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強,史方敏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2018年8 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同年11月,教育部吳巖司長提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1]。在信息化時代,在線課程是“金課”的一種品牌體現[2],建設“金課”,必然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5G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將會有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加入教學過程,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建設高職院校的“金課”勢在必行。
教師是高職院校打造“金課”的核心要素,是“金課”建設成敗的決定要素,是保證“金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3]。但是對于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在參與建設“金課”的過程中,明顯表現出能力欠缺的問題。這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企業一線實際經驗。大部分年輕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從事教學工作,而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實踐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很難有充足的信心面對學生展開教學工作,更談不上建設“金課”。二是年輕教師很難提煉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載體,由于年輕教師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與教學資源,講授的內容往往很難聚焦到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訓練,更難將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的內容融入課堂,也不可能設置高目標讓學生跳一跳才夠的著,因此何談“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三是仍有部分教師對采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偏弱。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學媒體不再簡單是實物和語言。在高職教育領域,動畫,仿真,VR,AR等富媒體無疑更具有優勢,它們有效解決了了職業教育面臨的一些難題。比如筆者所在的化工行業,由于其危險性學生不可能真實進入有些場景,而新興的信息化手段無疑可幫助解決這一困難。而想熟練合理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當前的大學生是真正的互聯網一代,具有純正的“互聯網思維”,他們關注新事物,新思潮,擁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表達欲望,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興趣,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缺乏足夠的自制力,對普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是缺乏共鳴,沒有興趣,如何吸引學生,使學生將精力從游戲和手機上轉移到學習上來,是在“金課”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又一困境。否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不足,即便是“金課”也難改變為“水課”的后果[4]。
筆者所在學院,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高職化工類“金課”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
當前,國家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了教學資源庫、慕課、國家在線開放課等網絡資源,這些資源不但可以供學生學習,也給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提供了學習提高的平臺。筆者所在學院教師,充分利用了現有的互聯網資源,教師們不但學習了全國優秀同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經驗,彌補了自身經驗缺乏的短板,還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為今后的“金課”建設提供了支持。
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于“金課”建設至關重要。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實際上指其以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為指代,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授課的能力[5]。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對于課堂教學質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至關重要[6]。筆者所在學院采用多種手段提高教師尤其是年輕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師的”金課“建設能力。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參加國家和行業的各種信息化教學培訓。近年來,學院每年都會選派部分年輕教師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相關行業協會舉辦的重要培訓活動,通過培訓,教師們了解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行業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學習了優秀同行如何建設”金課“,學會了如何更好的將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學。二是舉辦信息化教學經驗交流會。學院定期召開教學經驗交流會,教師們互相提意見,討論在應用信息化手段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明確短期目標。三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校信息化教學比賽。參加教學比賽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經,學院年輕教師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信息化教學比賽。在此過程中,全部團隊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準備過程中,協助參賽教師設計方案,準備課件,討論教法,實際上對團隊全體成員的能力都是極大的促進。四是認真參加公開觀摩課、示范課。教師通過觀摩課,示范課,明確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供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全面推進“金課“建設之前,由經驗豐富的教師主持特色課程先行,年輕教師全程參與,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革。為此學院選擇了“油氣儲運”先行建設,由筆者負責主持。
為了迎合當前學生的特點,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了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教學內容融入企業案例,通過真實的企業案例特別是學生理想就業單位的案例來進行教學(如將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油庫建設項目);二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 (如加油站加油時的注意事項),使學生感受到當下學的知識當下就有用;三是要將當下的一些社會熱點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聯系 (如近年來發生的重大化工安全事故),利用熱點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學習。
在教學模式上,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線上和線下課堂,通過學生講學生評、案例分析、研討辯論等手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不再是被”填鴨“,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前,課上和課后的每個教學環節。同時教師要實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使課堂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通過以上種種手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理念的轉變。明確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金課“建設的巨大的推動作用,是”金課“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其次是教學手段的豐富。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多手段培訓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經驗得以彌補,教學資源得到補充,更多的教學手段應用到了教學過程中;最后是教學能力的提高。從教學設計過程、教學實施過程,教師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最終保證了教師有實力圓滿完成“金課”的建設任務。
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改變,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更多的注意力拉回了課堂,實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讓教學變得更有效,避免了“金課”變為“水課”。數據表明,通過教學改革,學生課堂參與度大幅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金課“建設任重道遠,在此過程中筆者雖然做了一些探索,未來將就如何讓更多的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來跟老師進行爭論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