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2020-02-21 04:55:28吳紹珍
社科縱橫 2020年4期
關鍵詞:文明生態建設

吳紹珍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全面可持續良性發展為愿景,以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經濟發達、生態家園舒適為要求的文明形態。建設生態文明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造福子孫的千年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是時代賦予我們人類的新使命和重大職責。甘肅省在生態保護與建設難得的歷史機遇和重大政策利好的前提下,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強制度保障、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媒體宣傳、實踐養成等措施,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藍天、碧水、凈土”的美麗城鄉新家園需要。

一、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

(一)各級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普遍增強

甘肅省各級黨委政府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生態平等的新價值觀、“五位一體”新戰略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資源觀、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等關于生態文化新的思想,以中央開展多輪環保督查和嚴肅查處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秦嶺別墅違建等事件為警示教育課展開多輪學習,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責任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普遍將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實施“綠色富省、綠色惠民,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防災減災型社會”戰略,精心規劃部署,明晰“時間表”和“路線圖”,推進生態文化、生態經濟、生態文明制度、目標責任、生態安全等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增加惠及民生福祉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

(二)更加重視生態文化宣傳,公眾參與生態建設的意識普遍增強

甘肅省各地各部門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以“法律八進”活動為抓手,通過舉辦論壇、開展科學普及教育、組織主題活動,報紙、廣播電臺和公交移動電視屏、微信、客戶端等媒體開辟專題專欄,定期定時推送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內容,播放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宣傳片、公益廣告、宣傳標語和《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規條文,大力推進生態環保基本法律法規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家庭。對公眾的意識施加影響,使其具有接受、反映和表達生態問題的能力,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強化生態環保意識,依法維護生態環境權益和開展生產生活。大部分地區在每年的“植樹節”“六五環境日”“世界濕地日”“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動周”等重要節慶日前后積極舉辦“熱愛家鄉、走進濕地”“關愛濕地、人人有責”“親近濕地、保護我們的碧水藍天”等各種主題教育活動,越來越多的公眾樹立起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大部分公眾的共識。

(三)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甘肅省各級政府明確生態建設的地位與政府責任,把生態文明作為改善民生與滿足社會需求的重點領域放在政府工作優先發展位置,頒布實施《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甘肅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甘肅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甘肅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環保法規,制定《甘肅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甘發〔2015〕12 號)《甘肅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林業規劃(2015-2020 年)》《甘肅省“十三五”核與輻射安全專項規劃》《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等規章制度。各市州根據實際生態稟賦和發展情況,研究制定發展規劃、相應實施方案,相繼推出一系列戰略決策、行動方案和制度設計,一些制度空白被填補。甘肅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級各部門在生態環境保護一系列地方性法規、政策和規范性文件的指導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刻反思祁連山生態問題,緊盯目標要求,通過書面報告、現場督察檢查、召開調度會等多種工作形式,細化分解工作任務,發揮優勢、各負其責、親自跟蹤、協同共抓、做長短板、補齊弱項,全省形成了用生態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格局。

(四)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綠化量不斷增加

甘肅省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水土流失治理、三北防護林、濕地保護恢復、林業產業培育以及城鎮綠化、綠色通道等重點國土綠化行動,實現森林覆蓋率和綠化生態空間穩步增長。2017 年全省設市城市建成近1.8 萬公頃的區綠地,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30.02%、26.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52 平方米。2018 年,甘肅省新建611 個義務植樹基地,完成9719 萬株義務植樹,完成森林撫育150 萬畝,造林面積468.8 萬畝,超額完成任務30%。甘肅省切實提高了重要區域、重點地段造林綠化的層次和水平,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甘肅省在國家首次發布的綠色發展指數排名中位列全國第16 位、西北第1 位。中宣部授予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他們的治沙造林先進事跡入選全國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大型展覽。平涼市是進入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西北五省區唯一的城市,甘肅省兩當縣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

