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劉秉忠詩的豪健曠達之風

2020-02-21 15:27:50
社科縱橫 2020年6期

辛 昕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81)

劉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自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人。8 歲入學,13 歲在帥府為質子,17 歲出任邢臺節度府令史,后去職,剃度為僧,法名子聰。1242年隨海云禪師北上覲見忽必烈,留侍潛邸,成為忽必烈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秉忠是有元一代唯一的太保、開國元勛,奠定了一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同時他又是元初北方代表性詩人,有《藏春集》傳世。關于劉秉忠詩歌留存情況,查洪德先生在其《劉秉忠文學文獻留存情況之考查》中予以詳細考證:“《藏春集》六卷,所收為詩和詞,卷一七律80 首,卷二七律82 首,卷三七律77 首,卷四七絕151 首,卷五詞79 首,卷六附錄志傳狀碑銘祭文等。”[1]楊鐮先生主編的《全元詩》劉秉忠部分,共收詩592 首,除《藏春集》外,另收《永樂大典》中存詩。

關于劉秉忠的詩歌風格歷來皆評之以“蕭散閑淡”,以《元史》《四庫全書總目》為代表,“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雖位極人臣,而齋居蔬食,終日澹然,不異平昔。自號藏春散人。每以吟詠自適,其詩蕭散閑淡,類其為人”[2](P3694)。“所作大都平正通達,無噍殺之音。史稱其詩蕭散閑澹,類其為人。雖推之稍過,然如小詩中‘鳴鳩喚住西山雨,桑葉如云麥始華’之類,亦未嘗不時露風致也。”[3](P1422)但劉秉忠的詩歌風格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化的,查洪德先生在《劉秉忠文學成就綜論》中明確提出劉秉忠詩風多樣化的特色:“‘蕭散閑淡’,這確實準確地抓住了劉秉忠詩的主體風格,但同時應該指出的是,他能淡中寓奇,追求恬淡辭面下的深蘊,故能淡而不枯,其詩雖不見外放的英華,而頗耐讀。劉秉忠詩的風格也絕非閑淡一端,其風格也是多樣的。”[4]于蕭散閑淡的主體風格之外,其詩豪健曠達的風格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也是其詩風多樣化的重要表現。如果說蕭散閑淡與道釋思想、釋子修行經歷緊密相連,那么豪健曠達則是其性格中的本色,這與北方地域文化環境、詩壇風貌以及作者人生經歷都有很大的關系。

劉秉忠生活于北方,自幼便表現出英爽不羈的性格特點,“公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5](P110),入侍忽必烈幕府后長期處于政治權利爭斗的中心,并跟隨忽必烈四處征戰,這些經歷給予劉秉忠剛健質樸的北方氣質。在詩歌創作上,推崇當時北方文壇盟主元好問,得到元好問親自指點:“上人天資高,內學富,其筆勢縱橫,固已出時人畦畛之外,唯前輩諸公論議,或未飽聞而饜道之耳。古人有言:不見異人,必得異書。可為萬世學者指南,可終身守之。此仆平生所得者,敢以相告。”[6](P1401)劉秉忠亦有《讀遺山詩》《細讀遺山詩》等,在詩歌理論、創作和風格上,都自覺地向元好問學習,成為元好問之后北方詩人的重要代表,其詩亦是以元好問為代表的北宗詩在元初北方文壇的延續。本文從詩學理論與詩歌創作兩個方面分析劉秉忠豪健曠達風格的成因及表現。

一、有法至于無法與詩歌抒情本質的認知

劉秉忠主張轉益多師,廣泛繼承前代優秀文化,又有所超越,達到由有法入無法的境界;突出了詩歌的抒情本質,講究自然而然的表達方式。劉秉忠的詩歌主張主要集中在對前代詩人、詩歌的評論中,如:《讀唐人詩》《讀工部詩》《讀東坡詩》《讀山谷詩》《讀招隱詩》《為覺大中言詩》等。

