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溫江區以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為抓手,深化創新創業引領,強化扶持政策落地,促進創業推動更高質量就業。2019年,兌現各類創業補貼440余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00余萬元,扶持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創業500余人,帶動就業2000余人。
強培訓激發“想創業”熱情。一是校地聯動培訓。堅持以政府主導的“1+N”模式,建立川農大、中醫大等5所駐溫高校,利用新華億、實達等9家社會培訓機構的培訓平臺,組織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全年開展創業培訓92班次,培訓學員2744人次。二是上下分級負責。區級部門負責培訓實施的監督管理和補貼撥付,全年監督檢查培訓190次,兌現創業培訓補貼257.94萬元。三是專業師資指導。通過選拔,培訓培養創業講師77名,建設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創業講師隊伍,參加成都市創業培訓講師大賽獲得一等獎1名、三等獎2名、優秀獎2名,獲獎數居全市第一。
建載體,提升“會創業”能力。一是創業平臺“孵化”。校地共建中醫大健康谷、萬春智匯眾創空間等孵化平臺10個,并在各鎮(街道)分別設立創業扶持點位,加強創業項目孵化服務。現有孵化創業項目570個,轉化為實體落地溫江292個。二是創業活動“培育”。舉辦創業大賽和資源對接活動等,培育創業項目積極參加各級創業大賽,參賽項目獲得國家級獎項4個、省級獎項18個。三是市場運營“推廣”。建立創業項目庫,收納項目310余個,已有130個優秀創業項目在區內外得到推廣應用。創業典型劉一盛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趙鵬、羅苑鷺等8人入選成都市“創業新星”。
鏈資源,集成“創成業”支撐。一是打捆“政策包”。優化創業補貼等8項制度規定,推送5大類13項“政策套餐”,兌現各類政策性創業補貼189.3萬元,定向扶持84個創業項目。二是優化“創業網”。聯動市場監管、稅務、司法等部門,為創業項目提供營銷管理、投資預測、風險識別、法律知識等16項輔導服務。三是豐富“資金池”。依托正信擔保公司、成都銀行、中財融商等機構,為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孵化投資等服務,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45萬元。
增強創業培訓實效“引領”創業。一是開展就業創業服務高校行。以高校平臺為載體、“八進高校”為內容,每月開展1期就業創業政策、職業課堂、創業公開課等。二是開展創業資源精準對接活動。會同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整合創業促進“政策包”,建立服務聯動機制,開展鄉村振興、青年大學生等專項創業融資對接活動,為供需雙方提供精準服務。三是開展創業培訓培育。聯合婦聯、工會、工商聯等相關部門開展溫江區第八屆創新創業大賽,充分發揮社會機構作用,吸引區內外優秀創業項目、孵化培育本地創業項目。
選樹創業典型示范“帶動”創業。一是多途徑挖掘典型。依托高校雙創孵化平臺,區級部門、鎮(街)雙創平臺,深度挖掘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雙創典型。二是“系列報道+典型宣講”。利用電視臺、報刊對創業典型進行系列報道,并在“金溫江”“微人社”“溫江創新”等微信平臺進行同步宣傳;以創業典型進校園、進社區巡講等方式現身說法,為廣大創業者提供啟迪和借鑒。三是典型帶動創業。將優秀創業典型吸納充實至導師師資庫,通過建立一對一、一對多模式,為更多創業者提供創業路徑、創業秘訣和創業智慧。
實施創客筑巢計劃“培育”創業。一是打造“魚鳧聯創”創新創業平臺。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藝術學院等9所高校,打造校地創業聯盟,建立創業孵化合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工作互動,孵化培育創業項目。二是爭創返鄉下鄉創業示范園。依托鄉村桂花基地打造返鄉下鄉創業示范園,建立以咨詢、政策、指導、交流為一體的返鄉下鄉創業服務平臺,為返鄉下鄉的大學生、農民工等創業者提供鄉村旅游、文創、農業科技等創業指導、創業融資、推薦項目等集成式全方位服務。三是打造“魚鳧聯創”示范點位。聯合農業、財政等多部門共同打造溫江“魚鳧聯創”創業品牌,在大學生、新市民、返鄉人員等相對集中的區域打造創業示范點位,為區域草根創業者提供針對性的專家指導、風險評估、投融資等創業服務,促進創業帶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