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正楚 王姣 潘紅玉



摘?要: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標準,采用2013-2017年在滬、深兩市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為樣本,基于數據包絡分析法構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內源融資三種融資方式的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效率的評價體系,測算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效率水平。結果表明:處于不同融資方式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融資效率水平較低,綜合技術融資效率水平達到最優狀態的企業數量比例在4.2%~13%之間;三種融資方式的綜合融資效率水平從高至低排列順序為: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基于Malmquist指數來看,三種融資方式的DEA-Malmquist指數均值均小于1?,表明三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水平都呈下降趨勢;從DEA-Malmquist指數的各分解指數來看,三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水平較低,都受純技術效率水平下降的影響較大。
關鍵詞:?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方式;融資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法;Malmquist指數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7217(2020)01-0048-07
一、引?言
生物醫藥產業是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融合而成,在產業融合當中運用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等一系列現代生物技術,用于醫藥產業生產出相應的產品。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高技術、開放周期長等特點,其中融資問題是制約該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生物醫藥行業的許多項目涉及新技術、新領域、新突破,開發周期長,平均一款產品的開發時間大約在8~10年,需要大量資金作為支撐,尤其在項目開發初期,只有投入沒有收入,在沒有財務數據的背景下,許多投資者很難看到項目的價值和前景,往往會對投資項目望而卻步。相比發達國家的生物醫藥產業擁有較為完善的融資體系,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受融資體系制約、融資方式缺乏創新、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質押體系不夠健全等因素的影響,融資渠道較為有限且融資效率相對較低。如何進一步優化融資環境,探索適合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融資模式,提高現有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研究綜述
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產業政策的推動,Martha?Prevezer(2008)通過比較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和專利技術特點,發現中美在生物技術政策上存在很大區別,美國出臺的一系列生物技術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而中國在生物技術方面的相關政策較為滯后,嚴重阻礙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1]。
生物醫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也是制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發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創新能力的大小[2,3]。有學者從中美兩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創新藥物總投入、資金投資結構等方面進行比較,發現中國與歐美國家對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投入存在著很大差距[4]。
目前,學術界對企業融資問題有一定研究基礎,早期有學者以生物醫藥行業為研究對象,對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債權融資結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生物醫藥公司在債權融資中更傾向于短期負債[5]。有學者基于全國57家醫藥上市企業融資結構發現,醫藥上市企業主要以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為主,且股權融資逐漸成為醫藥企業重要的融資方式[6]。對于中國中小微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財政撥款、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則是其重要的資金來源,對于具有知識產權的企業則通過專利技術質押獲取資金[7,8]。關于產業融資效率的測度,大部分采用的方法都是構建DEA模型即數據包絡分析法通過對投入產出指標進行測量研究[9]。
融資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要,但學術界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政策、產業技術創新、產業集群方面,關于生物醫藥產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尤其在不同融資方式下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效率的評價研究成果涉及更少。因此,本文在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基于DEA實證研究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在不同融資方式下融資效率情況,為生物醫藥企業科學合理安排融資方式和提高融資效率提供建議。
三、不同融資方式的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效率實證分析
DEA模型種類繁多,目前應用較多的模型主要集中在CCR規模報酬不變模型、BCC規模報酬可變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數模型等十幾個模型。考慮到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實際生產活動中受生產規模、資金、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之間的投入和產出很難實現等比例地增加或減少,選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數模型,并借助DEAP2.0軟件從靜態和動態角度綜合分析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
(一)評價方法
1.DEA-BCC效率評價模型。
BCC模型是在CCR模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BCC模型是在假定各決策單元規模報酬可變的前提下進行的,即決策單元等比例投入的增加不會帶來等比例產出的增加,基本模型構建如下:
min?θ-ε(∑mi=1s-i+∑sr=1s+r)
s.t.∑nj=1yrjλj-s+i=θyrjo,r∈(1,2,…,s)
∑nj=1xijλj+s-r=θxijo,i∈(1,2,…,m)
∑nj=1λj=1
θ,λj,s-i,s+r≥0,j=1,2,…,n(1)
