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世紀出生的寶寶,如今已然邁入了大學的校門,如今00后戀愛觀大致正確,但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戀愛觀,比如戀愛至上、重過程不重結果、戀愛受挫報復等等。本文分析了00后大學生戀愛的特點,提出了加強00后大一新生戀愛觀教育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減少因戀愛問題對00后大一新生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00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121-03
愛情作為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青春一同到來,十八歲左右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花季,青春的激情使00后大一新生充滿了對于愛情的向往與追求,希望了解異性和被異性了解。實際上,早在中學時期,他們就朦朦朧朧地產生了對愛情的憧憬,只不過在升學的壓力、父母師長的嚴格管束下,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性約束了起來。一旦進入大學,家庭的約束力陡然降低,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迅速增加,又面臨著一個相對寬松和自由的環境,“愛情”便如猛然沖開了閘門的洪水一般四處彌漫。
本研究通過對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2018級00后大一新生進行戀愛現狀調查,了解00后大一新生的戀愛觀現狀,為今后有效對本校大一新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戀愛指導,促進和改善他們健康的戀愛,解決戀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了解健康戀愛的需要提供可參考性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2018級00后本科新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網上發放問卷的形式,回收到問卷658份,其中男生449人(占68.24%),女生209人(占31.76%),覆蓋了能源與動力類,光電類,機械類,環建類,醫食類,理學類,材料類,預科生八大類理工科專業。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用自擬的封閉式答卷,對學生的答卷不要求姓名,以確保問答的真實性,通過《大一新生戀愛觀現狀調查問卷》測量大一新生對戀愛觀的認識。
二、大一新生戀愛觀現狀分析
戀愛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戀愛問題上的集中體現,是對戀愛和愛情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大學時期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戀愛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我們從大學生戀愛現狀及看法、戀愛的動機和目的、戀愛的標準、對愛的表達方式、戀愛摩擦的應對、戀愛維持因素、戀愛中的其他問題、對待失戀的態度、戀愛與學習工作的關系、對戀愛利弊的看法、戀愛與父母的關系、性取向、戀愛觀的形成等等多個方面較客觀、全面、科學地對大一新生戀愛觀的現狀進行分析。
調查發現,00后大一新生談戀愛次數普遍不多,43.47%的同學沒有談過戀愛,27.2%的學生只談過一次戀愛,但談到對大學談戀愛的態度時,82.83%的同學持支持,贊同態度,而且有57.45%的同學期待著簡簡單單,細水長流式的戀愛,說明00后大一新生戀愛的趨向非常明顯,戀愛次數少,對戀愛的預期簡單化,這不僅是00后大一新生心理發展的結果,而且是00后大一新生心理成熟的標志。
戀愛動機和目的主要是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而非結婚成家,有63.98%的同學戀愛動機是為了和他/她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追求,有35.41%的同學是為了找個伴,對學習交往有幫助,有35.11%的同學是為了積累經驗,體驗人生,有31.16%的同學是為了彌補內心空虛,尋找精神寄托,消磨時間,緩解寂寞,只有14.29%的同學是為了找結婚對象。
當談到戀愛與婚姻的關系時,44.38%的同學認為戀愛不一定要結婚。而認為大學戀愛最終能步入婚姻殿堂的可能性有多大時,52.43%的同學認為有一半的可能性,32.67%的同學認為可能性很小,13.07%的同學認為可能性很大。
其中女生中認為可能性大的同學占比9.87%,而男生認為可能性大的同學占比14.73%,認為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女生中占2.55%,而男生中占1.62%。可見00后大一新生中男生對戀愛的未來值高于女生。
問及大學戀愛能接受的尺度時,46.83%的同學選擇接吻,36.63%的同學選擇同居,12.92%的同學選擇擁抱,3.65%的同學選擇牽手,表明00后大一新生的戀愛行為較開放。
