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蔣慶
5月19 日,省勞動競賽委員會工作專班到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改擴建項目四標段調研,對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勞動競賽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對“真比真評真兌現”的勞動競賽機制提出了打造行業標桿的要求,為勞動競賽按下“加速鍵”“提升鍵”。
今年3 月,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工會推出“戰疫情、保工期、比貢獻”創先爭優勞動競賽活動,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工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助力各在建項目發揮主力軍作用,比干勁、比速度、比質量,推動工程建設復工復產。
比科學防疫,創“零記錄、零報告”工程。實行“三統一”防控機制,建立上下統一的疫情防控制度,統一調配防控物資,統一實施疫情監控。為重點解決疫情期間勞務用工難與工程建設任務重的矛盾焦點,先后組織開通臨沂、聊城、菏澤等地8 列“點對點返崗專車”,購置668 個集裝箱定點隔離,采取新進人員入場前核酸檢測、一人一檔等工作措施,落實1.3 萬在建施工人員入場實名制,規范防控臺賬,建立全員疫情防控網,累計投入防控資金約3000 余萬元,做到疫情“零記錄、零報告”。
比施工進度,創“提質提速工程”。復工以來,京臺項目辦開展了“齊心大干60 天,信守承諾保轉序”“抗擊疫情復工復產,2020 春季百日大干”主題競賽,四標承建單位路橋集團組織的“大干60 天,轉序我爭先”勞動競賽得到省政府、省交通運輸廳等上級部門充分肯定。截至5 月底,京臺改擴建項目完成投資26.2 億元,日均產值2340 萬元,日最高峰產值3213 萬元,順利實現“4·30”轉序計劃;濰日連接線項目完成產值4.6 億元;濟微新機場項目完成產值1.2 元。
比安全生產,創“平安工程”。建設管理集團建立疫情期間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安全隱患排查雙重預防體系,開展工程現場督查12 次,下發安全提示文件4 個,對“隨手拍”APP 數據庫中的242 個安全隱患點督促整改,通報處罰18 次。各在建項目均對入場隊伍開展專題安全生產培訓,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安全生產協議書達千余份,濟微項目采取監管分析會的方式開展“遠程會診”+“亮牌處罰”,多措并舉,打造平安工程。
比工程質量,創“品質工程”。京臺項目辦以制度為保障,出臺了《關鍵材料管理辦法》《場站標準化建設驗收標準》《班組首件制》等11 項管理制度,實現材料“進場源頭控制、施工專人檢驗、執行質量可追溯”三步管理工序。開展“綻放京臺,提升樣板示范工程”創建活動,各標段“亮點工程”品牌凸顯成效。
比全員創新,創“科技工程”。京臺項目辦以“智慧高速”建設為依托,成立“品質工程”創新工作室,申報集團“職工協同創新工作室”,指導實施科研創新項目21 項,撰寫論文25 篇,組織創新成果征集活動,推動各參建單位科技創新成果產出。濰日連接線項目開展“金點子計劃”活動,對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發明創造提出合理化建議的,項目公司擇優評選1 ~2 名授予“優秀項目管理者”稱號。
機制建設,統籌有度。建立“1+3”勞動競賽領導機制,集團公司成立以工會主席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對勞動競賽全程監督指導。京臺改擴建、濰日連接線、濟微項目3 個重點工程分別成立勞動競賽領導小組,項目公司組織實施、建設監理全程參與,各單位精心謀劃,全力以赴抓進度、不講條件促生產,營造大干快上的濃厚氛圍。
細化獎懲,質量為先。各在建項目積極落實各項質量保證措施,將獎懲與工程進度、質量相掛鉤進行評比。京臺項目辦細化獎懲制度,以“4·30”轉序為節點,獎勵金額與轉序完成比例掛鉤;勞務隊伍獎懲金額依據施工完成量,精確到“每根梁、每根柱、每米路、每座橋”。各項目采取每月一次綜合檢查、日常巡查等方式,對發現的質量問題向各單位下發“質量問題整改通知單”,開展質量專項檢查40 余次,通報處罰32 次。
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進度是勞動競賽重要的考核目標之一。在保障現場安全、施工質量的基礎上,京臺項目辦適時對重要節點進行階段性考核與表彰,對按時完成轉序目標任務的單位進行獎勵,對進度落后、影響項目階段轉序的單位采取更換項目負責人等強制措施。施工單位以“天”為單位細化工作目標,每天統計分析日計劃完成情況,實行“一日一督促、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評比”,對月度考核排名前三名的單位進行獎勵,排名后兩名的單位進行處罰。根據“4·30”轉序實際情況,項目辦對各監理、施工單位發放獎勵約740 萬元。
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廣泛營造勞動競賽濃厚氛圍,“黨員先鋒號”“青年突擊隊”等組織成為競賽排頭兵。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和做法,先后向“戰疫情、保工期、比貢獻”創先爭優勞動競賽委員會辦公室報送新聞稿件6 篇。《守好主責主業 掀起大干熱潮 建設管理集團勞動競賽立足“五比”創佳績》《提升一線工人職業技能,助推京臺品質工程建設》等文章陸續在山東高速集團網站、省交通網官方網站、山東工會網、山東工人報、山東國資、大眾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刊登。《山東南北交通主動脈》視頻及相關工作被山東新聞聯播、民生直通車、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報道。
嚴管處罰得落實。按照《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關于加強重點工程勞動競賽的通知》要求,考核獎懲以獎勵為主、懲罰為輔,采取獎懲金額與施工預期任務相結合的原則。勞動競賽開展以來,京臺項目辦認真落實問題整改及處罰工作,用罰款倒逼高質量施工,對因存在進度滯后、質量、安全及環保問題的勞務隊伍、施工單位累計罰款160 余萬元。目前,倒逼管理及時跟進關鍵節點,各工程項目整體推進態勢向好。
農民工人得實惠。受疫情影響,農民工群體就業受到一定沖擊,而勞動力短缺成為阻礙復工復產的制約性因素。集團公司及時搭建返崗平臺提供專業服務,京臺項目辦包車接送農民工返崗,協調勞務派遣機構精準安排用工,減少農民工等待就業時間。組織進場農民工人安全生產、防疫知識及業務技術等專項培訓,獎勵在環保、安全、施工中表現優異的農民工人。截至目前,京臺項目辦累計發放1800 余萬元,5240 名農民工人受到獎勵,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工人的勞動熱情。
生產管理得效益。勞動競賽開展以來,集團公司不斷夯實疫情防控、文明施工、交通保障等管理責任,各項目通過常態化巡檢、突擊暗訪等形式進行不間斷巡查,質量、安全、環保等現場管理水平實現質的飛躍。焊接比武、線上線下教育培訓、實驗操作、樣板工程打造等活動競相開展,員工的專業技能和操作水平得以提升,“優秀焊工”“崗位標兵”等一大批優秀團隊和個人在幫傳帶中發揮出示范效應。
工程建設得成效。各在建項目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工程建設目標化“兩步走”,把勞動競賽作為推進工程建設的強大引擎,在工期保持不變、產值任務增加的條件下,工序控制“三步法”、施工蓋梁快速拆模技術、邊坡防護與快速排水等先進工藝不斷融入施工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以京臺施工四標為例,3、4 月連續兩月產值破億,累計完成產值2.03億元,占總計劃1.74 億元的117%,月度平均產值為去年同期月平均產值的144%,勞動競賽為有效發揮高速公路建設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提供了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