于白葉枯病、細條病加強管治,在分蘗期主要是稻瘟病、紋枯病、胡麻斑病等,要結合新型的無毒農藥技術,使用三環唑、稻瘟靈、硫磺、咪酰胺-三環唑、稻瘟靈、20%氟硅唑咪鮮胺等加強早期病蟲害的治理。抽穗期是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要結合常見病種,采用吡蟲啉、噻嗪酮、異丙威、啶蟲脒等進行防治管理。
1.3空氣、水分及環境氣候對于種植結構的影響
農業種植結構受當地氣候的影響比較突出,公主嶺市春季比較干旱,而這個時期正是作物生長發芽的關鍵時期,要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過于干旱造成農作物的死亡。當前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人們往往忽視農業生產活動對于種植結構的調整,沒有對空氣和水分進行綜合的考慮,在大面積種植區域缺失相關的水資源,不合理的水資源分布影響了作物的生長,限制了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玉米和水稻的一些新品種只有在嚴格的氣候條件下才能成活和生長,農業水利條件要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在引進新品種時通過合理的試驗田進行驗證,對于適應干旱氣候的作物進行及時地推廣,采用積極的節水灌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如建立渠道防滲、低壓管灌、噴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灌溉水量的農作物產量和產值,加強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
1.4農業站的引導和管理對于優化種植結構的影響
農業站良好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可以加強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是農業站的主要工作目標,農業站積極推廣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把該退的堅決退下來,把該調的堅決調上去,可以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玉米在公主嶺農業結構中占據很大比例,農業站在進行玉米種植結構調整時,要在充分調研和征求農民群眾意見基礎上,結合本市的生態、氣候、土壤特點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根據不同玉米品種對自然環境、基礎條件的要求,大力培育玉米新品種,繼續增大玉米在當地農業產業中的比重。
2合理布局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的具體策略
2.1優化不同土壤結構下的化肥使用比例
在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農業站技術人員要重視當地的土壤結構,對土壤營養結構進行定期的檢測,根據土壤性質選育適合該地區生長的作物品種。優化不同地質條件下的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比例,改善堿性和酸性土壤,調整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農業站要引導農民正確地使用化肥,多施用農家肥和礦物質肥料,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單位產量,同時減少化肥對于土壤和環境的污染。要根據水稻和化肥的特點,在合適的階段使用化肥,如針對玉米可以采用平衡施肥技術,選購大品牌玉米專用配方肥料;水稻對于生長環境比較苛刻,在施肥中要注意步驟和方法,可以采用尿素作為肥料,用量為5kg/667m2左右;在使用有機復合肥施肥時,要根據土壤的營養結構,控制用量在7.5kg/667m2左右,稻苗返青后要及時進行追肥處理,保證水稻的產量。針對農業種植多樣化的現狀,農業站要及時進行種植技術的宣傳和指導,引導農民針對不同的土壤種植不同作物,對于作物新品種進行積極引進,豐富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
2.2加強農業病蟲害管理,優化種植結構
農業病蟲害嚴重影響作物的生長,農業站在病蟲害管理上,要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減少有毒農藥的使用,從玉米和水稻的育苗到收割,采用嚴格的自身免疫技術,使作物減少病蟲害的侵蝕。在農作物的成長中,初期最有可能遭到病蟲害的潛在影響,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成長。所以,有必要抓住農作物出產的最佳時期。幼苗期的農藥噴施要重視方法,盡量均勻噴施,讓農作物均勻接觸藥物,達到更好的病蟲害管理作用。要經常關注農作物的成長態勢,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針對公主嶺地區的干旱和冬季漫長而寒冷情況,在進行農業病蟲害管理中,要適當引進免疫力較強的農業新品種,如自身免疫力較好的甜糯玉米、紅蕓豆、馬鈴薯等。在病蟲害管理中,要結合作物特點和當地氣候,盡量降低農作物的農藥殘留。
2.3農業站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
農業站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必須發揮出關鍵性的作用,一些農作物的品種已經不利于當地的種植,若繼續種植會影響產量,同時土壤結構等也不再適合該作物生長,農業站就要在試驗田上加大新品種的培育力度,結合先進的肥料和病蟲害管理技術,采用先進的種植理念,使新品種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在指導農民進行種植時,土地最好連片管理,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和提高產量,同時要積極地對國家出臺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政策進行宣傳,提高農民的認識,增加農民的種植熱情。
3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影響農業種植結構布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土壤結構、肥料使用率以及對于病蟲害的防控,公主嶺作為農業大市,除了突出玉米和水稻的種植環境外,更要在今后的農業發展中,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積極引進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新品種。
參考文獻
[1] 張羽. 農業種植因素對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及優化對策[J].農家致富顧問, 2017(2):77.
[2]位國臣. 農業種植不同因素對種植結構中的影響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8(6):61,63.
(責任編輯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