由此可見,00后大一新生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注重戀愛過程,有利于雙方加深認識, 培養感情,但只注重戀愛過程,強調愛的 “現在進行時”,把戀愛與婚姻相分離,不考慮愛的“將來完成時”,未免失之偏頗。2.28%的同學認為戀愛只是游戲,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滿足精神享受;31.16%的同學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只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選擇戀人的標準時,最看重的方面依次為性格(占88.45%),感覺(占82.07%),三觀(占71.12%),外貌(占63.37%),工作能力和未來潛力(占32.83%),學歷學識(占28.88%),家庭背景(占19.91%),經濟條件(占18.84%),其他(占13.98%);
針對戀愛對象長相因素占多少比例的問題中,46.81%的同學認為占比50%,35.56%的同學認為占比80%,男生中選擇占比100%的占7.81%,女生中選擇占比100%的占5.41%,可見00后大一新生,談戀愛還是比較注重長相因素,男生比女生更注重些。
對于選擇戀愛對象時是否會受周圍人的影響問題,50.61%的同學選擇不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36.93%的同學選擇不一定;對于是否會為了在大學里成功談戀愛而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問題,51.06%的同學基本不會,但會有調整,34.65%的同學完全不會;由此可見00后大一新生戀愛觀基本成熟,比較理智。
如果有心儀的人,你會大膽追求嗎?53.5%的同學會有所暗示,不會太主動,24.16%的同學會大膽的主動追求;如果對方已經有喜歡的人,或者有男女朋友的時候,60.03%的同學會放棄追求,尋找下一個心儀對象。我們分析這些數據可知:剛進入大學的00后新生都會采取一種較內斂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愛的表達還不是太主動勇敢。
當發現心儀的人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時,69.91%的同學選擇相互磨合,如果發現了對方無法忍受的缺點,62.01%的同學會給予時間,慢慢改正,也有15.81%的同學會改變自己,適應對方的缺點;當雙方吵架時70.52%的同學會坦誠溝通,消除摩擦。21.73%的同學會主動認錯,哄對方開心。可見00后大一新生還是很注重戀愛關系的維持,積極應對戀愛中的摩擦。
在認為維持愛情的因素有哪些的問題中,理解包容占90.27%,坦誠信賴占88.91%,互相尊重占87.23%,責任心占80.24%,金錢占31.16%,其他占20.97%;在認為感情變淡的原因上,46.5%的同學選擇了性格觀念不合,常有矛盾,25.84%的同學選擇交往時間久了,感情自然變淡。可見00后大一新生對于戀愛還是保持著正常的態度,戀愛并沒有被金錢主導。
在問及“您認為異地戀可以維持嗎”,37.99%的同學認為可以維持,25.84%的同學認為不確定,28.42%的同學認為很難維持,5.78%的同學認為不可以,可見同學們對異地戀的支持度并不高。
在對待失戀的態度上寬容,但承受能力較弱。如果對方提出分手,53.65%的同學會坦然面對,祝對方幸福,23.1%的同學會努力爭取,11.7%的同學會傷心欲絕,但只好接受,8.97%的同學選擇其他,但有1.52%的同學會選擇報復,有1.06%的同學會選擇死纏爛打絕不放手。在假如失戀,和對方的關系什么樣的問題上,34.35%的同學認為還可以做好朋友,31.46%的同學認為可以成一般朋友,23.86%的同學選擇分手后不會再聯系,成為陌生人,但有2.43%的同學選擇仇人;在失戀后,對自己的認知上,60.49%的同學選擇一切隨緣,順其自然,自有對的人在等我,46.96 %的同學會積極調整自己,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迎接下一段新的感情,17.48%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受到的痛苦證明了對對方感情的堅定,不可變,15.5%的同學認為努力做到對感情不放棄,繼續付出,懇求對方回心轉意,便可以將局面挽回,13.98%的同學會認為解放了,不需要再擔驚受怕,誠惶誠恐。
在問及認為導致戀愛挫折產生的原因是,有63.68%的同學認為是對戀愛挫折的心理準備不足,62.16%的同學認為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55.32%的同學認為是挫折承受力較弱,49.54%的同學認為是戀愛雙方性格差異大,50%的同學認為是戀愛態度不端正,42.71%的同學認為是缺乏戀愛道德責任感。而之前選擇報復的同學認為戀愛挫折產生的原因中,57.14%的同學認為是戀愛態度不端正,57.14%的同學認為是缺乏戀愛道德責任感,57.14%的同學認為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