(五)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加大,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甘肅省認真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標本兼治,不斷加強重點流域生態治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全省范圍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的排查和整改工作,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建立了覆蓋全省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用水總量、用水效率“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2017 年全省38 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根據甘肅省自測優良比例達到94.7%。開展生態紅線專項行動,堅持“控煤、抑塵、治車、減排、凈煙”多管齊下,全力治理霧霾,積極推行煤改氣、煤改電、改炕、改灶工作,大力推進鍋爐治理和煤質管控工作,鞏固大氣污染治理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之內,“14 個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均值為76 微克/立方米、下降7.3 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1.1%、提高3.4%。2018 年14 個市州所在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8%(含沙塵天氣影響),全省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1.2%”[1]。加快實施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規劃項目,借助黨河水庫、疏勒河雙塔水庫下泄的生態水量,黨河和疏勒河兩條河流再度相逢,月牙泉周邊地下水位減緩下降趨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制體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工作,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購置各類垃圾收集設施,農業生產垃圾收集房,垃圾焚燒爐1 處、公廁16 座,集中解決垃圾亂堆亂放、道路難行、院落破舊、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城鄉人居環境變得干凈整潔、人民群眾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六)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甘肅省政府徹底整改整治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及時出臺了礦業權分類退出、水電站關停退出整治、旅游設施項目差別化整治和補償等辦法,果斷落實整改整治措施,深入查找和分析解決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和疑難雜癥,逐項現場勘查論證,做到即知即改,嚴格驗收標準。2018 年,基本完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144 宗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深入落實水電站生態流量,完成42 座水電站分類處置、25 個旅游項目整改和差別化整治、4 處旅游設施規范運營。2017 年—2018 年249 項應完成的整改措施中190 項現已落實。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中46 項年度整改任務,綠盾2018 專項行動排查出的1845 個問題已整改1721 個,完成率93%。加強祁連山和連古城濕地、珍稀野生動植物、功能性自然植被等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建設,祁連山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已獲批啟動,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掛牌成立,境內的其他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保護區內有110 只野生大熊貓,成為我國最多的野生大熊貓保護區。祁連山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完成、制定了產業準入負面清單。中辦督查室回訪調研組對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治工作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七)十大生態產業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甘肅省委、省政府以生態文化理念為引導,通過謀劃經濟生態化與生態經濟化互動互促的綠色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2018 年1 月省委審議通過《關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構建“1+1+10+X”政策框架體系,強化人才、資金、空間等要素保障,建立總投資8200 億元的265 個重大帶動性工程項目庫,設立2000 億元規模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基金,加快培育十大生態產業(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軍民融合、先進制造、文化旅游、中醫中藥、通道物流、數據信息)發展新動能,著力提升生態生產力,實現生態的經濟價值,“十大生態產業完成增加值1511.3 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8.3%,增長6.7%。其中清潔能源產業、通道物流、數據信息、文化旅游增速分別高出全省GDP 增速2.1%、2.8%、3.9%、4.9%。”[2]“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打響,文化旅游產業接待3 億多國內外游客,增長26%;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000多億元,增長30%以上,增勢強勁。國務院通報表揚了酒泉發展戈壁生態農業、張掖創建“雙創”示范城市、臨夏“八坊十三巷”文旅新地標的做法。

(八)不斷加強環境監管工作

甘肅省環保、國土、發改、水利、林業等部門按照部門職責和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要求,強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相關部門堅決守住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工作嚴查、后果嚴懲”,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堅決依紀依法嚴肅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等失職失責行為追責問責。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制定司法改革方案,出臺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細則,完成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對高排放、高污染、低效能的落后企業關停并轉,采取綜合工作措施、標本兼治加強環境治理,切實讓每個監察組織和每位監察人員落實每項執法工作和重點污染源監管責任,對各類環境違紀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

二、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生態文化建設認識還不夠

一些領導干部談起生態文化重要,但由于對生態文化建設內涵、標準等認識還不夠到位,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尚未牢固樹立。具體操作起來,沒有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在應有的高度來抓,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統一性、協調性上仍有欠缺,對考核評價機制重視不夠,不作為、慢作為的情況較為突出,具體工作推進上存在不嚴不實問題,危機感、緊迫感不強,沒有完全擰緊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閥”,沒有抓住污染治理的“牛鼻子”。有些地方在發展理念上仍然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不能正確處理環保與生產、環保與效益的關系,抓發展與抓保護存在脫節。有的地方專題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頻次不夠,支持力度也不大,僅僅以解決個別環保問題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對生態文明建設缺乏長遠謀劃和系統推進,與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

(二)經濟基礎薄弱,生態環保資金缺乏

甘肅省經濟基礎薄弱,地方財政有限,貧困面大,民生問題突出,雖然全省環境污染的治理投入加大,但每年投入到環境治理和保護的經費占全省GDP 總量的比重過低,規模有限、環境保護和治理的難度很大,加之生態文明服務人才短缺,管理粗放,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治理需求,特別是林區的基層單位,能維持正常的生產活動已十分不易,很難籌集資金用于生態文明建設。各地由于資金缺乏等方面原因制約,導致集中供熱、供氣管網建設滯后,燃煤鍋爐淘汰整治效果不明顯。資料顯示:“推進實施燃煤鍋爐綜合整治、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業企業達標治理、北方清潔取暖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所需資金量大,資金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瓶頸。”[3]

