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懷民
你可能知道有關國家“863”計劃的故事。但你可能不知道,國家信訪局在“863”計劃提出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當初,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等4位科學家,聯名給黨中央寫信建議:研究戰略性高技術。收到建議信后,國家信訪局立即摘出要點上報中央,引起高度重視。鄧小平同志批示有關部門研究。在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863”計劃橫空出世。
近兩年,在全國范圍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得到老百姓高度贊揚,大力支持。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場斗爭緣于兩年前,有群眾寫信呼吁黨中央、國務院打擊村霸等黑惡勢力。國家信訪局將群眾呼聲上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破了一批大案、積案、要案,打掉了一批黑惡勢力、村霸地痞及其保護傘,老百姓揚眉吐氣,生活得更加安全了,心情也更加舒暢了。
還有,拖欠農民工工資一直是社會熱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每到元旦春節前后,農民工討要工資問題就會集中爆發。國家信訪局用大數據分析信訪信息,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引起高度重視,下決心治理這一頑疾。
再如房地產、扶貧攻堅、養老社保、農村教育、國企改革,等等,凡事涉群眾切身利益,群眾的呼聲,通過信訪渠道,黨中央、國務院都能第一時間聽到。
信訪信息是社情民意晴雨表,直接表達了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想,真實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熱點難點。用好信訪信息,可以使我們更精準把握社會脈動,出臺更完善的政策舉措,更及時關注和化解社會矛盾,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更廣泛凝聚民心,化解民怨,提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效能。人民群眾信訪中有源自生活,粘著泥巴,雜著甜酸苦辣咸的信息,這些信息反映的社情民意既接地氣,也復雜多樣,是黨和人民政府決策的重要信息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人民群眾有呼聲,黨和政府必回應。信訪民聲、民情,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為民服務、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中南海和天南地北廣大群眾的心,是緊緊連在一起的,黨和政府出臺的許多重大政策,都在回應群眾呼聲,也汲取了來自廣大群眾的智慧。而信訪渠道,正是中南海與人民群眾重要的連心橋之一,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的重要通道。
廣納群言,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對國家和社會治理提出意見建議,貢獻智慧,并通過信訪渠道,對政策效果和落實情況進行評價監督。
人民信訪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構建了一條沒有門檻的重要通道。通過人民信訪平臺,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心、改善民生,貫穿于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從而落實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國家信訪局廣大干部職工默默地承擔著這份重要職責。來自群眾的每件訴求、每條建議、每次投訴,他們都看到了,都會及時將來自群眾的智慧、訴求,負責任地上報中央或轉交有關職能部門,讓群眾智慧最大程度地轉化為治理及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