式(1)中,n表示決策單元個數,m表示輸入類型個數,s表示輸出類型個數,i表示第i個輸入變量,r表示第r個輸出變量,j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si-和sr+分別為松弛變量;Xij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i種類型輸入的投入總量,xij>0;Yrj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r種類型輸出的產出變量,yrj>0;xijo和yrjo表示第jo個決策單元的第i個項輸入和第r個項輸出;θ為第jo個決策單元的效率值;ε為非阿基米德無窮小量,在計算中取正無窮小。
由式(1)計算得出的效率值稱為技術效率,是對決策單元資金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等多方面的綜合衡量與評價,該值的大小可以看出企業對所融入資金的有效利用情況,數值越接近1,說明企業資金運用情況越好。BCC模型下,每個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可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純技術效率是指企業由于制度、管理水平等因素影響的融資效率,該值越接近1?,說明企業運用制度、管理等手段對資金的利用率較高,規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情況下,由于企業規模因素影響的企業融資效率。技術效率值等于純技術效率值與規模效率值的乘積[10]。
2.DEA-Malmquist指數效率評價模型。
DEA-Malmquist指數模型是DEA與Malmquist指數相結合的一種非參數動態效率評價方法,相比DEA-BCC評價模型主要是針對截面數據的靜態效率分析,DEA-Malmquist指數模型通過計算數據點之間的距離函數對面板數據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從而動態分析評價決策單元的效率變化趨勢,并找出影響決策單元效率變化的因素。
從產出角度來看,t時期到t+1時期之間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可表示為:
Moxti,yti,xt+1i,yt+1i=Dt+1o(xt+1i,yt+1i)Dto(xti,yti)×
Dto(xt+1i,yt+1i)Dt+1o(xt+1i,yt+1i)×Dto(xti,yti)Dt+1o(xti,yti)(2)
式(2)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ch)是衡量決策單元從t到t+1時期,綜合運用資源配置效率水平的情況,若Tfpch>1,則相較于上一年,資源配置效率水平呈上升趨勢;反之,則資源配置效率水平呈下降趨勢。Dt+1o(xt+1i,yt+1i)Dto(xti,yti)表示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測量從t到t+1時期的實際產出水平與各自最優產出水平的距離之比,反映技術效率的變動。Dto(xt+1i,yt+1i)Dt+1o(xt+1i,yt+1i)×Dto(xti,yti)Dt+1o(xti,yti)表示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測量決策單元從t到t+1時期技術水平的移動,反映技術創新與進步水平,當Techch>1時,表示相對于上一年來說,企業技術創新水平進步;反之,則技術創新水平下降[11]。在規模報酬可變情況下,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可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與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是反映決策單元從t到t+1時期,制度和管理水平因素對效率水平影響變化,Pech>1時,表示制度和管理水平使得效率提高,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是反映決策單元從t到t+1時期,企業規模因素對效率水平的影響變化;Sech>1時,表示企業規模使得效率提高[12]。故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ch)可表示為:Tfpch=Techch×Pech×Sech。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1.評價指標體系。
DEA模型是根據投入產出指標來測算決策單元效率的方法,本文在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本文是以研究不同融資方式下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效率水平為目的,根據現有資料及上市企業數據顯示,中國生物醫藥上市企業融資方式主要分為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內源融資。故選擇如下投入產出指標:(1)投入指標。一是債權融資。債權融資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一般企業主要從銀行獲取債權融資。二是股權融資。股權融資主要是指實收資本即股本,是指企業通過讓渡企業所有者權益而發行的一種憑證,即股票。三是內源融資。內源融資主要是指財務報表中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產出指標。一是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通過企業日常生產活動獲得的經營成果,而企業的融入資金主要用于企業日常生產活動,因此營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融入資金使用效率。二是凈利潤。凈利潤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三是無形資產。專利技術作為生物醫藥產業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運用籌集資金資產投入最多的地方之一。四是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指凈利潤與所有者權益的比值,能夠反映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水平以及公司對股本的利用效率。五是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是指營業收入與平均總資產的比重,能夠反映企業運用總資產的運營效率以及企業資產的管理質量。
綜上,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在不同模式下融資效率評價指標定義,見表1。
2.數據來源。選取2013-2017年在滬深上市的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根據《申銀萬國行業類》分類標準選取樣本數據。為保證在樣本期內所獲取數據的連續性,為平衡面板數據,截至2017年末在滬深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符合條件的共有188家,其中有5家為ST類上市公司,考慮到ST類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出現異常,為保證數據真實可靠,便將這5家公司剔除;同時,考慮到評價體系中某些指標的大部分公司出現缺失現象,缺失值太多對實證分析結果影響較大,無法客觀反映生物醫藥企業融資效率水平,故剔除存在缺失值較多的企業63家。篩選后共得到120家樣本企業,評價模型指標體系的原始數據主要從同花順數據中心、國泰安數據庫以及各大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獲得。
3.無量綱化數據處理。DEA模型在計算過程中只能識別非負數的投入、產出指標數,而在數據實際搜集過程中發現,由于各個企業資質水平不一,原始數據中存在少量負數數據,因此,為保證能夠運用DEA模型進行計算研究,需要對原始數據中的負數進行處理。其中采用較多且運用較好的方法為無量綱化處理方法,該種方法適用于指標之間單位、數值差距較大,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不會影響最終的研究結果,且能保證所有的數據都為正數,即:yij=0.2+xij-mjMj-mj×0.8。其中:mj=min?(xij),Mj=max?(xij),yij=[0,1],(i=1,2,3,…,n)。
(三)實證分析與結果
1.基于DEA-BCC模型的融資效率靜態分析。