(三)生態文明建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內容涵蓋不到位,環保法規方面僅局限于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法規仍相對不足,法規缺乏整體性,綠色發展息息相關的經濟法規和能源法規方面進展寥寥,立法存在內容規定原則化、實施手段不足等問題。各級地方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存在國土、林業、農業、水利、氣象、環保、扶貧等部門執法權力分散管理,管理體制缺乏系統性,職能部門之間權力分割和利益沖突,甚至出現各部門職責重疊或脫節的現象,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和完備的制度保障,造成綜合執法操作性不強,影響環境行政的運行效果。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管理體制機制上存在不順暢的問題,如保護區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設置交叉重疊,由此造成保護區多頭管理,各部門下發的文件都要執行,但管護中遇到具體困難卻難以解決。同時,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屬省林業廳管理,既要履行規劃、科研、監測、監督、宣傳等職責,又要組織實施省林業廳下達的重點生態工程,扮演著“裁判員”和“運動員”雙重角色,缺乏地方行政管理的權威性和綜合性,這種體制不利于管護工作的長期高效順暢運行。

(四)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存在,環境監控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甘肅省在生態環境方面承載能力較弱,雖然政府通過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考核機制,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資源去治理環境問題,但效果仍不理想,現有的礦產開采依然造成植被破壞、地表塌陷等問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突出,林業在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部分區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污染仍然較重、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仍然距離國家標準和公眾期盼有較大差距,機動車尾氣、揚塵及城鄉居民燃用散煤秸稈、使用土炕、燃煤小火爐等煙塵大氣污染治理依然艱難。全省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產業仍占很大比重,發展模式粗放等問題依然存在,復合性和區域性污染日益明顯。蘭州市西固區蘭州石化303 廠的毒氣排放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那里的空氣質量很差,常年灰蒙蒙的,群眾意見很大。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環境監管成為薄弱環節,臟源點、衛生死角及亂堆、亂放、亂停等問題突出,部分排水溝惡臭四溢、雜木橫生、淤泥堆積逐漸成為城市之痛。

(五)生態產業底子仍然較薄、基礎仍然較弱

甘肅省的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從整體上講,還存在底子較薄、基礎較弱,規模量小、結構單一、產品雷同、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發展、加快產業鏈形成的驅動力還不強實,資金要素缺乏等問題。絕大多數生態文化企業只重眼前利益,生產的產品都是簡單的外來加工,而對潛在的文化價值開發不夠。林業產業的許多優勢和潛力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在林業資源配置上僅僅依靠政府的主導作用,市場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激發要素活力方面亟待加強。這不僅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提出的要求,也與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形勢要求不相稱。緊緊依托林業資源優勢,加快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文化內涵、競爭力強的生態文化產業體系,努力為發展文化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推進實現綠色增長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任務既繁重又緊迫。

(六)宣傳不夠到位,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意識仍有待提高

一些單位對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力度不夠,投入精力少,計劃不周詳,僅僅限于召開報告會、舉辦講座的傳統形式,宣傳沒有實現常態化。一些公眾在節水節電、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等方面的生態文明意識依然不高、知識不夠,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層次內涵還比較陌生,對生態的認識仍停留在衛生干凈的層面,生態文明行為尚未成為全社會普遍的習慣,公眾參與處于低水平層面。生態環境違法違規案件高發、頻發。一些企業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培訓教育不到位,職工環保意識淡薄,企業內部關注環保、關心環保、支持環保的氛圍尚未形成。這都說明甘肅部分居民生態保護的意識仍有待提高,社會整體還處于“對環境保護認同度較高、認知度不足、保護踐行度差”和“對環境需求較多、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弱”的層次。

三、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

(一)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甘肅省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生態建設政策疊加的機遇,全面對接各項扶持政策,加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各類項目謀劃,爭取國家逐步加大項目、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加大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力度,不斷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將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部納入生態補償范圍,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牧區水利、農村水利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投資標準;爭取國家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祁連山、“兩江一水”、渭河源區三大生態綜合治理規劃的實施;爭取國家給予金融機構發行生態、環保等特別信貸的支持政策,加大對生態建設、資源節約、產業轉型升級等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及在“新三板”掛牌,推動生態環保項目利用國際金融組織機構優惠貸款;積極落實國家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爭取更多市縣納入生態文明、生態保護、生態補償、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等示范試點范圍,加大流域生態保護力度,構筑西部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甘肅省委省政府持續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工作,甘肅省各級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生態環保立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針對日益突出的生態問題,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堅持科學立法,結合地域實際,制定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綜合性地方性法律法規,完善生態環保地方標準,不斷提高環境立法質量,為深入持久地推進美麗甘肅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如:完善《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轉移支付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環境保護舉報獎勵制度,制定生態補償機制、跨區縣生態保護協作機制、《低碳經濟法》《甘肅省環境教育條例》《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鄉村清潔條例》。甘肅省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促進生態體制改革,實行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文化保護制度,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全面提升甘肅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化水平和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三)繼續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

