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歷史演進

2020-02-21 17:51:48蘇澤宇丁存霞
社科縱橫 2020年3期
關鍵詞:建構發展

蘇澤宇 丁存霞

(1.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31;2.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75)

一、民族識別、民族區域自治全面實行的新中國成立初期

民族是現代民族國家的母體。新中國成立以后,中華民族共同體取得了國家形態,成為世界民族之林中擁有國家主權的基本文化政治單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也走出傳統的王朝體系被納入現代民族國家制度設計和政治整合的軌道上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馬列主義“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目標指引下,立足于“大一統”的民族政治傳統,開始在單一制的框架下全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逐步建立中國特色民族政策的基本框架,推進實現民族平等、團結與經濟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目標指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制度建設。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實體之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為中心”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更是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體系建設的價值內核。作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秉承著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建立社會主義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革命信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價值目標。“民族差異、民族等級、民族歧視與壓迫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制度選擇中被革除。“人民”的政治身份兼容、規范和引領民族身份,使之得以有機聚合并使各族群走向平等、團結、交往交融的關系形態。這一時期,國家通過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5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2 年《各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試行組織通則》《關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數民族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決定》等一些法律法規加以落實和保障。此外,通過幫助少數民族創立和完善語言文字,派出民族訪問團檢查督促落實少數民族各項平等權利,旗幟鮮明地號召反對大民族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科學嚴謹地推進民族識別工作等措施維護民族成員作為“人民”的平等權利,消除民族歧視、階級壓迫,有力地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

立足于“大一統”的民族政治傳統與文化心理,全面實行單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區域自治。“大一統”始終是中華各民族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和實踐目標。習近平指出,“無論是哪個民族建鼎稱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國家,而且是越盛王朝吸納的民族就越多,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視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正統”,都以承認多民族共存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統一和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為己任,強調王朝管轄范圍所及“都是大一統的組成部分”。[1](P26)從中國古代的“華夷一體”到近代的“中華民族”,再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大一統”自古就是中華各民族一以貫之的政治傳統和價值目標,已經積淀成為中華各民族深層的民族心理與文化基因。近代以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激化使中華民族被動地卷入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主導的世界體系之中。中華民族在近代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反思與建構中,實現由自在向自為、自覺的飛躍。在此過程中,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屬性形成并凸顯,逐漸成為一個高度自覺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民族自決理論作為指引,結合蘇聯關于中國民族國家建設的建議,更根本的是立足中華各民族“大一統”的政治傳統和民族心理實際以及各民族地區的情況和政治訴求,沒有像蘇聯一樣采取聯邦制的制度框架,而是在單一制的國家內部進行民族識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斯大林關于民族建構的理論和觀點對建國初期我國民族理論和政策產生了直接影響。在“四個共同”的經典民族定義的指導下,中國進行了科學嚴謹的民族識別工作。科學嚴謹的民族識別工作有利于民族個體身份的甄別,徹底改善族別不清的現象,促進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實行打下基礎。1949 年9 月29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1952 年8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并由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明令公布施行。對于多民族的中國,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措施。1954 年9 月20 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各民族在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安排和權利保障下實現有機統一,成為一個“政治一體、文化多元”的國族,成為中國現代民族國家建構的實體依托。

新中國在民族平等、團結基礎上,推進民族地區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中國共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穩健審慎地推進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恢復和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需求,國家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相應的和平改革道路,并配備優先性的國家援助和政策優惠,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通過《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論述再次強調和重申了如何正確處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那就是將其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解決,要使一切消極因素轉化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因素,服務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建設。但后面黨的指導思想的中心逐漸偏離經濟建設,民族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理念也發生轉變。國內的民族問題逐漸被看作是階級問題,并運用階級的工具加以處理。