劉秉忠非常重視詩法,在論詩詩中,多次出現“規矩”“工夫”“詩律”“句法”等詞如:“規矩方圓稱物施,運斤風度見工師”[7](P157)“句穩先須辨長短,字工端要定推敲”[6](P140)“詩律嚴軍律,縱橫出沒齊”[6](P213)等,在劉秉忠看來詩法是作詩的基礎,作詩要廣泛學習前人。他在《為覺大中言詩》(其一,其二)中,突出了學習、積累與功夫、鍛煉的重要性:

李杜蘇黃韓與柳,六家詩體混中殊。篇篇得在功夫外,字字成于鍛煉余。便許后人翻格律,須將前輩作規模。擬辛要到縱橫地,下手先開萬卷書。

烈火爐中匠手橫,真金百煉益精明。如君好事有幾個,似我為人空半生。語不貴奇惟在當,事休涉誕只宜情。春花秋草疏條罷,造化無窮看混成[6](P215)。

功夫、鍛煉、規模前人、萬卷書是作詩的基礎,唯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超越前人,達到縱橫、自由的作詩境界。強調學識積累、注重詩法學習,這些觀點與元好問有直接的關系。元好問的《答聰上人書》中,強調學習、規模前人的重要性:“古人有言:不見異人,必得異書。可為萬世學者指南,可終身守之。”積累知識、熟識詩法是作詩的前提,但是只是學習、效仿前人,并不能作出好詩,要達到化有形為無形,自然混成的境界:

轉腕不圓焉解草,立毫未正謾為真。須因規矩忘規矩,才得縱橫似古人[6](P183)。

此詩雖言書法,亦可用來說詩。“轉腕”“立毫”是學習書法的基礎、規矩,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懂得書法的真髓。但是要達到縱橫自由的境界,就要忘記規矩,因為忘記“規矩”就是達到了無法之法的境界。劉秉忠在《細讀遺山詩》中,贊美元好問有法基礎上的超越,認為唯有超越法度才能作出真正的好詩:

句法縱橫得自由,清新俊逸出常流。天機云錦三千段,月字星名四百州。未得深源傳正脈,謾將鄙語入冥搜。何時五彩生肝肺,轉問江淹乞筆頭[6](P214)。

超越詩法,達到自由的境界。有規矩而又能超越規矩,才能夠真正的領悟到作詩的精髓,也才能作出真正的好詩。

在詩歌本質的認知方面,劉秉忠繼承《詩經》中詩言志的抒情傳統,他認為,詩是詩人情感的自然抒發。劉秉忠所謂的“自然”,并不是平易,査洪德先生在《劉秉忠的人格追求與詩風追求》中就劉秉忠的“自然”進行分析:“自然不一定和平易綁在一起,自然就是對外物和內情的客觀表現與表達。當平而平是自然,當奇而奇也是自然。從另一個角度說,詩文之奇應是自然之奇,刻意求奇便有悖自然,是應該反對的。”[8](P513)劉秉忠重抒情、重自然的理論,與元好問一脈相承。元好問早年的《論詩三十首》“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9](P48)“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8](P52),其中的“自然”,顯然既包括“豪華落盡”也包括“英雄氣”。晚年所作的《楊叔能小亨集引》中明確提出了詩歌言志抒情的本質,提倡“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幽憂憔悴,寒饑困憊,一寓于詩,而其厄窮而不憫、遺佚而不怨者,故在也。至于傷讒疾惡,不平之氣不能自掩,責之愈深,其旨愈婉;怨之愈深,其辭愈緩。優柔饜飫,使人涵泳于先王之澤,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5](P1023)這種推重性情,講究情感自然而然抒發的作詩手法,為劉秉忠所極稱,在多首詩中詳細論述:

水平忽有驚人浪,蓋是因風擊起來。造語若能知此意,不須特地騁奇才。

七情六義一心中,言語還因感處通。李杜蘇黃無二律,后生徒苦立家風。

清雄騷雅因題賦,古律篇章逐變生。一字莫教無下落,有情還似不能情。

四時迭運方成歲,萬物交參更是文。須信乾坤常肅靜,龍吟虎嘯自風云[6](P185)。

在劉秉忠看來,好詩就是自然而然地寫景、抒情、敘事,如風吹浪起、四時交錯、萬物變化般自然,眼中所見與心中所想相通,便是作出好詩的方法。不須刻意修飾,當平則平、當奇則奇,達到“不須特地騁奇才”“有情似無情”“自風云”的效果。如:“語不貴奇惟在當,事休涉誕只宜情。”[6](P215)“自古文章貴辭達,蘇、黃意不在新奇。”[6](P180)“言非精當功應少,意不包含氣謾高。”[6](P140)在這種詩歌理論的指導下,劉秉忠學習、欣賞自然抒情的各種詩歌風格。在對元好問詩歌的評論中,顯示出對北宗豪放質樸風格的傾慕:

