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棋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食品園林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應用型本科是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調整過程中的新型教育產物,主要以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為主[1]。培養目的區別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職院校,因此應用型本科培養的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解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食品專業是一門交叉性極強的學科,涉及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機械制造、微生物學等領域。《食品專業英語》是一門專業選修課,將“專業”和“英語”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既是基礎英語的實際應用,又是專業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同時食品類高水平高質量的論文大部分以英文形式發表,想要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和研究新進展,就需要能夠讀懂這些論文,專業英語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食品專業英語順勢成為拓展專業視野、培養綜合能力、適應新時代職業需要的重要工具。培養學生準確快速理解英文專業資料的技能,使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提升朝應用技能提升轉變,也是本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食品專業英語》作為考查課,不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性不高。而且傳統英語教學過程中以逐字逐句翻譯為主的模式,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不利于課堂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從教師的角度考慮,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思想認識的轉變,將豐富教學手段、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學理念等有機結合起來,使食品專業英語這一課程真正成為提升學生素質、推進食品學科的整體建設的重要環節。
英語是目前國際上的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正在高速發展的時期,“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對英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大多數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會以英文形式發表在SCI期刊,想要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和研究新進展就需要扎實的專業英語功底了。對于需要讀研的學生來說,閱讀英文文獻就更頻繁了。
食品專業的畢業生一部分進入企業從事品控員或質量管理類工作,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會進入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食品安全國家抽檢任務,食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GC-MS,HPLC-MS,原子吸收等大型檢測儀器,大部分都會購買Agilent,Waters,AB SCIEX等國際知名品牌,大型儀器相配套的說明書與工作站雖然有漢化版本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會看到英文說明書,而且儀器的配件都是英文標注,因此對儀器使用者的英語能力要求較高。某些食品企業涉及對外貿易,或者是跨國食品企業,對于員工的英語能力要求會更多一些。
近些年部分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型,對學生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食品專業英語是門專業基礎課程,是專門為食品專業開設的課程,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提升朝應用技能提升轉變。
《食品專業英語》教材有些內容都比較舊,而且內容已經不能反映當代水平的食品行業發展,只能夠作為比較經典的課內閱讀,應該及時從數據庫中下載最新的食品科技論文,了解國內外最新研究方向和行業發展動態。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當立足于社會需求,著眼于行業需要,從工作要求的理論和技能出發,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2]。傳統英語課堂培養出來的是“啞巴英語”,給學生輸入了大量的英文知識,輸出卻非常少,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開口說英語,更無從談起英語水平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大聲讀出來英語。同時結合給學生播放一些生活情景的聽力,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2.2.1 構建情景式學習模式
學習情境在食品專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成立學習研討小組,適時借助于生活中的一些場景來實現形象化教學,比如可以把撰寫個人簡歷、書寫英文簡歷、模擬面試過程等,討論主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是討論的主體,老師則負責引導。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準備演示文稿(PPT或word文檔),挑選學生上臺講解,學生在講的過程中或者在講完后教師給與評價并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不僅可以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他們查閱資料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2.2 “互聯網+”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利用“互聯網+”平臺,采用多種教學理論、學習主體、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方式、智能評價的混合方式,有選擇性的對“教”和“學”模式重組,從而獲得更加有效的教學效果[4]。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網絡、微視頻、微動畫、微信公眾號如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大學慕課MOOC等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為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給了學生更多的誘惑,智能手機在課堂上也與教師爭寵。課堂上使用一些單詞對對碰小游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改掉學生上課翻看手機的習慣。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在討論區可以時常發布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平臺的使用,連平時在課堂上很少回答問題,或者羞于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會在平臺里積極參與討論。“互聯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習和相互交流的目的。
2.2.3 學生通過積極的自主學習來學習專業英語
由于專業英語課程里面,涉及的專業詞匯比較多,而且要結合英語基礎知識,學生還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課堂上學習和理解教師傳授的內容,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思考的時間減少。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讓學生對將要講授的知識和相關的英語內容有個初步的掌握,授課教師會在課前一周將所要學習的知識整理出來,上傳至學習平臺,并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來督促學生課前。通過這種強制性的預習,使學生對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授課過程中學生聽課效率和聽課積極性得到提高。課后,及時整理出本章需要學生掌握的單詞和知識點,上傳至學習平臺,讓學生課后及時復習所學知識。通過這些措施,學生的聽課效果顯著改善,提高了自己的專業英語水平。
食品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應當適當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利用“互聯網+”平臺、情境教學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專業英語必須注重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綜合訓練。首先,學生需要熟練的閱讀學術論文、新聞等多種題材的資料,能夠在英文數據庫中檢索出有用的論文、資源等。但是閱讀翻譯內容不能占太大比例,還應該適當增加學生的實踐課程,例如讓學生在課堂上做簡短的英文報告,播放英文小視頻等,豐富課堂內容,綜合訓練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還要能夠寫英文摘要、簡單撰寫英文科技論文。在專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應當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各種應用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實現食品領域英語專業文獻的閱讀與歸納(讀),進行初步的食品專業英文寫作(寫),具備食品領域專業問題的口頭交流(聽、說),使學生勝任未來工作和繼續發展過程中對專業英語的相關要求,滿足社會的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