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在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水平,見表2。由表2可知,2013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內源融資三種融資方式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的DEA效率均值分別為0.711、0.742、0.961,0.809、0.933、0.868,0.799、0.868、0.922,從綜合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均值來看,債權融資和內源融資的效率相比股權融資效率較高,除債權融資方式下純技術效率水平較高外,大部分生物醫藥企業都處于非有效狀態,即大部分企業的資金投入與產出水平沒有達到最優狀態,存在投入產出冗余,融入資金未達到充分利用,整體融資效率水平不高。2014-2017年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內源融資方式下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各項值在2013年的基礎上略有浮動,其中除內源融資方式下的綜合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效率均值分別由2013年的0.799、0.922上升為0.957、0.974,其他各項效率均值均有所下降。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內源融資方式下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的DEA相對有效的企業數量總體變化不大,2017年股權融資方式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的DEA相對有效的企業數量相比2013年有所減少,分別減少了3家、6家、8家;內源融資方式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的DEA相對有效的企業數量相比2013年有所增加,分別增加9家、6家、18家;債權融資方式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的DEA相對有效的企業數量相比2013年有增有減。
總體來看,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不同融資方式下的融資效率水平不高,從綜合技術效率水平來看,生物醫藥企業的融資效率水平達到最優狀態的企業比例在4.2%~13%范圍內,即近五年內中國4.2%~13%范圍內的生物醫藥企業的融入資金與產出無冗余,融入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從不同融資方式來看,無論是效率均值還是DEA相對有效的企業數量,債權融資和內源融資的融資效率水平相比股權融資的融資效率較高。
2.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模型的融資效率動態分析。
(1)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方式的DEA-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在股權融資方式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股權融資效率Malmquist指數均值為0.940,股權融資效率總體呈下降水平,平均下降6%。從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各分解指數來看,
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均值為0.936,平均下降6.4%,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變動幅度較大,其均值為0.937,平均降低6.3%。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均值為0.999,平均增長0.1%。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均值為1.004,平均增長0.4%。
2013-2017年股權融資方式下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指數變動情況如圖1,由圖1可知,2013-2017年股權融資的融資效率水平都是小于1,即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股權融資的融資效率呈下降水平。從Malmquist指數各分解指數波動情況來看,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波動幅度較大,波動范圍為0.875~1.011。結合圖表可知,造成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股權融資效率指數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水平的下降,其中純技術效率的下降是影響股權融資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2)債權融資。
債權融資方式的DEA-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在債權融資方式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債權融資效率Malmquist指數均值為0.976,債權融資效率總體呈下降水平,平均下降2.4%。從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各分解指數來看,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均值為0.975,平均下降2.5%,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變動幅度較大,其均值為0.976,平均降低2.4%。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均值為0.999,平均增長0.1%。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均值為1.001,平均增長0.1%。
2013-2017年債權融資方式下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指數變動情況如圖2,由圖2可知,2013-2017年債權融資的融資效率水平都是小于1,即債權融資方式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效率呈下降水平。從Malmquist指數各分解指數波動情況來看,技術進步變化指數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波動范圍相對較大,波動范圍分別為0.945~1.048、0.956~1.046,且技術進步變化指數呈上升趨勢,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和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呈下降趨勢。結合圖表可知,造成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債權融資效率指數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水平的下降,其中純技術效率的下降是影響債權融資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3)內源融資。
內源融資方式的DEA-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在內源融資方式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內源融資效率Malmquist指數(Tfpch)均值為0.987,債權融資效率總體呈下降水平,平均下降1.3%。從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各分解指數來看,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均值為1.004,平均增長0.4%,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均值為0.989,平均降低1.1%;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均值為1.015,平均增長1.5%。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均值為0.984,平均下降1.6%。