從這里可以看出,絕大多數00后大一新生主張對自己和對方都采取寬容的態度在選擇對方的同時也尊重對方的選擇。但是,失戀必竟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挫折,由于大一新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往往會產生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有的同學失戀之后,喪失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有的人一旦失戀,就一蹶不振,認為一切都失去了意義,以至于悲觀厭世,有的人視對方為仇人,肆意誹謗,或做出極端行為造成人身傷害。因失戀而失志、失德者雖屬少數,但影響很大。而且大一新生對戀愛挫折的心理準備不足,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在問及怎樣看待那些因情感問題而做出輕生行為的人,68.09%的同學認為人應當堅強,堅決反對這一不理智的行為,26.14%的同學認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這一情況下的輕生念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有5.78%的同學認為非常理解,感情的受挫會讓人痛不欲生。由此看來,雖然大多數同學對此問題態度積極,但仍有不少同學走不出失戀的苦痛,戀愛抗挫方面的教育仍需加強。
如果失戀后自己一個人走不出困境,會怎么辦的問題上,59.57%的同學會向朋友請求幫助,34.04%的同學會向心理咨詢師請求幫助,29.33%的同學會向家人請求幫助,12.77%的同學會向輔導員請求幫助,但有19.6%的同學會選擇任由這種情況自由發展。可見,00后大一新生基本上都能正確地認識和理智地尋求幫助, 但仍有部分同學,會任其發展,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應特別關注。
在問及戀愛受挫發生后需要多長時間恢復平靜時,22.64%的同學選擇半年左右,21.12%的同學需要一到兩年,甚至更長時間,20.97%的同學需要一個月左右,19.45%的同學需要三到四個月左右,15.81%的同學需要一周左右,可見大一新生在恢復平靜所需時間上長短都有,因人而異。但仍有恢復時間較長的,需要外界介入幫助其恢復。
“您如何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55.62%的同學會把戀愛化作兩個人學習的動力,14.29%的同學認為學習第一,愛情第二,10.33%的同學心中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但總因為戀愛而耽誤學習,更有5.93%的同學認為愛情至上;談到必須在戀人和理想的工作之間做出選擇時,29.03%的同學以愛情為重,犧牲工作,27.51%的同學不知道怎么辦,22.04%的同學以工作為重,終止愛情,21.43%的同學選擇其他。可見明絕大多數大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學業與愛情的關系,懂得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把學業放在首要位置,可到了就業時,愛情就和工作占差不多比重了,更有同學不知道怎么辦。
在問及關于戀愛的事情是否會和父母講,51.82%的同學選擇看情況而定,37.39%的同學選擇坦誠相見,沒有必要隱瞞,6.99%的同學選擇還是不好說,瞞一天是一天,免得家長阻攔,3.8%的同學選擇其他。關于父母對于在大學期間談戀愛的態度,36.78%的同學父母不鼓勵也不反對,32.37%的同學父母持支持態度,20.06%的同學父母不太過問,7.29%的同學父母持反對態度,3.5%的同學選擇其他。可見,父母對于大一新生談戀愛的態度并不是太支持,坦誠相見的同學也較少。
在對同學們的性取向進行調查時,86.93%的同學選擇異性,9.73%的同學選擇雙性,3.34%的同學選擇同性;而問及“如果喜歡上了同性,會怎么辦”時,28.72%的同學覺得自己不正常,馬上去看心理醫生,24.47%的同學選擇其他,24.47%的同學勇敢表達自己的愛意,試著接受自己的取向,12.16%的同學會默默喜歡下去,不告知他人,10.18%的同學會努力克制自己,不與對方有任何往來。
在問及戀愛觀形成的主要途徑時,85.56%的同學是通過同齡伙伴、同學、朋友之間的交談,81.31%的同學是年齡增長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48.33%的同學通過網絡影視作品或戀愛相關著作,35.87%的同學受社會上人們所持有的觀點及習俗等的影響,21.58%的同學受杰出人物或公眾人物的影響,19.91%的同學受學校老師的教誨,16.72%的同學選擇其他。可見,00后大一新生戀愛觀的形成并沒有經過專業的教育。
三、研究建議
如今,對于大學生談戀愛現象,許多高校采取不禁止、不引導的消極不作為態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大學身談戀愛的動機、目的不盡相同,錯誤的戀愛觀對大學生是相當有害的,大學生的戀愛已不再是一種時尚,而應該成為一種學習的任務。因此,高校里的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的態度,在了解了00后大一新生錯誤的戀愛觀產生原因的基礎上,積極疏導大學生感情困惑,引導學生端正學習、事業與愛情之間的關系,建立正確的戀愛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入手。
(一)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心理學家提出: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后期,身體發育的機體結構、形態和機能都已相當于成人水平,但從心理發育的水平看,大學生的心理雖正快速趨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尚處于“半生半熟”的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從三方面入手:
