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蘇秀瓊
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小兒癲癇是指腦部神經元過度同步放電,誘發大腦機能失調的神經系統綜合征,為臨床常見的兒童精神疾病。流行病學顯示,此病在我國的占比是7%,其中兒童、青少年患病率占比達80%[1]。該病病因較復雜,可能是暫時、陣發性腦功能紊亂引起驚厥,也與遺傳、腦內結構異常等因素有關,患兒常不定期發作,發作時呈肌肉抽搐、感覺或情感短暫異常等表現。若未及時控制癲癇,可損害腦細胞,引起神經、免疫系統異常,影響患兒認知功能、身體健康。目前研究認知損害機制發現,修復神經元信息處理的關鍵是控制神經節律性、同步變化,遵醫提供抗癲癇用藥,利于穩定病情[2]。王明光證實,奧卡西平、托吡酯是治療此病的常用藥,可阻斷大腦細胞鈉離子通道、避免大腦病灶放電,但未能改善患兒認知、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且長期用藥副作用多、效果欠佳[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評價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聯合用藥治療小兒癲癇患兒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癲癇患兒資料。本研究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雙盲法”將80例小兒癲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11歲,均值(6.54±1.15)歲;病程1~5年,均值(2.24±1.02)年;發作頻率1~6次/月,均值(3.31±1.12)次/月;發作時間1~3 h/次,均值(1.54±0.21)h/次;發作類型:單純局限性12例,復雜局限性11例,全身性10例,強直性7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12歲,均值(6.61±1.28)歲;病程1~4年,均值(2.02±0.68)年;發作頻率1~5次/月,均值(3.24±1.04)次/月;發作時間1~4 h/次,均值(1.61±0.38)h/次;發作類型:單純局限性11例,復雜局限性13例,全身性8例,強直性8例。兩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國際抗癲癇聯盟癲癇診療指南》中的癲癇診斷標準[4];②年齡3~12歲;③癲癇發作頻率≥2次/月;④近1月內未行抗癲癇用藥;⑤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伴全身感染、免疫缺陷;②既往腦部病史;③器質性病變;④用藥禁忌;⑤嚴重意識障礙。
1.3.1 對照組(1)口服奧卡西平片(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518,規格:0.3 g),初始8~10 mg/(kg·d),2次/d。根據患兒發病情況,明確增加劑量,每周增加1次,每次增加5 mg/(kg·d),控制增加劑量≤48 mg/(kg·d)。(2)口服托吡酯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55,規格:25 mg),150 mg/次,2次/d。后期根據患兒癲癇發作情況,每次增加劑量50 mg,最大劑量400 mg/d。
1.3.2 觀察組(1)口服奧卡西平。用藥劑量、方式同對照組。(2)口服左乙拉西坦片[UCB Pharma S.A,國藥準字J20160085,規格:500 mg],初始5~10 mg/(kg·d),2次/d。結合實際情況,明確增加劑量,每周增加1次,每次增加5 mg/(kg·d),控制增加劑量≤60 mg/(kg·d)。
兩組用藥時間均為6個月。
(1)認知功能。參考韋氏兒童智力量表[5](WLSC-CR),包括語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總智商(FIQ),各維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2)臨床療效。顯效:癲癇完全被控制,治療半年內未再發作,與治療前比較,癲癇發作頻率降低幅度≥75%;有效:癲癇基本被控制,與治療前比較,癲癇發作頻率降低幅度≥50%,<75%;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癲癇發作頻率增加。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不良反應。包括輕微皮疹、嗜睡及意識障礙等。
數據經Excel表整理,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
治療前,兩組認知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VIQ、PIQ及FIQ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n=40) 分

表1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n=40)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40) 例(%)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40) 例(%)
小兒癲癇是臨床常見病,具有突發突止、周期性等特點,患病時呈意識障礙、肌肉抽搐等表現。該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不會干擾患兒智力、認知功能,但發生肌陣攣發作,可損害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其成長發育,因此提供對癥治療控制病情、增強認知功能、保護中樞神經功能很關鍵[6]。
有研究報道,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治療小兒癲癇能提高療效[7,8]。(1)奧卡西平是常見的抗癲癇用藥,在局限性癲癇發作中應用較廣泛。作用機制:阻斷腦細胞電壓所依賴的鈣通道,避免腦部散布異常放電;且此藥屬酮基衍生物,患兒經口服用藥,體內有單羥基衍生物形成,作用于鈣離子、鈉離子通道,可高度選擇抑制大腦皮質的運動,具有高生物利用度、快速吸收等優勢,臨床多選此藥輔助治療難治癲癇。但該藥未能有效改善患兒認知和神經系統功能,且長期用藥,可引起毒副反應,影響疾病轉歸[9-11]。(2)左乙拉西坦是吡咯烷酮衍生物,可抑制海馬癲癇樣突發放電,并未干擾正常的神經元活動,服藥后被胃腸道吸收,生物利用度≥95%,具有見效快、半衰期長及用藥安全等獨特優勢。作用機制:患兒經口服用藥,對突觸囊泡外分泌有刺激作用,促進釋放突觸前神經遞質,緩解癲癇癥狀,控制疾病發作頻率。因此,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聯合用藥可增強抗癲癇機制,發揮協同輔助作用,改善病情,達到遠期療效機制,效果顯著。
本研究示:(1)治療前,兩組認知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比較,觀察組認知功能改善更好(P<0.05),表示聯合用藥可相輔相成,減少認知功能干擾,促進執行功能恢復,改善患兒智力水平。(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95.00%)高于對照組(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聯合用藥可改善神經功能,發揮抗癲癇機制。(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與王蓉[12]的研究相似,表示聯合用藥可發揮互補優勢,雙向調節神經免疫,增強藥效,保證治療時用藥安全、合理,具有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奧卡西平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小兒癲癇,能改善患兒認知功能,增強用藥療效,保證用藥安全,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