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亮德
(孝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山西 孝義 032300)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施工環節。由于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規模相對較大,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材料主要通過砂石、水泥以及其他外加劑等各種材料混合制成,在混凝土凝固之后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會得到進一步提升。由于本土材料自身所具有的變形作用和約束性作用,當混凝土材料固化之后,混凝土內部會存在很多微型的空隙以及局部裂縫問題。由于大體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水化熱,進而會直接造成混凝土材料內部的溫度不斷上升,形成較多的混凝土表面裂縫問題。對于工程施工而言,混凝土裂縫問題通常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影響程度。因此,作為工程建設施工單位而言,具體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加以充分重視,尤其是針對裂縫控制技術的應用必須要落實到實處,以此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產生的裂縫問題的影響程度,提高工程的整體結構安全性。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材料在凝固硬化過程中,內部的水泥材料和水混合之后會形成大量的水化熱,這種水化熱如果無法有效排除會造成混凝土膨脹,在較短的時間范圍內混凝土構件內部的熱量會高度集中,進而會產生表面膨脹裂縫問題。通常水泥材料水化產生的熱量,會在混凝土材料內部進行緩慢釋放,在熱量釋放過程中會造成混凝土材料內部中心位置的溫度不斷上漲。由于外部環境溫度相對較低,因此混凝土構件內外部形成的溫度差會越來越明顯,進而混凝土材料表面會產生相應的拉應力作用。如果水化熱沒有及時排出,溫度差值會越來越大,進而會形成更加嚴重的混凝土表面拉應力作用。由于混凝土的齡期相對較短,同時自身的抗拉強度較低,如果產生較大的溫差作用,就會導致其表面拉應力過大,從而影響著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長此下去自然會使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1]。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建筑體內部樓板產生強烈的彈性形變,樓板的支座部分會產生局部下沉和形變問題,進而會造成混凝土構件表面產生裂縫現象。通常情況下,在建筑工程施工當中,因為混凝土施工并沒有達到設計標準要求的強度,過早拆除混凝土澆筑模板,因為混凝土材料沒有達到標準的設計強度要求。因此,在整個混凝土構件的荷載和穩定性方面有所不足,會直接造成混凝土樓板產生彈性變形問題,進而會直接造成混凝土材料早期強度較低,整體的支撐性和穩定性不足,形成彈性變形現象,會引發混凝土表面產生嚴重的裂縫問題。尤其在受到強大的萬力壓力和拉應力的這種條件下,很容易產生混凝土裂縫問題。
溫度的變化也會引發混凝土裂縫現象。在具體的施工中,如果溫度過高,或者溫度過低都會引發裂縫的現象,這是因為在澆筑混凝土時,內部水化熱和外部環境溫度之間形成較大的溫度梯度,同時水化熱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的排放,會造成混凝土出現膨脹裂縫現象。同時,如果外部的環境溫度下降速率過快,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溫度應力影響,進而很容易引發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表面開裂問題。與此同時,外部的環境濕度對混凝土裂縫也會造成較大的干擾,如果外部環境濕度不斷下降,混凝土的干縮裂縫問題會表現更加明顯。
在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工作過程中,對水和水泥等各種材料的配比有著嚴格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混凝土材料的水灰比需要控制在0.24~0.38 之間,但是在具體的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施工單位對于普通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通常沒有將水灰比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水灰比控制在0.6。在混凝土材料的澆筑施工過程中,水化熱產生之后多余的水分會直接殘留在混凝土當中,進而會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形成氣泡或者蒸發之后混凝土表面產生氣孔,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抗壓荷載效果。根據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分析可以看出,在混凝土的荷載作用條件下,很容易會在空隙周圍區域產生集中應力情況,同時也會造成樓板的表面產生裂縫問題,對整體的建筑穩定性產生嚴重的干擾[2]。
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針對混凝土施工和設計工作,通常使用低強度混凝土,以此有效防止使用高強度混凝土施工而產生更加明顯的收縮和裂縫問題。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可以在承臺的表面適當的增加鋼筋材料的使用數量,通過混凝土鋼筋材料的有效使用,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正常情況下,在施工過程中過多增加分布鋼筋材料的使用量,不能防止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產生,但是通過適當增加鋼筋材料的使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同時還可以降低混凝土澆筑施工溫度影響所產生的裂縫問題。因此,在混凝土的具體施工當中,工程施工單位需要設置水平施工縫,需要依照溫度裂縫的具體處理工作要求,對混凝土澆筑施工進行分塊處理,同時還需要增加混凝土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對連接構件部分進行連接處理。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整個工程施工流程相對比較復雜,必須要對整個工程施工流程進行全面控制,做好每一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工作,防止出現施工缺陷問題,對整個混凝土的結構穩定性產生不良影響。正常情況下,混凝土材料具有較強的密水性,同時有骨料下沉等特性,因此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明顯的塑性收縮裂縫問題。在混凝土材料初凝之后以及材料初凝之前,需要針對混凝土材料表面進行充分的壓實以及抹平處理,同時針對混凝土的整個工程施工過程進行全面控制,嚴格依照工程的標準施工流程加以開展,有效防止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誤差問題[3]。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工作中,通常情況下需要選擇材料吸收率較大的骨料,干縮性能較強的水泥材料,通過混凝土原材料的正確選擇,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在后續的施工過程中產生嚴重的干縮裂縫問題。同時可以在混凝土材料當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或者高效減水劑材料,通過這種配比方法,可以保證混凝土的可泵性以及易性。施工完成之后,混凝土材料的抗滲透性效果更加明顯,滲水現象、漏水現象也會得到避免,如果沒有滲水和漏水現象,混凝土的結構也會很穩定,不會產生裂縫。在工程施工現場使用的砂石原材料,必須要對材料的質量進行全面控制,同時要對各種原材料的配比參數進行詳細計算,有效防止原材料的配比不合理,對混凝土后續的施工質量和性能產生影響。
為了避免裂縫問題,還需要加強混凝土成型后的養護工作,以此避免裂縫的產生。在具體的養護過程中,首先施工單位必須要給予其足夠的重視。要意識到通過混凝土成型之后的養護處理工作,可以全面提高混凝土構件的整體穩定性,在通過采取保溫處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溫度下降速率,同時通過灑水養護的方法,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同時可以保證混凝土構件可以承受外部產生的約束力,影響提高混凝土的整體抗開裂性能,以此有效達到溫度控制工作效果。在混凝土養護工作過程中需要充分做好混凝土的保溫處理,尤其在一些比較寒冷的地區針對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必須要做好表面的防凍處理,需要保證混凝土的表面溫度和混凝土構件內部溫度差控制在25℃。在混凝土澆筑工作當中,如果產生惡劣的暴風雨天氣則必須要通過使用防雨布對其進行遮蓋,同時需要充分做好混凝土表面的排水工作。當遇到外部暴曬天氣或者大風天氣,需要使用塑料薄膜對表面進行覆蓋,同時需要周期性做好灑水保濕處理,以此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現干縮裂縫問題。如果施工單位并沒有給予養護工作足夠的重視,養護工作沒有加以落實,形同虛設,這樣會直接影響混凝土構件的整體強度,同時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混凝土開裂問題。
綜上所述,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工程施工單位需要針對混凝土裂縫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針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具體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的裂縫控制措施,以此來效保證建筑混凝土構件的整體質量和效果,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和穩定性,對推動我國技術產業的長遠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