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會文 張浩
【摘 要】巴山民歌歌詞通俗易懂,與自然環境緊密聯系,真實地抒發情感和反映生活,與當地方言完美融合,襯詞多樣且意境深遠。歌詞多數結構規整,句尾押韻,深具巴文化氣質,具有較強的文學性。
【關鍵詞】巴山民歌;歌詞;文學性
中圖分類號:J642.2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036-02
巴山地區在古代稱為“巴國”,在中國文化史中獨樹一幟,顯露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樣式和人文風貌。最早的《詩經》、《尚書》、《華陽國志》等古代文獻中便已有對巴地民歌的記載。如《詩經》的《周南》、《召南》中便有巴地風俗文化的相關記載,在《華陽國志·巴志》中:“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人皇居中州,制八輔。華陽之壤,梁泯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國則巴、蜀矣。”《后漢書·南蠻傳》以及明清時期的《廣安州新志》等都對該地域的歷史有較詳細的記載,文化傳承與積淀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絢爛的人文色彩。巴山民歌作為精神遺產之一,有效傳承了巴人精神——對生活的熱愛或傾訴、對情感的抒發、對生命的憧憬,在其充滿文學性的歌詞中顯露無疑。
一、樸實自然,獨具地域特色
民歌歌詞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大都具有樸實自然的特點,直接抒發情感為主,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巴山民歌也不例外,其歌詞同樣具有樸實又不失藝術性的氣質。山歌歌詞樸實自然又豪邁奔放,氣勢十足。《太陽出來喜洋洋》:“太陽出來(羅兒)喜洋洋(歐啷羅),挑起扁擔(啷啷扯 光扯)上山崗(歐啷羅),手里拿把(羅兒)開山斧(歐啷羅),不怕虎豹(啷啷扯 光扯)和豺狼(歐啷羅)……”,歌詞規整,句尾押韻,神采奕奕。精神狀態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太陽出來”心情“喜洋洋”,間以獨具特色的襯詞,把“喜洋洋”的心情用語氣助詞加以延長,意境獨特。太陽出來為何會如此喜洋洋?由于地理環境影響,巴山地區秋季以后至來年春天多陰雨天,較少見到太陽,太陽出來陰霾散去,心情豁然開朗。民歌記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和對生命的熱愛。如此題材還有達縣山歌《跟著太陽一路來》:“太陽出來(耶)出來(喲),跟著太陽一路來(喲)。左手扳個(是)黃荊棍,右手扳個馬桑柴。太陽在前面打露水,我在后面扳干柴。太陽出來(耶)出來(喲),跟著太陽一路來(喲)?!卑獠衽c太陽出來息息相關,太陽出來打露水,才能扳到干柴。歌詞內容與太陽有關的還有通江縣山歌《又怕天上下黃沙》、巴縣的《太陽出來辣焦焦》等不勝枚舉。歌詞與生活緊密相連,自然樸實。
二、與方言緊密結合,襯詞多樣,延展意境
巴山地區方言獨特,其一,比較顯著的是語言中的“套語”現象,日常用語中隨處可見,如我們用來裝東西的包,他們會說“包包”,盤子會說“盤盤兒”,因此在民歌中也會出現此種現象,如“太陽出來辣焦焦”、“一對花花雀,飛姐屋梁過”等。方言中的“兒”話音較多,如稱呼詞、名詞中經常會代“兒”,如方言中稱呼“哥”會叫出“哥兒”(guo er),名詞“貓”也會說出“貓兒”等。因此,“兒”經常作為襯詞出現。其二,語言聲調有其自身特色,去聲音調為13,上聲音調為53,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歌旋律走向。
巴山民歌的常見襯詞可分為語氣詞、狀聲詞、虛化詞、稱謂詞,常見的普通襯詞也會被囊括,如“咿”、“喲喂”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襯詞如山歌中出現虛化詞“黃瓜茄子海椒葉”、“豆苗蔥蒜葉”,勞動號子中也會出現虛化詞“菜花”、“楊柳花”等,小調的虛化詞會出現“月亮彎兒月”,其自身意義較少,用于民歌中不自覺地擔當了重要角色,不僅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更多的是有了豐富的生活形象,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稱謂詞在襯詞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大都來自生活,方言中的“幺妹”、“幺姑娘”、“我的媽耶”都會成為襯詞出現。小調中的稱謂詞較有情調,如“冤家”、“情干哥”、“奴的心肝”,把正詞不能表達的情意或意境加以延伸,濃情婉轉。