劍氣從教犯斗牛,百川橫放海難收。九天直上無凝滯,更看銀河一派流。

青云高興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東流[6](P180)。

不但突出了元好問豪放質樸的北方氣質,而且表明元好問的詩歌看重功夫,“一字非工未肯休”,同時又能超越功夫,達到一種自由奔放的境界。在表達手法上,貴辭達而非新奇,看重情感自然而然的抒發,從而有春水自東流的意境。在評論杜甫、蘇軾、黃庭堅等人的詩中:深厚的文化素養以及有法度又能超出法度的作詩態度;注重言志抒情,真實、自然地表達自我情感的方式,這兩條因素在劉秉忠看來不但是成為一位卓越詩人必有的素質,也是判斷詩歌拙劣的標準。看他《讀工部詩》《讀東坡》詩對杜甫和蘇軾詩的評價:

工部文章萬匯全,煥如星斗羅青天。差居三百五篇后,杰出數千余句前。良金美玉有定價,殘膏剩馥無窮年。當時驅駕誰能并,只除太白騎鯨仙[6](P213)。

翰林工部俱云沒,天上詩仙更有誰。無滯胸懷長灑落,多才言語自新奇。南游大得江山助,北望逾驚斗牛卑。萬斛冷泉隨地有,決來應手作陂池[6](P214)。

劉秉忠突出了杜甫集前代之大成,繼承了三百篇以來的騷雅傳統,其詩隨情而賦“清雄騷雅隨情賦,遠近洪織著意看”[6](P213)。自然而然,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成就了杜甫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對蘇軾的贊美中,亦突出了以上兩點。

通過劉秉忠的論詩詩,可以發現他在深厚學識的基礎上,能夠學習和欣賞多種詩歌風格,在看中詩法、規矩的同時,又要有所超越,達到有法至于無法的境界,在對詩歌抒情本質認定的前提下,講究情感的自然抒發,貴辭達。這些詩歌主張,使劉秉忠自覺的學習并欣賞多種詩歌風格,為他詩歌風格多樣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豪健曠達的軍旅詩、詠志詩

據《全元詩》統計,劉秉忠現存詩歌592 首。其中大部分是寄興、遣懷之作,表現出蕭散閑淡的風格。但是劉秉忠詩中亦有豪健曠達的北宗風格,如其軍旅、詠志之作。劉秉忠曾跟隨忽必烈四處征戰,“癸丑,從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己未,從伐宋”[2](P3693),異域風光的融入、悲壯開闊的境界、簡練質樸的語言,形成軍旅詩雄壯豪邁的氣魄。劉秉忠是大元王朝的開國元勛,擁有崇高的政治地位,“頒章服,舉朝儀,給俸祿,定官制,皆自秉忠發之,為一代成憲”[2](P3694)。這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有許多表達政治抱負的作品,展現出政治家獨有的風采。這些詩從題材、意象選擇、情感表達到語言、風格,都表現出一種豪健曠達的風格。

軍旅詩本身便具有豪放、悲壯的色彩。劉秉忠的軍旅詩,主要記錄了跟隨忽必烈四處征戰的經歷,如《嶺北道中》《烏蠻道中》《烏蠻》《過白蠻》《下南詔》等。《烏蠻道中》渲染了行軍的緊迫,使人身臨其境,不由得屏住呼吸:

稠林夾路冠依違,彪騎單行壓眾威。重勸小心防暗箭,深知老將識兵機。風號日落江聲遠,山鎖寒煙樹葉稀。鸚鵡喧啾似雅雀,百千都作一群飛[6](P144)。

林中萬馬行軍,卻如此之安靜,緊張的氣氛籠罩下,戰事似乎一觸即發。這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安靜,與江聲、鳥聲的喧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動、自由來反襯林中的靜、緊迫,從而達到了出奇的效果。劉秉忠在許多作品中抒發了指點江山、統一四方的理想:

天王號令迅如雷,百里長城四合圍。龍尾關前兒作戲,虎賁陣上象驚威。開疆弧矢無人敵,空壁蠻酋何處歸。南詔江山皆我有,新民日月再光輝[6](P144)。

劉秉忠通過刻畫大元王朝軍威之盛,展現出一統天下的雄心。他在多首詩歌中,都抒發了統一四方的理想,“已升虛邑如平地,應下諸蠻似激湍”[6](P144)。“霸氣堂堂在西北,長庚朗朗照東南”[6](P137)“兵還失律難依險,國既無人立可平。馬援班師銅柱在,誰知兒戲得功名”[6](P147)。在這里看到的是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和豪邁奔放的英雄氣概。寫思鄉、思友以及希望遠離官場的作品中,也展現了開闊的境界與豪邁的氣魄,與蕭散閑淡風格的作品有明顯的區別:

鞍馬生平四遠游,又經絕域入蠻陬。荒寒風土人皆愴,險惡關山鳥亦愁。天地春秋幾蒼雁,江湖今古一扁舟。功名到底花稍露,何事區區不自由[6](P143)。

軍中無酒慰飄零,辜負沙頭雙玉瓶。鞍馬幾年南北路,關河千古短長亭。好風到枕客愁破,殘月入簾歸夢醒。夢斷故山人不見,曉來江上數峰青[6](P146)。

這兩首詩,第一首是表現對自由的向往、厭倦仕宦的羈絆;第二首抒發了對故鄉、親友的思念。劉秉忠選用了鞍馬、關山、蒼雁等意象,并用荒寒、險惡、辜負等語言,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首句點題,以“四遠游”“慰飄零”奠定全詩的基調,詩境開闊,并且有跳躍性。用“人皆愴”“鳥亦愁”表現出了眼前環境的惡劣,轉手寫江湖扁舟的瀟灑自由。在這種對比中,表現出了詩人看淡功名、向往自由的態度。第二首詩同樣從身邊所見、所感起筆,接著寫出對故鄉、親友的思念。在“夢醒”“夢斷”中,表達出這種思念的深沉。

從以上這些軍旅詩中,可以發現,無論是描繪一統天下的雄心、行軍布陣,還是思鄉、思友的情感,厭倦仕宦希望歸隱的理想,都展現出了一種豪爽曠達的氣度。首先,在意象選擇方面。劉秉忠從眼前景出發,營造一個開闊的境界,時間上跨越古今,地域上縱橫南北:“霸氣堂堂在西北,長庚朗朗照東南。江山如舊年年換,誰把功名入笑談。”[6](P144)“萬里又征南詔國,九霄還識老人星。”[6](P137)“日月照開諸國土,乾坤包著幾山川。”[6](P144)將行軍途中所見融入詩境:“征驂”“王戈”“彪騎”“萬木”“喬松”等,這些意象本有滄桑、震撼的力量,與行軍氛圍相結合便產生了雄放、悲壯的風格;“萬里嵐光”“一川紅葉”“一旗飐飐”“萬里彭彭”“白帳”“玄車”等西域風光融入詩境,展示了西域風光的奇壯。這些意象的融入,為詩歌奠定了一個遼闊、壯麗的背景,顯示出豪壯的風格。其次,在情感的表達上。以直接了當的形式抒發情感,如:表達雄心壯志的“萬里封侯男子事,定誰唾手取功名”[6](P145);戰爭勝利后,歸心似箭的心情,“愿戢干戈息征伐,歸期先卜兩眉頭”[6](P145);看淡功名,向往自由,“功名到底花稍露,何事區區不自由”[6](P143)。毫無隱晦、直接、單純地寫出心中的感受,反映出北方文人那種爽快、不羈的性格特點。最后,在語言方面。語言簡單、質樸,而又客觀、直接。劉秉忠少用典故,善于使用色彩、數字上的對比,來產生感官上的沖擊。如:“綠水洄環澆萬隴,黃塵隱約認孤城”[6](P147)“總指青山作歸計,直將白發換虛名”[6](P149)“玄車軋軋長轟耳,白帳連連不斷頭”[6](P151)等,運用綠、黃、青、紅、白等強烈的色彩,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一川野草霜前死,萬樹西風雨后寒”[6](P145)“九隨地勢曲千里,一返天源經百州”[6](P149)“風云遠際千年會,天地中含萬古情”[6](P149)。一對萬,九對一,千對百,千對萬,數字對比同樣產生感官上的刺激。使用萬、千、百、九等數字,來表現多、大、高、廣等概念,使詩境更加開闊。劉秉忠用雄壯的意象營造開闊的詩境,直爽的情感表達方式、簡練質樸的語言,描述隨軍征戰南北的經歷,這些內容反映在詩歌中,則呈現出一種豪健曠達的風格。

