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明確了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具體舉措,引導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土地要素方面,著力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靈活產業用地方式,靈活土地計劃指標管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勞動力要素方面,著力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暢通落戶渠道,暢通職稱評審渠道;資本要素方面,著力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制度,完善股市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債券市場統一標準建設;技術要素方面,著力激發技術供給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活產權激勵,激活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活力;數據要素方面,著力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
此外,《意見》提出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和健全市場運行機制,明確政府對要素價格、市場運行的調節和監管內容。
4 月20 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一季度,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央企生產經營面臨諸多挑戰,實現營業收入6萬億元,同比下降11.8%,實現凈利潤1304 億元,同比下降58.8%。從整體上看,雖然多數央企生產經營遇到階段性困難,但各企業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挽回損失,總體運行仍保持平穩狀態。隨著國內經濟運行逐步趨于正常,多數央企盈利狀況已明顯轉好,重點行業投資平穩增長,企業財務結構基本穩定。國資委和央企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分析研判疫情帶來的沖擊影響,堅決頂住壓力,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三穩四保一加強”(穩經營、穩產業鏈、穩企業;保國計民生、保重大工程、保安全生產、保高質量發展;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奮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出工作總體要求。指導思想是,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根本,以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為基礎,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以激發企業家和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為導向,鞏固和增強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能力,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健全體制機制。基本原則包括,堅持戰略引領、聚焦核心技術、遵循市場規律、突出問題導向、加強統籌兼顧等五個原則。總體目標是,到2025 年基本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的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體系,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能力顯著增強,同時提出了具體要求和量化目標。
二是強調四個方面重點工作:加強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三是強化相關保障措施。
《指導意見》的出臺,將為持續增強中央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有力支撐。
3 月18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要求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大減負穩崗力度,提升投資和產業帶動就業能力,優化自主創業環境,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轉移就業,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
加大減負穩崗力度方面,意見提出: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微企業,返還標準最高可提至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100%;對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不超過6 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或按不超過3 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確定。切實落實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的定額稅收減免、擔保貸款及貼息、就業補貼等政策。加快實施階段性減免、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
新增補貼政策,受理截止期限為2020年12月31日。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中央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把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套路”中解脫出來,形成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面對決戰決勝的艱巨任務,《通知》強調既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個區分開來”,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大力激發廣大干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著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誤的干事創業環境,《通知》提出要持續抓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有關具體措施落實,精準審慎實施談話函詢和問責,及時糾正濫用問責、不當問責及以問責代替整改等問題,不能讓做實事的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淚。要真正把政治上過得硬、善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強、“愿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干部選拔出來,在重大斗爭中考察識別干部,決不能虧待那些攻堅克難的“干將”“闖將”。
4 月7 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據測算,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于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
解決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近期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推進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共同搭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服務機構—中小微企業”的聯合推進機制,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二是組織數字化轉型示范工程。著力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依靠市場化方式難以解決的共性瓶頸問題。三是開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推動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態領域開展政策試點。鼓勵平臺、企業面向中小微企業、創客共享開放數據化生產資料、設施、工具,完善靈活就業、創造性勞動相關收入分配機制。
4 月3 日,年內第三次降準落地。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 個百分點。同時,自4 月7 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此次定向降準將分4 月15 日和5 月15 日兩次實施到位,可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 億元,有效增加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 億元。央行希望降準投放的長期低成本資金可以全部用于支持實體經濟,而不是獲得流動性支持后繼續存回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