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美新
【摘 要】每一個有經驗的演員,平時都很留心觀察生活,并將生活中美妙的事情存在腦海中備用,一旦在某一個戲某一個角色需要排練的時候,就會和大腦中的人、事聯系起來,構成形象思維,這就是所謂的“角色種子”。
【關鍵詞】戲曲表演;唱腔;演員與角色;荊州花鼓戲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027-01
從藝三十多年,我曾演出過《花燭淚》《一步登天》《慈母淚》《趙氏孤兒》《站花墻》《巡按斬子》《碧玉簪》等劇目,從眾多的演出劇目中,我總結出一個規律,即“無技不成戲,純技不成藝”。
技術不完全是藝術,工匠不是藝術家,戲曲的技術就是基本功,基本功的套路是表現一切劇中人的藝術元素和材料。花鼓戲的“摘花”也是一樣,從生活中來,到藝術中去。
每一個有經驗的演員,平時都很留心觀察生活,并將生活中美妙的事例存在腦海中備用,一旦在某一個戲某一個角色需要排練的時候,就會和大腦中的人、事聯系起來構成形象思維,這就是所謂的“角色種子”。隨著對劇中人物的逐步認識,生根發芽,這個人物形象就活靈活現地存在于演員心中,再調動一切藝術元素將角色生動刻畫出來。
《站花墻》是荊州花鼓戲的經典劇目,由胡新中、李春華、肖作偉等主演。我在劇中扮演聰明活潑、美麗善良的貼身丫鬟春香。和這些藝術家同臺演出,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演好這個戲,我認真琢磨劇本,從劇本文學中找到角色種子,虛心地向前輩老師們請教,還專程到武漢向湖北省楚劇團的張虹老師學習“摘花”技術。
“摘花”是傳統花鼓戲的絕活,如果單純玩弄技巧為摘花而摘花,那就等于是在“變魔術”,毫無意義可言。必須要以觀花、摘花為手段,引誘劇中小姐站上花墻與楊玉春相會,這才使“摘花”合情合理地進入劇情,使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得到美的藝術享受。
《站花墻》中春香的技巧動作有很多,除了“摘花”以外,還有登山步、鴨子步、云步、穿花園場、翻身跌坐……我要在傳統的技藝上出新,在別人的表演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春香的人物特點是甜美善良、聰明活潑、嫉惡如仇。“罵園”表現其乖巧;“梳妝”表現其靈動;“摘花”表現其聰慧睿智;“站墻”表現其熱情忠誠;“摸園”表現其嫉惡如仇……要讓技巧為劇情服務,讓觀眾對這個生動活潑的角色印象深刻。
《碧玉簪》是由著名導演丁素華編排的一出正劇,由我扮演王夫人,這是一個另類夫人,要演好這個角色難度大,要求高,她是青衣、彩旦、潑辣旦的共同體。
通過分析劇本,研究人物,我感覺王夫人年輕的時候可能就是個小家碧玉,通情達理,敢說敢當,自幼與王裕定親,隨著王裕考試得中成了翰林夫人。王裕忙著朝廷公務,偌大翰林府大小之事都歸王夫人一人打理,雖然她身為翰林夫人,但沒有與之對應的文化水平,說話辦事喜歡直來直去。她沒有官府夫人的溫婉多姿以及闊綽的架勢,保持了勞動婦女勤勞善良的本色。她相夫教子,正氣凜然;她既遵循古禮,又不刻板固執;她疼愛兒子,善待兒媳,待秀英如同己出;她潑辣干練,明辨是非,不懼權貴。當她得知兒子王玉林誤解了兒媳,先是好言相勸,后是嚴厲訓斥,對兒媳的委屈感同身受,既同情,又痛心。
親家李延甫打了女兒,并拔出寶劍威脅秀英,王夫人挺身而出,勇敢阻攔,據理力爭,把個吏部尚書李延甫問得目瞪口呆,理屈詞窮。在這里,我表現得一反常態,也顧不得什么翰林夫人的體面身份,出口成章,正氣凜然:“哎!好!好!好!你的女兒嫁到我王家,她是有道有理,有規有矩,就算有什么錯事,她丑,丑在我王家,敗,也敗在我王家,輪不到你打,也輪不到你殺,你!你你你與我坐到哦!”
在這里我完全跳出了青衣的規范,語言由慢到快,抑揚頓挫,干凈利落。我把握這個人物,就是不受行當的局限,隨著劇情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人物內心的演變而演變。
《趙氏孤兒》是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故事情節感人肺腑,劇中的人物都處在巨大的矛盾和生死攸關的環境當中,人物拿捏和表演難度相當大。
第三場“換孤”、第四場“獻孤”、第六場“說孤”都是程嬰和程王氏的重頭戲,往往我們在臺上演出,臺下觀眾熱淚盈眶,如果我們也像觀眾一樣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就不是藝術了。我們要把生活和藝術區別開來并加以美化,讓觀眾在理解劇情的同時和人物同喜同悲,得到藝術美的享受。
劇中程王氏見丈夫從藥箱中抱出一個陌生的嬰兒,頓生憐憫之心,對這個孤兒產生了無限的同情,激起了強烈的母愛,隨即把親生兒子放在一旁,去哺乳這個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當得知忠良被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連累了這個無辜的生命,甚至可能威脅到自己的親生骨肉時,為了搭救忠良之后,程嬰提出用自己的兒子與孤兒調包,程王氏先從人性出發急忙制止:“人道虎毒不食子,你獻親生太無情。”但最后還是深明大義,舍子救孤,夫妻二人通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經過生與死的考量,強忍悲痛,聲淚懼下:“讓我再給兒子喂最后一口奶吧!”當程王氏雙膝跪地,本能地把兒子摟在懷中,背身喂奶的時候,臺上臺下,潸然淚下。這無聲的飲泣可以讓人撕肝裂肺,也可以讓人如釋重負,舒心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