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英
(山西省臨汾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山西臨汾041000)
我國的建筑行業向來與經濟呈相輔相成的態勢,建筑行業既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相關工作,建筑行業的競爭環境與日劇增。不能正確認知自己的地位的企業終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只有意識到自身發展的局限性才有機會突出重圍,在行業里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取得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企業的管理是否具有創新精神與企業文化息息相關。對于許多建筑公司來說,企業文化只是書面上的宣傳語言,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但是正確的企業文化卻可以成為企業永恒生命力的來源。
從一方面來說,標榜創新與進步的建筑公司企業文化可以吸引到鮮活的新生代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又會源源不斷地給公司帶來積極向上的活力,以此達到一個良性循環;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的風尚標,代表著企業未來前進的方向,循規蹈矩的建筑企業文化已經不能為企業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指明燈的作用,因此創新必須深深的烙印在企業的精神文化中,為企業的所有操作起到引領和指路的作用。以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作為一個開端,將創新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從而為打造新時代的建筑公司打下堅實的基礎[1]。
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每家建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問題。優化和創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利于打通企業的任督二脈,起到上下協調、側重點明確并且使運營有條不紊的作用[2]。
在實踐過程中,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快化解企業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與問題,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上到建筑公司管理層面,下到具體操作的施工層面,內外統一的管理可以充分考慮到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既能豐富本公司人員的工作經驗,還可以培育具體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員的品質,從而使企業的口碑得到良好的提升。
縱觀世界各地,任何成功的企業都無法脫離創新。在技術水平幾乎無法拉開差距的建筑行業里,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成為區分企業優劣的關鍵。
優質的建筑企業在管理方面必然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社會的要求,合理的創新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走在社會前列的創新模式也會使企業走在行業前列[3]。對于建筑公司而言,一貫的套用其他行業管理的固定模式對本公司而言是沒有優化作用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模式創新必須對癥下藥,針對本行業內的特點進行管理結構優化,從而達到世界領先的工程管理水準,這對于提高企業的國際化水平有著良好的幫助。
由于建筑行業利潤頗豐,行業前景發展較為廣闊,使許多管理者都產生了即便不變更管理模式也能持續獲利的錯覺。實際上,企業的核心生命力正是在于創新,任何不進行創新改革的企業都是沒有未來的。頑固守舊的理念終將不適應社會需求,陳舊的管理模式也最終會被淘汰。因此在時代的浪潮席卷之前,建筑企業的領導者必須高瞻遠矚,看到管理層面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做出領先于潮流的管理創新決策。
想要進行建筑管理中的模式創新,首先必須要改變的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先進的企業理念可以帶領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也可以幫助建筑企業進行管理模式上的創新,從而牽一發動全身地進行建筑企業進行全面革新與進步。
落后的管理理念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管理效率低下。對于日進斗金的建筑行業而言,低效率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收益被拒之門外,而提高管理效率就是提升企業的收益[4]。
因為缺乏對工程管理模式創新的足夠重視,因此建筑公司總是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良好管理體系的形成也就無從談起。過于煩瑣的工程管理人員會導致建筑公司內形成一個迷你社會,從而延長問題解決需要的時間;過于簡單的工程管理人員可能會出現權責不明確,或者單人負責的項目過多而導致的責任缺失問題。管理效率的低下必然導致收益降低,極大地浪費了建筑公司的資源,使得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力進一步遭到削弱。
通過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創新,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高效管理層的缺失會為整個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首先就表現在管理層無法為企業培養下一代人才上面。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沒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帶領,公司只能延續固有的經驗,而無法對下一代人才做出創新性管理。沒有創新性引導的人才就不會具有創新性意識,由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如果一家建筑公司內部都由墨守陳規的缺乏創新意識的人員組成,那么這家公司將無法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建筑行業爭得地位,最終將會被市場淘汰[5]。
合格的建筑行業員工必然要具有創新精神,這不僅是企業的要求,也是市場的要求。建筑行業的領導者需要明白一點,就是消費者也喜愛具有良好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從業人員,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僅是人民的普遍印象,也是阻礙新生代勞動力加入的重要原因。建筑工程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直接負責建筑的質量問題,可以說管理問題與建筑質量問題具有密切的聯系,低素質的從業人員很有可能導致建筑出現品質問題,不僅威脅群眾的生命安全,對建筑企業的口碑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建筑企業必須重視培育具備創新意識的從業人員,以此達到發展的要求。
想要創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必須要參考和借鑒優于本公司的先進模式。從建筑公司本身出發,如果將建筑工程全過程整合在一起,則會出現管理周期過長等風險,對公司本身非常不利。因此,多種新式項目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在新興的項目管理模式中,有兩種格外值得借鑒。其中一種名為PMC,意為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也就是指項目主將其業務外包給另外一家品質優秀的公司,從而讓對方代替自己監督項目的整個過程,而對于項目主來說,需要做的僅僅是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商議并保留決策權。
這樣不僅節省了公司本身的人力成本,也可以降低風險。對于建筑公司而言,承包公司具有更好的當地條件,更熟悉當地環境,因此根據地域原則來分包是PMC的一個基本特點。這是隨著國外建筑公司入駐我國而流傳進來的典型放權式建筑工程經營模式;另外一種則是EPC模式。
相較于PMC模式,EPC模式中業務主所需要承擔的合同風險更低,因為業務主所參與的實際工程管理工作降低,而重心都在工程的驗收上面。EPC一般適用于工程較為復雜的長期合同,因此需要業務主放權的地方更多。
放權給他人承包是當下建筑行業的一種流行趨勢,這樣不僅有利于整個建筑行業的繁榮興盛,也可以簡化建筑公司內部的工作流程。將項目委托他人進行,建筑公司可以同時進行的項目增多,凈收益也會隨之提高。
不管是以外包形式簽訂業務承接合同,還是在建筑公司內部建立完備的工程管管理團隊,建筑企業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權責到位。這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創新的重中之重。權責到位的管理模式可以明確員工的任務分工,形成高效團結的管理體系,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施工人員,所有人都有對應的責任范圍。在整個項目的實行過程中,不管是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可以直接找到對應的負責人員,避免以往工作模式導致的無法及時控制問題和出現問題仍需要層層匯報的情況,從而實現對建筑質量更好更優的把控,提高建筑工程實施效率。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意味著建筑公司組織結構的優化與調整,通過創新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不管是建筑行業還是其他行業,公司內部容易形成迷你社會的運作模式,等級分明并且無法僭越。而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創新要刪繁入簡,簡化層層疊疊的社會結構,使權利與任務垂直對應。這樣不僅為企業節省管理成本,也可以減少由于人員繁多而產生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從而實現高度集中的建筑行業管理模式。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燈塔,建筑行業也不外乎其中。經營理念的落后是延誤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原因,因此想要創新就必須從企業文化出發。在固定思維模式下力求突破,竭盡所能進行提升和發展,才是建筑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是決定著建筑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創新之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在大多數建筑公司還在墨守成規、采用老式管理方式的時候,率先創新管理模式的公司將搶占行業先機,通過精細化企業結構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提高企業在建筑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并最終成為走向國際的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