劉秉忠的詠志詩,大多是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評價,在評論古今中表達政治理想抱負。在大多數人看來,劉秉忠是平淡的、無欲無求的。劉秉忠早年與全真教以及佛教的深厚淵源,給予其淡薄、瀟灑的氣度,受此影響創作了大量表現厭倦仕宦、期待歸隱的作品。但是在詠志詩中,可以看到劉秉忠作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胸懷天下的理想以及功成身退的愿望。在劉秉忠的詠志詩中,既寫出了英雄的氣概同樣也寫出了英雄的悲哀。他將入仕的感受投注于歷史人物中,在對歷史的評價中表現出了其理想抱負的兩個方面:功成名就與功成身退。這些詩歌主要有:《蜀先主孔明》《讀諸葛亮傳》《讀梁甫吟》《諸葛親細務》《臥龍廬》《跋李太白舟中醉臥圖》《跋李白醉歸圖》《太白還山圖》》等,所吟詠的歷史人物主要以諸葛亮、李白兩人為主。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棟梁之才,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是卻僅成就了賢相之名,終究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政治理想,成為一位悲劇英雄。劉秉忠是大元王朝的肱股之臣,是忽必烈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得到忽必烈的賞識即是幸運,亦是悲哀。他去世時,“帝聞驚悼,謂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聞也’”[2](P3694)。得到忽必烈的重用,并不是因為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而是因為陰陽、術數之精,這對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士子來說,是莫大的悲哀。同時由于蒙、漢之間的文化差異,劉秉忠的才華不能得到全面肯定和發揮,他雖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但亦是戰戰兢兢。劉秉忠的這種政治生活經歷,使他和諸葛亮之間產生了一定共鳴:

圣賢隨時出處同,道存元不計窮通。一番天地鴻蒙后,千載君臣草昧中。玄德必咨當世事,孔明良有古人風。長才自獻成何用,三顧還酬莫大功[6](P135)。

詩中描述劉備與諸葛亮間的君臣相會。在劉秉忠看來,圣賢之人所關注的是道之存亡而非個人的窮通。在這千載難逢的君臣相會中,刻畫了劉備的求賢若渴與諸葛亮的高古風范。對君臣間的相知、相賞,劉秉忠是心懷感恩的。通過這首詩,劉秉忠說明了自己從政入仕的目的是為了存道,而非個人的功名。而現實與理想間的巨大差距,讓他產生了“風云龍虎隨時有,魚水君臣自古稀”[6](P152)的感慨,甚至有“荷得鋤歸茅屋底,一篇梁甫更誰吟”[6](P157)的歸隱田園的想法。如果說諸葛亮是劉秉忠現實生活的影子,那么李白便是他理想人生的目標。劉秉忠有三首專門詠李白的詩:《跋李太白舟中醉臥圖》《跋李白醉歸圖》《李太白還山圖》。對李白,劉秉忠是一種情感上的崇拜。在他的眼中,李白是瀟灑人格的代表:

仙籍標名世不收,錦袍當在酒家樓。水天上下兩輪月,吳越經過一葉舟。壺內乾坤無晝夜,江邊花草自春秋。浮云能蔽長安日,萬事紛紛一醉休[6](P152)。

五斗先生未解酲,一生愛酒不曾醒。人間詞翰傳名字,天上星辰萃性靈。雁帶暖回波泛綠,燕銜春至草抽青。紗巾醉岸南山道,幾處哦詩補畫屏[6](P152)。

一片靈臺照世明,共傳太白是元精。心中有道時時樂,眼底無塵物物清。千首未知詩作癖,百杯尋與酒為盟。長安多少風和月,不盡先生吟醉情[6](P152)。

在劉秉忠的筆下,李白一直是醉著的。酒與李白之間有了不可分割的聯系。李白因酒而灑脫,因為長醉,所以瀟灑,無論是“世不收”還是“萬事紛紛”都消解在一醉中。從這三首詩中,可以看出劉秉忠善于利用空間跨度的轉換,“水天上下”“壺內乾坤”到“人間”“天上”再到“心中”“眼底”擴大詩歌的境界。在地域的轉換間,展現出詩境的張力,“仙籍”對“酒家樓”,“南山道”對“畫屏”。劉秉忠多用具體數字來表現“大”“多”“廣”等概念,“兩輪月”“一葉舟”“五斗”“一生”“千首”“百杯”,這些夸張手法的運用以及空間、地域的轉換為詩歌營造了一個開闊、明朗的境界。在情感表達上,劉秉忠毫不掩飾自己對李白的喜愛與贊美,用“仙籍標名”“人間詞翰傳名字”“天上星辰”“元精”“先生”等。劉秉忠看到了李白在面對世間責難的放曠,“浮云能蔽長安日,萬事紛紛一醉休”“心中有道時時樂,眼底無塵物物清”,這種放曠、瀟灑正是劉秉忠所向往、追求的。

與軍旅詩不同,劉秉忠的詠志詩大多首句便是對所詠事件、人物的整體概括,“魯連笑談卻三軍,玉璧冰壺不受塵”[6](P188)“將將將兵各有權,棋家一著要爭先”[6](P157)“一片靈臺照世明,共傳太白是元精”[6](P152)。一句話便概括出了魯仲連的灑脫、韓信的野心、李白的放曠。在情感表達上,不是委婉含蓄的,而是直接了當的,喜與惡都直接表明。一貫而下的情感噴薄而出,與開闊的境界相結合,展現了豪邁奔放的氣勢。

通過對劉秉忠詩學理論及軍旅、詠志詩的分析、論述,可以看到在詩論上,他注重學識的積累,主張廣泛繼承前代文化,講究詩法、規矩又要有所超越,達到自由、混成的境界;看中詩歌的抒情本質,講究自然而然的表達方式。這種詩學主張,使劉秉忠學習并欣賞多種詩歌風格。在詩歌創作上表現為當閑淡則閑淡,當豪健則豪健,多種風格并存的特點。他的軍旅、詠志詩顯示出豪健曠達的北宗色彩。內容上:在其軍旅詩中表現出了指點江山、統一南北的氣魄;詠志詩在對古今人物的評論中,抒發了其政治理想,功成名就與功成身退,展現了英雄的風采。意象上:劉秉忠四處征戰,將途中所見的異域自然風光融入詩境,豐富了詩歌的色彩;善于運用色彩差異、數字對比來產生感官上的沖擊;善于利用數字化的概念來營造多、大、高、廣等概念,塑造開闊的詩境。情感表達上:直接、質樸,即便是幽怨的情緒,亦能夠消解于明澄的境界中。語言上:簡單、明了,展現出北人豪爽瀟灑的性格。

劉秉忠豪健曠達的詩歌創作,不但豐富了其詩歌風格的色彩,而且使他成為元好問之后,元初北方文風的代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538国产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 日韩视频免费|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亚洲高清资源|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婷婷色婷婷| 任我操在线视频| www.亚洲色图.com| 婷婷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国产一在线观看| www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aaa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欧美色图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免费无码网站|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欧美精品v|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性精品|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精品久久蜜桃|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婷婷午夜天|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福利片91|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四虎影院国产| 2019国产在线|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日韩美毛片|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在线毛片免费|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精品美乳|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黄色在线不卡|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