二、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改革開放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快速社會轉型的新時期,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也在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重新回歸到“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上來。與經濟建設為中心相配合,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體系得到系統性的強化和完善。此外,面對社會轉型的諸多現實問題、學術各界的理論爭鳴以及西方多元文化主義的干擾,“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理論逐步深入社會各界人心,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理論導引。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重新回歸謀求中華各民族平等、團結、繁榮發展的軌道,明確了通過發展民族地區經濟鞏固民族團結的核心建構理念。改革開放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重新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族工作的中心從階級斗爭重新回歸到謀求中華各民族平等、團結、繁榮發展的良性軌道。以1979 年全國邊防工作會議和1980 年中共中央批轉《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為標志,我們黨重申被實踐證明的正確民族政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徹底扭轉了以往“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傾向,摒棄了用“階級斗爭”的方式處理民族問題,民族團結和民族繁榮發展成為民族國家建設的重大主題,關于二者的辯證關系在黨內乃至全國得到廣泛而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維護民族關系的重心也隨著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而轉移。此后,黨關于民族工作的中心由處理階級問題轉向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謀求通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鞏固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鄧小平明確指出,“要使生產發展起來,人民富裕起來”,“只有這件事辦好了,才能鞏固民族團結”。1980 年4 月,中共中央關于轉發《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指出,西藏自治區的中心任務和奮斗目標是以藏族干部和藏族人民為主,加強各族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西藏實際情況出發,千方百計發展國民經濟,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科學水平,建設邊疆,鞏固國防,有計劃有步驟地使西藏興旺發達、繁榮富裕起來。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中國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黨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落后的民族地區產生重大影響,它使本已存在的地區發展差距被進一步拉大。因此,如何縮小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是新時期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關于民族團結的關系形態,江澤民提出“三個離不開”的民族關系的建構目標,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三個離不開”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中華各民族在日益強化的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形成的休戚與共、互嵌相依的有機統一,更成為今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重要目標。1992 年1 月14 日,新中國成立后首次由黨中央、國務院共同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江澤民講話中提出了90 年代民族工作的五項主要任務。“五項任務”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關于民族建設的思想,以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為主要任務繼續大力落實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律和制度,并不斷提升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最終服務于祖國的團結統一以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與此同時,江澤民更加強調了,新的歷史時期一定要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作為鞏固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這符合少數民族地區和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則。1999 年9 月29 日,江澤民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指明了跨世紀的發展戰略中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逐步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

胡錦濤鮮明提出民族工作的主題和根本任務,進一步明確了改革開放關鍵階段中華民族建構的根本方向。胡錦濤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2]2005 年5 月27 日,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深入闡述了黨的民族工作的主題。胡錦濤指出:“新世紀新階段的民族工作必須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作為主題。共同團結奮斗,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共同繁榮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3]“兩個共同”的基本思想是對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有關民族平等、團結和發展、繁榮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它體現了黨的理論是一個不斷發展創新和“與時俱進”的過程,為搞好新時期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5 年5 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族工作會議,會議強調,民族工作始終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全黨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把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會議指出,做好現階段的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會議強調,發展是解決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會議強調,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必須始終堅持,決不動搖。為加強民族工作,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發展,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

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強化與完善,制度保障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1981 年8 月鄧小平在新疆視察期間指出,要把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規定下來。1984 年5 月31 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民族區域自治法》,成為我國憲法規定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政策進一步落實和強化。鄧小平認為:“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4](P257)2005 年5 月11 日,國務院審議通過《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會議認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為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制定《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是十分必要的。2007 年3 月29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發展。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強化表明我們黨立足于中國民族關系的國情和實際,對西方民族國家的理論和實踐不是盲目迷信,而是有所揚棄,堅持挖掘自身的優勢和傳統,堅定走中國特色的民族共同體建構道路。

“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理論逐步深入社會各界人心,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理論導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快速變遷與深刻轉型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步驟與方式對中國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民族成員的民族身份在日益表現為市場經濟當中的不同角色,民族問題也通過多種形式的社會問題得以表現出來。在此期間,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整體呈現良好態勢的同時,也面對著諸如社會利益的多元化、階層之間的利益沖突、民族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等諸多問題,需要具有主導性的民族理論來回應與整合不同社會思潮。