1.加強青春期教育。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羞于談性,父母對子女更是竭力回避談論性,學校也不開生理衛生課,即使開也往往一帶而過,致使大學生缺乏生理衛生的起碼知識,雖然一只腳已經跨進了高等學府的門,但另一只腳卻在蒙昧和無知的道路上跋涉。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意識成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同時也存在性審美和性道德意識薄弱,還不能帶著批判的觀點去欣賞影視、書刊廣告、畫冊等作品,很可能經不起性愛鏡頭的誘惑,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去模仿,導致性道德淪喪、性違法犯罪。對此,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會同校醫,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不再覺得神秘、好奇。比如聯合紅十字會的同教部舉辦些小游戲,在歡樂的同時學習到與性有關的知識,同時也讓00后大一新生更好的保護自己。
2.重視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愛情的煩惱,如果避開不談沒有心理輔導員來疏導,若不能得到及時清理、舒緩,這種困惑就會越積越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正常發展。這時就需要輔導員們積極關注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如若發現情況,及時的進行溝通,防止事態的惡化。
3.加強戀愛抗挫的教育。00后大一新生大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挫折經歷可能偏少,以至于面對戀愛挫折時,好多同學不具備戀愛受挫的能力,導致惡劣事態的發生,由此可見,戀愛挫折的教育必不可少。學校可以邀請專業人士來學校普及專業上的戀愛抗挫知識。
(二)加強對同性戀的認識。好多同學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同性戀的問題,以至于扼殺一段剛發芽的愛情,其實同性戀在21世紀已經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了,沒必要對這種問題遮遮掩掩,或者羞于講出來。學校可以通過電影的放映等途徑,傳輸這種觀念。
(三)幫助學生確立大學階段的目標。目標是人們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 是激發人的積極性使之產生自學行為的必要前提。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高中時期的奮斗目標已變成現實,新目標又未建立,不少學生感到茫然、空虛,進入“動力真空帶”或稱“理想間歇期。”這就需要教育者盡快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奮斗目標,幫助正在被空虛、無聊困擾著的同學,判定一個這樣的目標,即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對自己生活有意義的目標,從而戰勝空虛、無聊。有了目標后,也可以避免00后大一新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戀愛上,幫助他們塑造更好的自己。而目標的樹立可以通過家校聯合的方法,學校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人生之路供00后大一新生參考,家庭可以根據孩子自身成長過程為他們提供參考性的建議,讓00后大一新生更好的清楚自己的目標,還可以舉辦各種各樣關于目標的活動,督促同學們牢記目標。
(四)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愛情的內涵和外延。學生往往以為愛情是兩人之間的純粹的情感,這是片面的理解。學校應利用課堂教育開辦一門與戀愛有關的課程或開辦講座等其他活動,讓學生明晰愛情的內涵與外延。愛情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愛慕、希望通過結婚完成雙方的永久的結合,它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強烈社會責任。只有正確地、全面地理解了愛情,大學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不至于在戀愛中盲目沖動,亂了陣腳。
參考文獻:
[1]袁立.當代大學生戀愛態度調查與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4):278-280.
[2]張運生.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8):713-714.
[3]呂達,崔延力.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分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2,(1):16-18.
基金項目:上海理工大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
作者簡介:林發龍(1990-),男,漢族,河南周口人,上海理工大學,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