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摘 ?要: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必須全面創新,打開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更多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實踐。本文針對該背景,提出了全過程融入“雙創”特色的“一平臺、雙身份、三對接、四階段、五融入”的“12345”高等職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12345;創新創業;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來源:本文系2019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9150)的結題論文。
一、“12345”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解讀
構建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的,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鼓勵自主創業,全過程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12345”人才培養模式。
一平臺:“校內工作室+企業群”一個大平臺;
雙身份:在校大學生和企業職工兩種身份;
三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行業企業)需求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
四階段: 初學者、模仿者、獨立操作者到熟練者的四個漸進式階段。
五融入:行企崗位標準融入教學內容、行企市場運營融入教學過程、行企需求融入培養目標、行企考核評價融入教學考評、行企文化融入專業文化。
二、“12345”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對策
(一)全面優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規格,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和實施,高職院校各專業應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從培養目標、 培養規格、培養模式、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等各方面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為專業標準,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實。結合行業特點、分階段進行學生培養,面對全體學生進行通識教育的同時對部分學生開展專題培訓、創業實訓等多樣化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新創業大賽為引領,保證創業實踐項目培育。從組織、師資、資金、場地、政策等全方面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努力構建“素質為魂,能力為本,崇尚創新”的高水平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實現創新創業教學無間斷進行
推行適應創新創業的“彈性、分段式”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模式。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專業的教學運行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習實踐將創新創業有機結合起來,保證創新創業無間斷進行。
(三)循序漸進、科學有效推進雙創教育課程體系
雙創課程體系的建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專業要提出以“過程模式”來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即以創新創業過程的項目選擇、模擬操作、自主創業三個階段為主線,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創設教學環境、實施教學評價、培養師資隊伍,進行基礎性、拓展性和綜合性課程孵化,實現創新創業人才核心素質培養。
開發符合創新創業的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將雙創教育分成通識類創新創業課程、專業類創新創業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三個層次,占總學分的60%左右。豐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增大專業選修課比重,提高現有創新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增設創意思維、創意策劃、創業實踐、創業管理、創業法律等選修課程,循序漸進、科學有效推進雙創教育。
(四)創造條件搭建雙創實踐平臺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還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軟硬環境,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創造條件搭建雙創實踐平臺。以校企聯合的模式,學校與政府、社會、行業、企業協同合作,行“真項目、真操作、真環境”的見習模式。支持學生創辦創新創業類的學生社團、注冊企業或公司,體驗創業過程, 開展創業實踐。依托工作室、孵化企業,引領創新創業向縱向發展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創新創業團隊,確保每一名有意愿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學生都能投身其中,完善各類工作室,逐漸孵化成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提升創業企業的運行管理能力,力爭在實踐中不斷激發青年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強化創業內驅力。
(五) 開辦豐富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的特色活動
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舉辦創新創業論壇,組織“科技文化藝術節”、SYB創業培訓、開展“學業、就業、創業、事業”為主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主題活動、創業達人訓練營、參與“智力型”、“管理型”、“經營型”、“服務型”等類型的勤工助學活動和“專利智星”專利知識培訓等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環境。舉辦各層級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大賽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競賽能力。要不斷擴大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學生覆蓋面,每次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均有活動計劃、有規范措施,有完整記錄,有效果。
(六)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和創新創業導師制度
學校專門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以及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辦公室,對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進行了系統的建設,完全滿足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服務需求。全面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聘請的導師分布在不同技術、行業領域。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創業協會、創新創業教研室,面向全體畢業生開展針對性指導服務工作。以產業導師為入口,為創業項目嫁接市場資源,以管理導師為引導,為創業項目導入戰略、金融、資本、人才等要素。
(七)建立健全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考核機制
高職院校專業將創新創業育人工作納入教師基本工作量,對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的具體考核指標進行詳細的量化,將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新創業競賽納入績效考核,把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業績作為教師職稱評聘、職務晉升和績效考核等重要內容。
高職院校應制定“學生創新素質評價指標”,積極打通創新創業與其它類型課程學分互認的通道,鼓勵學生通過學科競賽、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技術開發、發明專利、創業實踐等方式獲取學分。打造創新創業第二課堂,將學生學習創新課程、參與創新競賽實施動態評價。實行彈性學制,允許休學創業,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轉換制度。
制定積極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學校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和相應的獎勵機制,每年對創新創業教育表現突出的師生和單位給予表彰獎勵,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海成:《全面認識互聯網+,大力推進智能制造》,載《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15年(4),第12頁。
2.彭琪波:《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職特色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研究》,載《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第7頁。
3.王雅麗等:《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嘗試與思考》,載《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第121頁。
作者簡介:
張 ?青,講師,畢業于燕山大學,主要研究經濟管理、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