山歌襯詞中的語氣詞靈活自由,一般情況下句尾都會以襯詞結束,句首襯詞為數不多,多在句中出現,尤其喜好把句尾的兩字用襯詞拆開,再在句尾加上襯詞。如重慶山歌《天上打雷要出虹》的第一句:“天上打雷要出(來耶)虹(哎)”,《摘葡萄》的第一句“那山沒得(耶咳)這山(嘞)高(喂)”,且把襯詞拖腔處理,達到抒發之意。襯詞多于正詞的現象也會出現,足見襯詞在歌詞中的重要性。小調中的襯詞以表意詞為多,個別作品句尾加以襯句,如宣漢縣小調《茶園幺姑娘》:“一(喲)更(咿喲嗬喲)里(耶)來月兒黃(?。┰聝海ㄊ牵┰聝狐S(?。眨▎眩┲ㄟ迒燕绬眩┣槊眯±C房(啊)小繡房(?。聼舯K來作伴(羅),十指尖尖繡(?。├C(啊)鴛鴦[(?。┎鑸@幺姑娘(啊)]?!币r詞簡潔明了,但頻率較高,幾乎每字一襯,句尾加一襯句結束。襯詞的加入把情妹繡鴛鴦思君的心思表現得細膩而又情感悠長,用“月兒黃”的自然景象來襯托情妹獨處閨中,把思念情人的孤獨氣氛展現出來,只有燈盞作伴繡鴛鴦直接把心底的孤獨之情顯露無疑,最后加上襯句再次補充感嘆“茶園幺姑娘”孤身一人等待情郎的思念之情,襯詞把整個歌詞的意境進一步延展,使思念之情婉轉縈繞、蕩氣回腸。
三、修辭豐富,富有巴文化內涵
巴山民歌歌詞結構嚴謹,多數較規整,以七字格律為多,常以 “二二三”“二三二”“三二二”的韻律出現,修辭手法多樣豐富,比喻、夸張、排比等手法使用較頻繁。山歌豪邁奔放,樸實自然,歌詞句式規整,直接抒情,多數運用排韻方式進行押韻,如“太陽出來喜洋洋,挑起扁擔上山崗。手里拿把開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歌詞以“二二三”的韻律進行,除去襯詞之外,正詞結構規整。同時運用了起興修辭手法,開始交代情感背景“太陽出來喜洋洋”,再進一步引出敘述。整個歌曲豪邁奔放,彰顯出大巴山勞動人民的豪爽性格和對生活的熱情。如此運用起興手法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如小調《茶園幺姑娘》的第一句“一更里來月兒黃”便是對情感抒發的事先鋪墊,描寫月亮的情感背景多數是思念之情,后面歌詞便直接陳述“久等情郎無影蹤”。
較多民歌的歌詞運用比喻手法,如重慶民歌《薅草薅了幾重坡》“歌聲繞作金絲線,拴住太陽不許落”,把歌聲喻成金絲線,既形象又富有浪漫氣息,拴住太陽不落山,還可以多勞作。又如平昌縣山歌《拴住太陽好干活》“拴住太陽一只手,叫聲太陽慢慢走。拴住太陽一只腳,叫聲太陽慢慢落”,形象地把太陽比喻成人。萬源山歌《太陽落土四山黑》“我是天上麻鷂子,哪達黑了哪達歇”,歌者把自己比做“麻鷂子”,表現出自由身的心境回應情妹??鋸埵址ㄒ矔诿窀柚谐霈F,如涪陵民歌《你歌沒有我歌多》“你歌沒有我歌多,我歌有那牛毛多”,自信又夸張地彰顯自己滿肚子都是歌。
巴山民歌歌詞樸實,與生活環境融為一體且修辭豐富,充分顯露出巴山勞動人民的生活精神,濃郁的巴文化傳承也在民歌歌詞中得以體現,巴文化以崇尚自然、樸實、灑脫為主要特點,充滿浪漫精神,對自然充滿憧憬,自由、奔放,但也有細膩的情感表現。該地歌詞多以自然環境為主要依托,樸實直接抒發情感,充分傳承了巴文化精神,句式結構規整,襯詞、修辭豐富,足以體現出濃郁的巴文化底蘊。
四、結語
巴山民歌歌詞彰顯出樸實真摯、通俗易懂、貼近自然的特點,同時也能體現出巴山人民爽朗、積極的生活態度。歌詞與地域環境融為一體,描寫真實事物,人物形象鮮明。歌詞建立在當地方言基礎上,韻律有規律,襯詞豐富,意境深遠。常用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使巴山民歌既樸實自然又意蘊十足,充分彰顯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和巴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1]趙英,何元平.巴渠民歌文化研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2]劉興國.巴人文化初探[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3]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四川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6.
[4]張浩.論巴山民歌襯詞、襯腔的藝術表現[J].四川戲劇,2018,(7).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研究中心”2018年度課題《巴山民歌襯詞、襯腔的藝術特色級演唱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MYYB2018-6。
作者簡介:褚會文,藝術學碩士,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張 浩,藝術碩士,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民族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