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峰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和承包模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個施工團隊也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對于那些投資成本很大的建設項目而言,他們很容易因為建筑成本測算不準確或者建造過程中成本管理不規范而導致整個項目發生虧損,最終導致建筑企業的破產。由此可見建筑成本對項目和建筑施工企業來說都是一大影響因素。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建筑成本的管理,通過科學的成本預測和管理策略提高企業的工程建筑質量,降低經營風險。
材料物資是建筑施工的物質基礎,也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對象。我們不僅要優化材料物資的采購和存放制度,還要加強人員與材料物資之間的聯系,要進行材料物資的定人定點存放,尤其是重要的材料物資,我們必須要嚴格按照它的存放原則建設相應的存放庫房,同時還要委派職業素養較高的工作人員進行監管,記錄各個部門的取放并做好相應盤點。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原材料過度浪費以及偷竊等現象的發生[4]。
制度是建筑工程得以有效推進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們必須要健全施工成本管理制度,通過明文的制度規范各部門的崗位職責和管理環節,我們要根據建筑行業的具體發展行情進行成本管理制度的優化,這樣才能符合社會建筑行業的整體大方向。同時還要拓展制度內容,進行分級化的管理,首先是管理階層,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本企業的管理弊端,結合現狀進行制度的優化完善。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基本的管理制度進行設備和材料的使用,明確自身的責任,要積極鼓勵為企業做出成本節約貢獻的人員,嚴格處罰過度浪費資源的人員。通過嚴格的成本管理制度規范他們的行為,增強他們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意識。
建筑施工不是一個短暫性的活動,而是長期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活動。因此,我們不能只用一套固化的管理制度進行具體工作的管理。我們要根據施工進度和人員設備的變動進行動態化的管理。我們可以根據施工所處的階段進行成本管理側重點改變,首先在建設的準備時期,我們要加強對人員錄用的成本化管理,要積極錄用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都高的人才,同時還要對整體的建筑活動進行成本測算。在建筑中期,我們要加強對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的成本管控,根據具體需要進行材料的采購和設備的使用,把材料物資控制在合理損耗范圍內,并且提高周轉材料的使用率。在建筑后期要注重對剩余材料的估算及盤點,強化內部調配,不斷優化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施工技術,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管理能力。
人是項目的執行者。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他們才會自覺地遵守成本管理制度,才會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和發展前景的角度出發進行具體工作。我們必須要通過專業培訓和理念教育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施工能力,積極打造專業團隊,提高團隊的責任感、榮譽心,促進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5]。
加強對施工成本的管理可以間接提升建筑項目的效益。加強對各個部門的成本管理,可以保證各個建筑階段按照正確的生產路線進行,同時還能優化建筑人力和物力的使用方法,不斷完善團隊的管理體系。進行成本化管理,還能促使企業負責人主動關注建筑行業的經濟發展態勢,有利于他們的技術和方法創新,能夠促進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2]。
很多建筑企業一味追求眼前的高收益,很少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進行成本的監督和管理。這樣就導致各個部門對成本沒有較為清楚的理解,不能貫徹落實建筑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這樣就不利于人力和設備等影響因素的成本化管理。很多建筑負責人只看中建筑后期的成本管理,沒有注意到建筑前期人力選擇和中期物資設備的動態調整等問題,導致前期建筑投資成本超過預算,后期的建筑收尾工作過于敷衍,導致整個建筑產品的質量不過關或者是企業的零利潤甚至是負利潤[3]。
建筑施工是一項大工程,人力和物資設備的需求量都比較大,因此對其進行全面監督和管理不太現實,再加上負責人沒有進行正確成本控制理念的教育,很多的工作人員不能從企業的效益角度出發進行物資的使用,不能從降低不必要成本消耗的角度出發進行各個施工階段的優化。整個施工過程不嚴謹,不能對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使用不規范尤其是那些手動設備更被工作人員肆意丟棄,這樣就導致整個施工過程中的資源過度浪費,成本損耗過大,不利于企業的成本管理。
要想實現施工成本管理的現代化,我們僅僅健全管理制度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很多的項目負責人受傳統理念的影響,一味追求建設的高收益,不注重提高建筑產品的質量、人才的選拔和制度的完善,一味壓榨工作人員的勞動時間,不能對物資設備進行科學管控,導致建筑成本不受控制,企業聲譽越來越差。在現代化建筑階段,我們不僅要從收益的角度出發進行項目管理,還要從優化成本管理制度,選拔創新性人才以及科學使用物資設備的角度出發進行企業全員式的管理理念教育,要把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作為人才的選拔標準,不斷優化團隊建設,更新建筑成本管理新理念。不能允許不具有專業能力的人員進行建筑操作,這樣不僅會導致設備損壞,還不利于整個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人力是投資成本的組成元素之一,想要實現施工成本的最優化,就必須要重視人力成本的管理。首先,我們必須從保證建筑產品質量的角度出發進行人員的篩選,我們要與信譽較好、人員職業素養較高且施工能力較強的勞務公司簽訂勞務合同,這樣才能對施工員工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為了盡可能減少人力成本的投資力度,我們可以根據項目的具體進程進行人員的調整,保證人力資源利用最大化,同時還要保證勞務合同的嚴謹科學性,避免以后的勞務糾紛,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成本損失,同時,我們可以與優秀員工建立長期的勞務關系,這樣既能保證建筑質量,又能實現人力成本的持續最優化[1]。
施工設備是具體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動力之一。為了完善施工成本管理制度,我們要保證每個施工設備的運行狀態,不讓設備處于閑置狀態。我們需要借助互聯網設備計算每一個項目工程的每個階段所需要的設備類型、數量和設備運行時間,這樣就可以實現設備的準確對接和投入使用。我們知道一般施工設備體型較大且靈敏度較高,一旦出現損壞,維修成本將會超出它的施工效益,所以,我們要盡可能避免它們出現損壞,可以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可以有效避免整個設備的癱瘓,降低設備成本。同時,我們還要健全企業內的機器使用管理制度,每個部門使用完畢后都要由專業人員進行檢查,準確無誤后填寫使用記錄,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個人素質不高導致設備損壞,還能使責任具體到部門和個人,能夠促使他們更加嚴謹地使用設備,降低設備的損壞風險。
材料物資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施工元素之一,它的投資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較大。所以,我們可以從優化材料物資成本的角度出發進行施工成本的管理。首先,我們要從避免材料浪費閑置的角度出發進行定時和定需采購。同時,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上的材料物資采購軟件分析比對多個商家的質量和價格,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幾家進行實地考察,然后通過線下購買的方式采購已經經過本部門核查的材料物資,這樣既能保證質量還能節省材料成本,又能辨別商家間的信譽度以及生產條件差距,為和商家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打下基礎。為了防止材料物資在運輸和存放階段出現問題,我們必須要根據材料自身的性質和存放條件對它進行安置和處理,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材料物資因存放不合理而失去效能的現象,實現材料物資投資成本的間接降低。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一個建筑施工項目中,成本管理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競爭力如此大的社會中,我們必須要不斷優化建筑技術,同時還要進行成本化管理,通過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和優化材料物資的采購和存放方法以及進行設備的動態化管理等策略來實現施工成本的最優化,健全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成本管理制度,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