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繼續落實生態補獎政策,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持續抓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工程、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及防沙治沙工程、甘肅“兩江一水”區域綜合治理工程、董志塬區固溝保塬綜合治理工程、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定西市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定西渭河源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繼續推進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爭取國家支持民勤生態示范區建設,實現生態環境的應急式保護向持續性保護轉變。著力落實水生態保護體系工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建設工程、污染防治工程、重點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程、黃河上游白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蘭州石化環保技改搬遷工程,持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發展騰出環境容量。積極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城市、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森林城市等創建。加快省級生態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建設和示范市縣、示范企業建設。建立具有環境資源領域統籌功能的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從更加宏觀的層面總領全省污染防治、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等領域的管理工作,通過立法賦予該機構集中權限,改變部門之間權限分散配置的局面,降低全省環境資源管理的協調成本。整合組建綜合執法隊伍,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全面開展環境監督檢查,嚴格監督各級檢查部門落實監管主體責任,嚴格檢查監管行為落實情況,嚴肅查處違法行為,摸排清理突出問題和重大隱患,扎實開展環境保護專項整治,環保質量隱患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理,堅決把各類多發易發環境問題的源頭堵住,確保污染防治“有實效”“不反彈”。

(四)推進生態文化產業支撐生態文明建設

要利用甘肅深厚的文化積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甘肅人民的創業創新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努力形成甘肅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要以循環經濟為引領,利用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改造酒鋼集團、金川集團、白銀公司、華亭煤業等傳統老產業,實現生態文化產業集約化高值化快速發展,不斷提高生態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互聯網+生態新興節能環保產業,重點抓好蘭州紅古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后續項目建設和蘭州新區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瞄準前沿領域,發揮自身優勢,做精做優高端綠色產業,創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的甘肅品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企業上云計劃,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把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生態綠色安全農產品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如:打造榆中李家莊國家級田園,建設中國—以色列(酒泉)6 萬畝的綠色生態產業園,建好隴西、渭源、民樂等6 個中藥產業園區,抓好當歸、黨參、黃芪等11 個道地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區)建設,打造7 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隴西國家級中藥材交易基地,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沙漠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等發展潛力,大力發生態旅游業。

(五)加強生態文化素養教育,增強行為主體生態意識

第一,加強黨政干部生態文明教育。把生態文明知識納入黨政干部的“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內容,定期舉辦生態文明專題培訓班,推進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教育學習常態化,特別要加強對基層村鎮干部的生態教育,把學習領會生態文明重要思想作為政治責任,學深學透,入心入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使全省廣大干部自覺按照生態文明的原則與要求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與管理工作。第二,增強企業生態文化教育。在全面貫徹落實環保法律法規的同時,完善企業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企業生態文化教育和培訓制度,培養企業員工的生態環保倫理觀和社會責任感,形成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的企業行為責任。積極培育體現生態文明理念的企業文化,開展創建“綠色企業”的活動,結合企業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清潔除廢或通過采用環保先進技術降低能耗、提高效益的活動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第三,強化社會群眾生態文化教育。政府利用新聞出版、電視臺、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公益廣告、互聯網等公共宣傳載體對社會公眾形成全方位、持久性開展生態環境知識的宣傳,倡導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綠色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植樹節”“生態文化論壇”等重大節慶日期,努力為社會各界搭建參與平臺,不斷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和生態意識,形成保護環境、建設美好家園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第四,將生態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提升校園生態文明教育水平。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為學校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加強生態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設置相關的生態教學課程,提高生態環境教育課時比例,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及其他課程中滲透生態文化教育的內容。大力開展生態文明綠色學校創建、義務植樹、志愿者行動等多種生態化實踐行動,切實增強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使生態文化入腦入心,成為學生永久的自覺行動。

猜你喜歡
文明生態建設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對不文明說“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中文字幕网|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青青操国产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毛片一级在线| 福利片91|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久久新|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亚洲小视频网站|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99精品久久|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91亚瑟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操|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日韩高清一区 | 四虎AV麻豆| 五月天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网|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99精品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综合亚洲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www.日韩三级|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