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豪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令中國—東盟服務貿易逐步走向自由化,激發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潛力,但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貿易范圍,中國—東盟服務貿易的“豐收季節”仍然還在路上。
逐步自由化
在中國與東盟啟動了自貿區建設進程后,雙方于2007年簽署了自貿區框架下的《服務貿易協議》,開啟了中國—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程。這種自由化主要體現在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兩個方面。
在市場準入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互相開放具體的服務業市場。
服務業包含極其廣泛的內容,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相關協定,服務業可以概括為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及社會服務、旅游服務、娛樂服務、文化及體育服務、運輸服務12個大部門的160個分支部門。而服務貿易則包括跨境供應、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存在四種貿易模式。
通過談判,在2007年簽署的第一批具體承諾表中,中國向東盟國家開放建筑、環保、運輸、體育和商務等5個服務部門的26個分部門,東盟10國也向中國開放金融、電信、教育、旅游、建筑、醫療等行業。2011年簽署的第二批具體承諾表中,中國進一步開放公路客運、職業培訓、娛樂文化和體育服務等服務部門,東盟各國開放的部門也明顯增加。
而國民待遇就意味著中國和東盟國家應當將區域內的同類服務及其提供者一視同仁,不論國籍地給予同等的待遇。
不過,正如商品貿易的降稅要按商定的時間表去完成一樣,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也是逐步進行的。雖然中國與東盟互相做出了開放承諾,但在市場準入水平上,不同國家、不同部門仍有不同的限制。例如,在醫療服務中,中國允許外國服務提供者與中國合資伙伴一起設立合資醫院或診所,但是不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或診所,外資持股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此外,享受國民待遇也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和資格。而在不少東盟國家,也同樣存在類似的限制。
2019年10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正式生效。其中,中國在集中工程、建筑工程、證券、旅行社和旅游經營者等部門做出改進承諾。東盟各國在商業、通訊、建筑、教育、環境、金融、旅游、運輸等8個部門的約70個分部門向中國做出更高水平的開放承諾。雙方的具體改進措施包括擴大服務開放領域,允許對方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放寬設立公司的股比限制,擴大經營范圍,減少地域限制等。可以看出,中國—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雙方服務市場進一步開放。
跨境旅游發展顯著 服務貿易發展亮點增多
在中國—東盟自貿區的10年發展進程中,跨境旅游可以說是成效最顯著的服務貿易領域之一。2005年,隨著老撾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東盟10國全部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2006年,中國—東盟雙向游客人次為700多萬;2018年,這一數字增長到5700萬。目前,中國與東盟已成為彼此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而東盟各國許多城市已在中國各大城市開展旅游目的地推介。越來越多的中國老百姓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打卡”新加坡濱海灣、馬來西亞吉隆坡、泰國曼谷大皇宮等著名城市或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也在推動中國游客的跨境旅游,東盟10國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受益最大的群體之一。不僅如此,“一帶一路”建設還推動著中國與東盟在工程承包、通訊、金融等領域的合作,讓雙邊服務貿易呈現出更多亮點。在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等東盟各國的重點建設項目中,“中國建筑”的身影隨處可見;在東盟國家人民的生活中,用微信聯系朋友、使用支付寶進行線上支付的現象也越來越常見;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紛紛走進東盟國家,為當地企業和民眾提供金融服務……
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的服務貿易再添東風,而中國—東盟自貿區對于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探索,也正務實推動著“一帶一路”的“五通”建設。
“豐收季”還在路上
雖然中國—東盟服務貿易的發展不乏亮點,但是從整體貿易規模來看,相比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仍然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國際學院院長兼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教授向本刊記者指出,中國與東盟在雙方服務貿易進口中的份額還相對較低,并且東盟國家對華服務貿易出口還主要集中在旅游和運輸等傳統領域。以在東盟對華服務貿易出口排名第二的泰國為例,旅游和運輸就占了總出口的95%。
另外,新加坡的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長期占東盟整體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反映出東盟國家對外服務貿易發展的不平衡。以2017年為例,東盟10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7032.33億美元,其中只有新加坡和泰國超過了1000億美元。對外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的背后,是東盟各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差異。受限于這種發展水平,各國對服務貿易的保護程度也存在著顯著差異,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往往會存在更多限制和貿易壁壘,從而影響到中國與東盟的相互開放水平。
不過,即便中國和東盟各國服務業發展水平不一,但大多數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優勢產業,如新加坡的金融、通訊、信息技術等,泰國的旅游、航運,中國的建筑、信息技術等,所以在推動自貿區整體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基礎上,中國與東盟還需要加強溝通與協調,靈活地結合各自的優勢進行差異化合作。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對中國而言,除了積極推動自貿區發展,向東盟爭取更大的市場準入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增強自身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是傳統服務業還是新興服務業,只有具備足夠的競爭力,才更容易擴大中國在東盟服務貿易進口中的份額。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一帶一路”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進行時》一書中指出,“隨著東盟共同體建設的步伐加快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升級,雙方開放更大的市場,服務貿易的合作潛力非常巨大。”但是如何充分挖掘合作潛力,仍需雙方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國—東盟服務貿易更大的收獲季節還在路上。
·聯系編輯:26715365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