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營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敗。
河南商丘地處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歷史文化燦爛,區位交通優越,資源能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是國家“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絡和國家區域流通節點城市。
商丘作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保糧食增產,勇于擔當、義無反顧;保糧食安全,職責在肩、全力以赴,被譽為豫東糧倉、國人廚房,先后4次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所轄永城、夏邑、虞城、民權、柘城、睢縣等6個縣(市)多次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新時代新征程,新擔當新作為。2018年,全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開展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商丘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進、好”的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8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一、二、三產增加值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稅收收入增速等7項指標位居全省前三。

與此同時,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強力推動產糧大市向糧食經濟強市轉型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應有貢獻。這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商丘始終扛牢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高產田改造、科技應用、農業機械化、改善基礎設施、落實惠民政策等措施,近幾年來累計整合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農業綜合開發、水利、科技、土地整理等10多項涉農項目資金50多億元,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83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0%,建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井灌渠灌雙配套、機井通電設施全、旱能澆澇能排、機械化作業無障礙”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640萬畝,占到2020年總規劃任務的80%,建成區基本達到“噸糧田”目標,預計可新增糧食產能10億斤以上。

同時,打造永城市、夏邑縣兩個超20億斤全國糧食產量百強縣,以及虞城縣、睢陽區、柘城縣、睢縣、民權縣5個超10億斤的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為實現糧食安全核心區政治責任提供了有效保障。
2018年,商丘糧食生產再刷新紀錄,總產量首次突破140億斤大關,達到144.7億斤,比上年增產1.31億斤,連續10年穩定在120億斤以上,連續5年穩定在130億斤以上,占全省九分之一、全國的百分之一,提前兩年基本完成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任務、商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2020年達145億斤目標。
尤其是商丘的小麥產量,2018年達到85.42億斤,占全國三十分之一,換言之,在全國市場上,每30個饅頭就有一個是商丘貢獻的。
近年來,商丘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逐年增加,持續獲得穩產高產。通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糧食生產的優質化程度不斷提高。優質專用小麥從無到有,達到目前的800萬畝,占夏糧總面積的95%以上,發展優質強筋小麥130萬畝,全市農民因此增收達7.7億元。
目前,全市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1600斤,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50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0斤,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產糧大市,商丘的制粉業一直比較發達,上世紀70年代小型糧食加工機械遍布農村,實現了城鄉糧食加工機械化。進入90年代,糧食加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總制粉能力已躍居全省前列。
比如,所轄永城市將全市100多家面粉企業整合為河南匯豐、河南華星、河南三順、河南遠征、河南金源5家大型面粉集團,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面粉城”稱號,至今成功舉辦了9屆中國面粉食品行業經貿洽談會。
2018年,商丘面粉產量達600多萬噸,面粉加工企業800家,商丘面粉不僅在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的面粉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在國外市場也享有盛譽。在食品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大批骨干龍頭企業快速成長起來。
科迪集團走出了一條“種、養、加結合”和“工農一體化”道路,擁有科迪速凍食品、科迪面業等8家子公司,涉及速凍食品、面制品等五大系列2000多個品種。科迪速凍位居全國前三位,科迪面業位居河南省前兩位,已經成長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省糧食轉化重點龍頭企業。
糧食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延伸跨界融合發展,不僅使商丘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成了經濟發展優勢,而且有力地拉動了種植、養殖、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了商丘由糧食生產大市向糧食產業經濟強市轉型發展,對于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等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商丘市委、市政府以把商丘建設成為全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范區為目標,把品牌建設作為提升現代農業的重大戰略,科學制定農產品品牌建設規劃,頂層設計,鼓勵引導,依靠品牌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努力把品牌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目前,全市按照“有一定規模、有地方特色、有產品認證、有品牌名稱、有商標注冊”的“五有”標準,累計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359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334個、綠色食品18個、有機食品2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5個,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6個村鎮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8個、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107個。
商丘科迪水餃和湯圓、宇花牌面粉、誠實人牌掛面等10個產品獲得國家、省名牌農產品,這類產品不僅打入全國30多個省、區、市,還遠銷俄羅斯、韓國、朝鮮、越南、新加坡等國外市場,商丘正由“賣原料”向“賣產品”轉變,糧食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同時,商丘寧陵金頂謝花酥梨、柘城縣“三櫻椒”、梁園區“代莊”草莓、夏邑8424西瓜等15個產品入選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目錄,打造了一批享譽全國的區域性農產品公用知名品牌,分別被授予中國酥梨之鄉、中國辣椒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西瓜之鄉等稱號。
商丘貴友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興建的“亞洲之星”農業產業合作區蜚聲海外,其生產的“楚河”牌禽肉產品已占該國禽肉市場銷售額的49%,創造了商丘本土品牌在域外市場占有份額的新高。
隨著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性公用農產品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擴大,農產品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農民的社會效益也顯著提高,逐步讓商丘特色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有力推動了商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未來,我們堅決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為總要求,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總方針,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脫貧攻堅為助推,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為導向,以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和全面振興為目的,舉全市之力推動實施鄉村振興十大工程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大行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逐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