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玉秋 魏娟 孫桂蘭
近年來,成都市新都區堅持將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作為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舉措,緊密圍繞產業發展和大學生創業需求,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大學生創業發展與新都區域發展的合力。
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情況。新都區內的西南石油大學、成都醫學院、四川音樂學院開展在校大學創業培訓,近三年在校大學生參加SYB 培訓的人數分別為2017 年716 人、2018 年 1321 人、2019 年 1374 人。
大學生創業補貼申報情況。新都區扎實做好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內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補貼申報,對符合條件的對象應發盡發,2020 年已發放補貼82 萬元。大學生創業補貼扶持政策的落地落實,切實幫助了缺乏社會實踐經驗與管理能力的創業大學生緩解初創期的資金困難。
大學生創業實體(項目)入駐創業園區情況。新都區目前共有三家創業園區,入駐企業(項目)涉及醫藥衛生、石油勘探、外貿、影視文創、服務業等行業。2020 年上半年大學生創業實體入駐131 家,創業項目孵化數量110 家,直接扶持大學生創業526 人,帶動(吸納)就業547 人。
大學生初創企業融資比較難。大學生在創業之初,缺乏對企業的準確定位,加之社會經驗不足、社會關系缺乏,在企業財務管理上缺乏經驗,導致社會融資經驗不足、融資渠道單一。
大學生初創企業人才供需不平衡。作為大學生初創企業,在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客戶服務等方面都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由于業務資源不穩定,沒有足夠的實力,在人力資源招聘和使用上缺乏競爭優勢,只能通過減少員工數量或短期聘用兼職人員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減少人力資源開支。但這種方式導致企業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團隊作為支撐,容易錯失良好的發展機遇。
大學生初創企業抗壓能力不強。大多數大學生初創企業,由于社會經驗、管理經驗不足,產品技術、市場管理、銷售開拓的“鐵三角”關系不夠穩固,導致企業抗壓能力不強。特別是今年受經濟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大部分大學生創業企業和項目都受到嚴重波及。
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力度。結合當前的創業形勢,立足創業企業發展需求,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政策規定,降低初創企業補貼申領門檻,簡化辦理流程,優化服務功能,確保扶持政策具有連續性、針對性、及時性,促進創業企業良性發展。如在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方面,可根據吸納就業人數的具體數量設置不同的貸款金額,而對企業當年新吸納就業人數不作硬性規定,同時取消吸納就業人員的類別限制,從而降低貸款門檻,解決初創企業啟動資金少的困難。
進一步加強平臺打造。通過定期組織企業交流會、創業沙龍、購買“三方”服務以及開展創業大賽等方式,積極為初創企業搭建各類交流合作平臺。借助大數據運行模式,進一步整合相關部門資源,統一成立雙創平臺,將政府、項目、投資方等資源集中到平臺內,真正實現多方深度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采取設立種子基金、引進風投基金等方式集聚資金,為企業逐步走向正軌或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財力支撐。由國家設立擔?;?,銀行探索實行根據項目估值和發展前景給予貸款扶持的模式,以解決初創企業因資金缺口丟失項目的困境。加大創業獎勵力度,提高已在轄區內落戶企業的崗位補貼標準,可參照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執行,并根據其正常運營年限給予相應獎勵。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帶動作用,與初創企業積極開展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幫扶與合作,培育孵化初創企業,促進初創企業轉型升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