2013-2017年內源融資方式下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指數變動情況如圖3,由圖3可知,2013-2017年內源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水平都是小于1,即內源融資方式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效率呈下降水平。從各分解指數波動情況來看,波動范圍較大的指數為技術進步變化指數,波動范圍為0.954~1.046;其次,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波動范圍較大,波動范圍為0.949~1.008,也是這兩指數對內源融資效率Malmquist指數產生較大波動作用。結合上述圖表可知,造成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內源融資效率指數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純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效率水平的下降。
縱觀這三種融資方式下測算的Malmquist指數均值均小于1,表明在這三種融資方式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整體融資效率都處于下降水平,且影響中國生物醫藥企業不同融資方式下融資效率下降的原因都有純技術效率水平的下降。
四、結論與建議
從上述實證分析可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2013-2017年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內源融資方式下,120家生物醫藥樣本企業中綜合融資效率達到最優狀態(即資金投入與產出無冗余)的企業數量比例范圍為4.2%~13%,生物醫藥產業整體融資效率水平較低,說明生物醫藥企業沒有充分運用融入資金。
(2)從綜合技術融資效率均值和DEA-Malmquist指數來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基于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內源融資三種融資方式的平均融資效率水平和融資效率水平下降幅度,從高至低都為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說明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在運用各種類型資金時,內源資金使用效率大于債權資金,債權資金使用效率大于股權資本。
(3)從DEA-Malmquist分解指數來看,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三種融資方式下融資效率水平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純技術效率水平的下降,樣本期內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內源融資的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分別下降6.3%、2.4%、1.1%,其他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減變化,只有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都呈下降趨勢,且是Malmquist指數下降的重要因素。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主要受生物醫藥企業管理和技術等因素所影響,相關生物醫藥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存在缺陷、外部監管部門監督不力等問題,導致生物醫藥產業整體融資效率呈下降趨勢。
通過以上研究,為提高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融資效率和科學合理安排融資方式,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優化融資結構,拓展融資渠道。一方面,要優化融資結構,提高資金利用率。在生物醫藥企業實際融資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其自有資金,盡量采用內源融資方式籌措資金,該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減少機會成本。在內源融資方式籌措資金不足的基礎上,采用債權融資方式,通過向金融機構借款來滿足企業資金需求。在前兩種方式都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再考慮股權融資方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目前中國融資體系不夠完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因此,要有效建立風險項目評估機制和平臺,完善對生物醫藥項目的技術評估,鼓勵風險資本進入,保證風險資本有效退出,鼓勵企業重組、信用擔保、專利技術質押抵押等其他融資形式參與生物醫藥投資項目。
二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完善監督管理體系。一方面,企業內部要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強調“以人為本,依法經營”理念,不要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社會效益,喪失道德底線;強化基礎,科學管理,建立科學的內部運營機制,建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和問責機制,確保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有序進行;規范流程,提高效率,一款生物醫藥產品的研制涉及多個流程和環節,優化產品開發流程,加強人員和部門規范操作和運營管理,有利于資源有效配置和提高生產效率[13,14]。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生物醫藥行業涉及百姓民生安全,完善的外部監督管理體系是確保生物醫藥產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從企業醫藥研發項目審核批準到藥品生產過程中的全面監管以及到藥品上市后的監督與管理,相關責任部門要嚴格明確職責,嚴格抓好產品質量環節,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加大處罰和問責力度,嚴懲企業違法行為,嚴懲相關部門失責失職行為,確保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15]。
三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技術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16,17]。提升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能力,一方面,政府需加大對生物醫藥研發項目的科技投入,增加科研項目啟動資金規模,大力支持生物醫藥企業自主創新,以稅收優惠、政府補貼、政企合作等形式減少企業成本負擔。另一方面,企業應努力培育自主創新開發能力,充分發揮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及技術轉移中心的作用,加強與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合作,打造以重大重點生物醫藥項目為紐帶,圍繞生物醫藥領域關鍵技術,以市場為導向的多種形式合作產學研聯盟,促進科技創新成果有效轉化。
參考文獻:
[1]?Martha?P.?Technology?policies?in?generating?biotechnology?clusters:?a?comparison?of?China?and?the?US[J].European?Planning?Studies,2008,16(3):89-102.
