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嘯
十多年前,我就曾和友人聯手著文呼吁,要重視廣播電視的有聲語言規范化問題。那時的大背景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廣播直播風的興起,港臺腔泛濫,廣播電視界為強調貼近受眾的生活化理論所誤導,有一段時間,字正腔圓變成了罪大惡極,似乎只有南腔北調、“莎士比亞”(沙嘶劈啞)才反映真實生活,才是真正的廣播電視有聲語言。現在這些現象雖有所改觀,但語言規范化的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可稍有懈怠!
規范化,一方面是傳播自身性質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它極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性對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工作者的倒逼。因為你的規范程度如何,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和全社會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廣播電視的出鏡出聲者,包括主播、主持、連線記者、評論嘉賓等等,每天都在用有聲語言工作。他們在對廣大受眾進行宣傳、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成為受眾的語言示范者,被視為語言的規范化的典范。人們在收聽收看節目的同時,總是有意無意地在學習著語言;在使用語言發生爭議時,總會習慣地以廣播電視里的播音為準。毛主席要求:“不能播錯一個字。”這其中當然包括字音在內。周總理曾經說:“什么是普通話?聽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從齊越、夏青到鐵城、方明,到今天的年輕主播主持等,幾代人都在為祖國語言的規范、純潔、優美而努力。
語言的規范其實不單是語音的規范,還包括諸多細節。可以從一個符號說起。2018年10月29日,印尼獅航一架波音737-MAX8客機墜毀;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又一架波音737-MAX8客機墜毀。舉世震驚之余,737-8的讀音也引起了國人的爭議。2019年3月17日,中國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巡視員接受央視專訪時,將“737-8”讀作“737減8”。公眾一時嘩然。請教民航專家,他們似乎都贊成念“減”,依據是“中國航空工業沿用俄羅斯的航空技術和標準,讀減更準確”。但網友認為,“-”通常不是念“杠”嘛。央視猶豫半天,在請教航空業界領導和專家之后,主管領導下令主播統一讀“減”。中央臺這么讀,似乎就是定論了,其他臺主播主持都這么念,社會公眾也跟著這么念。但播音業界內部有極大爭議。廣西臺的播音指導李力回憶說,1978年開始,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臺、電視臺陸陸續續開始播廣告。那時候的廣告推廣的大部分是工業產品,產品型號與品名里面經常出現字母和數字,也會出現一個橫杠,播音員都把它念作“杠”。而工業行業內部把它念成“減”。為此,當年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為這個問題專門派李力和另一個播音員分別走訪了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語委的前身)和當時的國家標準局,得到的正確答案是這樣的:“-”這個符號,既不能念“杠”,也不能念“減”,而是不能念出聲的。比如“波音737-8”,念完737后要空半拍再念8,即念成“波音737 8”。爭論過程中,有熱心觀眾給我推薦了一本中國民航總局2003年8月1日發布、同年10月1日實施的《空中無線電通話用語》手冊,其第18條“航空器機型的讀法”明確表述:“航空器機型通常按照航空器制造商注冊的方式發音。漢語發音時,航空器名按照漢語名稱讀出,型號按照漢語發音習慣。”示例第一行“機型B737-300”,“漢語讀法:波音七三七 三百”。這份文件表明,民航系統的不同部門也有不同的念法,而根據手冊的明確標注,至少當時民航空管系統和廣播電視界的認知是統一的。但到了2019年,由于上文提到的原因,我們的電臺電視臺只能依據民航系統某些內部專業的習慣念法,被迫讀“減”,且一直“減”個不停,罔顧更多觀眾的刺耳、別扭、疑惑。這種違背專業表達的陳述,給公眾造成了誤導,其傳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這個案例說的是專業規范。回到語言規范的本體,首先規范的是語音規范。中國播音學的一代宗師張頌先生曾就這個問題明確表示,語言表達有三重境界——“對不對、準不準、美不美”。他指出,傳播語言有兩個層面的要求,第一是規范,第二是美感。主播和主持人的語言規范,是指語音、詞匯、語法等符合普通話的規范,其中,普通話語音的規范是重要的基礎。
如何判斷一個讀音是否規范?簡言之,和最新版《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相一致的讀音就是符合國家規范的,因為這兩本工具書每次修訂,都會把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審音結果吸收進去。舉例來說,我是安徽人,很多人問我,安徽的“六安”不是讀Lù'ān嗎,你們播音員怎么現在都讀Liù'ān呢?我解釋說,Lù'ān是歷史上的讀法,過去字典里明確標注,“六”有兩個讀音,即liù和lù,lù只用于兩個地名,即安徽“六安”和江蘇“六合”。而《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2005年出版)就不再收錄lù這個讀音,只有liù一個音。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服”從shuìfú變為shuōfú,“呆板”從áibǎn變成dāibǎn,“確鑿”從quèzuò變成quèzáo。但有好多上點歲數的人在感情上還轉不過彎兒來,他們覺得早年在學校里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正確讀音又變回去了。規范的不只有語音,還有詞匯,比如英文字母開頭的詞語,如“NBA”,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已經作為詞條收入,你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在規范傳播中使用,而在此之前,中央電視臺還是堅持要在播報時使用NBA的中文譯名“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
廣播電視有聲語言的規范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個國家能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語言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德國的語言學家們曾經成立舉行過保護德語協會,他們大聲疾呼:“德國人要保衛德語。”呼吁要防止德語美語化傾向,采取措施,保護德語的純潔性。他山之石,對我們的警醒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