民族社會問題對中華民族的理論構建提出新的要求,在此歷史背景下,費孝通先生從中華民族整體視角探究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提出了“多元一體”這一重要概念。“中華民族”指“現在中國疆域里具有民族認同的十億人民”,“它所包括的50 多個民族單位是多元,中華民族是一體,他們雖則都稱‘民族’,但層次不同。”“中華民族的主流是許許多多分散獨立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5]費孝通先生實際上從民族層次的視角,探討了次生族群、中華民族、國家整體之間的生成關系,是對復合型民族國家觀的新發展。中華民族是一個國家民族概念,它與國家同構,由56 個民族共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56 個民族與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共生關系,56 個民族的文化共同匯聚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多元”是“一體”中的不同要素與單位,指涉族源與文化的多樣性;“一體”是56 個“多元”的有機聯結,意涵共同的歷史命運、政治框架與文化基因。費孝通先生從中國多民族交往互動的歷史中認識和把握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互補、兼容并包”的關系格局與文化融合。在新時代的歷史場域中,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仍然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歷史主流,各族成員對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感日益月滋,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在繼承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指明了“增強文化認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等具體工作方向。這一戰略方向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相統一,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價值立場出發推進具有共享性、共生性的政治實踐,對內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這將成為新時代中國堅定的國民信仰和國家意志,亦將成為中國貢獻世界關于“民族治理”的智慧。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關注民族工作,深入研究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民族工作提出的時代命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引領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堅持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為新形勢下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兼顧“實體”與“意識”的雙重維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 年9 月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要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6]曾經一個時期,社會上出現了對我國解決民族問題道路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論界的思想混亂,在一定范圍內致使部分群眾思想迷茫,這顯示出正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遭遇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次會議上不僅首次使用了“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概念,肯定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實體屬性,同時更加強調了從意識維度,注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的反作用。此后,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的評價,言簡意賅地準確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厘清了社會上、黨內外關于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的不同認識,指明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發展方向。其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正式寫入新修改的《黨章》之中。

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兼容“民族—文化認同”與“國家—政治認同”的雙重向度。在習近平同志的民族工作思想中,有關“五個認同”的系列論述,就是著力從精神層面入手,力求從思想上和心靈深處增強各民族大團結。要切實推進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于“五個認同”論述的基本思想。2014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少數民族界委員時,首次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更好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在2015 年8 月召開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在原來提出的“四個認同”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他指出:“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此后,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了增強“五個認同”的重要意義。中華民族是56 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國家的生命線。“五個認同”是維護民族團結的思想之本,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根基。沒有“五個認同”,民族團結就是無本之木。

“五個認同”可以歸結為“民族—文化認同”與“國家—政治認同”,從本質意義上詮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認同向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身份認同兼具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雙重解析維度,能夠協調、疏導并保持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張力和彈性,不僅能涵養民族認同的精神內核,鞏固國家認同的民族文化根基,更能使國家認同成為民族認同的政治外殼,發揮保障民族利益,促進民族認同的政治屋頂作用。在民族認同維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側重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強調對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歸屬感。精神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核心和內部依據,是民族認同之根。加強中華民族文化建設,建設中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增強國家認同的基本依托。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系統中,中華民族認同分為兩個層次,即多元的次生民族認同與統一的中華民族認同。民族成員識別、歸屬于各自民族,同時也并行不悖地認同更高層次的中華民族,56 個民族同屬于中華民族大家庭。在國家認同維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較強的政治屬性,強調各民族成員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超族群意識、效忠國家的規范性政治目的。“國家認同就是人們對其存在其中的國家的認可與服從,其反映的是人與國家的基本關系。”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系統中,“國家—政治認同”的核心變量是文化認同,“民族—文化認同”發揮核心作用。文化認同危機必定會進一步造成國家認同式微。正是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7]

新時代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對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中國民族國家建構的主體對象,致力于打造“政治一體、文化多元”的民族實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以國家為政治單位走向世界所推崇的一種關系形態,是立足于人類生存、交往、發展的基本愿望,在“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等理念指導下,推進的責任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的共生模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對內主張民族平等團結、文化多元多樣、政治穩定統一、社會繁榮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倡議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共享發展。二者將國家、民族、族群還原到人類最本質的共同體的本質情境中,揭示人類文明體系中民族國家建設、國際關系發展的應然走向。二者通過共同體的視閾實現國家治國理政與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有機銜接和升華,展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包容共生”的價值特質與文化精髓,不僅有利于發揮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國際因素,并把國內國際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有利于從國內、國外兩個維度展現中國“內外一致、言行一致”的國家形象,助力中國走向世界體系的中心,贏得道義制高點和制度性話語權,獲得國際愛好和平、合作、發展的力量的支持和認同。

猜你喜歡
建構發展
《神圣敘事與日常生活的建構》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建構游戲玩不夠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资源|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天天摸夜夜操|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四虎成人精品|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色视频|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青青操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67194亚洲无码|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91丝袜|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亚洲综合专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亚洲一区免费看|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一级毛片基地| 在线a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99免费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婷婷伊人五月|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人在线| 国产av色站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 美女免费黄网站|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天堂成人在线|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日韩在线第三页| 欧美成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 第一页| 日韩在线第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