[2]?王歡芳,張幸,熊曦.中國生物產業的空間集聚度及其變動趨勢——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經濟地理,2018,38(8):101-107.
[3]?王飛.生物醫藥創新網絡演化機理研究——以上海張江為例[J].科研管理,2012,33(2):48-54.
[4]?黃淑芳.我國生物醫藥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科學創新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34(6):8-13.
[5]?韓德宗,向凱.我國上市公司債權融資結構的實證研究——以醫藥、生物制品行業為例[J].經濟科學,2003(2):68-75.
[6]?薛新東.我國醫藥產業融資模式、問題與對策——基于全國57家醫藥上市企業的分析[J].中國醫藥技術經濟與管理,2008(8):70-77.
[7]?丁錦希,季娜,李曉婷.我國生物醫藥創新投入及其政策成因分析——基于中美歐創新投入現狀的實證評價[J].科學管理研究,2012,30(4):10-14.
[8]?丁錦希,李偉,郭璇.美國知識產權許可收益質押融資模式分析——基于Dyax生物醫藥高科技融資項目的實證研究[J].知識產權,2012(12):99-103.
[9]?趙守國,孔軍,劉思佳.基于DEA模型的陜西上市公司融資效率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1(S2):245-253.
[10]潘永明,喻琦然,朱茂東.我國環保產業融資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2):77-83.
[11]顏鵬飛,王兵.技術效率、技術進步與生產率增長:基于DEA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4(12):55-65.
[12]陳文俊,彭有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及空間差異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8,39(3):147-154.
[13]譚媛平.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思路設計、路徑構架及對策:湖南例論[J].經濟數學,2019,36(1):32-38.
[14]賀正楚,張蜜.生物醫藥產業共性技術服務效率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4(2):130-139.
[15]經蕊.德國醫藥物流布局及啟示[J].社會科學家,2019(3):64-68.
[16]張蜜,吳艷.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共性技術供給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4(2):40-45.
[17]潘紅玉,呂文棟.專利視角的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創新[J].科學決策,2017(4):1-17.
(責任編輯:鐘?瑤)
Study?on?Financing?Efficiency?of?Different
Financing?Methods?in?Biomedical?Industry
HE?Zhengchu1,2,WANG?Jiao2,PAN?Hongyu1,2
(1.Business?School,?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classification?standard?of?Shenyin?Wanguo?industry,?using?the?biomedical?companies?listed?in?Shanghai?and?Shenzhen?Stock?Exchanges?from?2013?to?2017?as?samples,?this?paper?constructs?an?evaluation?system?of?financing?efficiency?of?biomedical?industry?based?on?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which?includes?equity?financing,?creditor's?rights?financing?and?endogenous?financing,?and?then?calculates?the?financing?efficiency?level?of?Chinese?biomedical?enterprises.?The?results?show?that?the?overall?financing?efficiency?of?China's?biomedical?industry?in?different?financing?modes?is?relatively?low?from?2013?to?2017,and?the?proportion?of?enterprises?whose?comprehensive?technology?financing?efficiency?reaches?the?optimal?level?is?within?4.2%~13%.The?order?of?comprehensive?financing?efficiency?of?the?three?financing?modes?is?endogenous?financing,?creditor's?rights?financing?and?equity?financing?from?high?to?low.?The?average?value?of?DEA-Malmquist?index?of?the?three?financing?modes?is?less?than?1,?which?indicates?that?the?financing?efficiency?of?the?three?financing?modes?of?China's?biomedical?industry?is?declining?from?2013?to?2017.According?to?the?decomposition?index?of?DEA-Malmquist?index,?the?lower?financing?efficiency?of?the?three?financing?modes?of?China's?biomedical?industry?from?2013?to?2017?is?greatly?affected?by?the?decline?of?pure?technical?efficiency.?This?paper?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Key?words:biomedical?industry;financing?method;financing?efficiency;data?envelopment?analysis;Malmquist?Index
收稿日期:?2019-06-2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8AJY022)、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8JJ3246、2018JJ2449、2017JJ4057)
作者簡介:?賀正楚(1968—),男,湖南衡陽人,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