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恩格斯勞動思想視域下的新時代勞動教育內容探析

2020-02-21 19:05:16彭舸珺張雪穎
社科縱橫 2020年10期
關鍵詞:發展教育

彭舸珺 張雪穎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勞動作為人類特有的基本社會實踐活動,在不斷創生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中,創造著世界、歷史和人本身。對勞動價值的深刻認識要求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其社會性功能和個體性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階段,面臨更多的新變化、新挑戰,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以及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改革是當下的必然要求和必要結果。

教育部在2020年3月和7月,分別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其中關于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則從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維度展開,實現勞動教育主要內容的創新發展。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回歸,能在推動政策理解縱深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性探索。恩格斯的勞動思想雖然較為零散地分布在他關于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相關著作中,但他關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教育觀的捍衛、補充和發展充分展現出其中蘊含的價值。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解讀納入恩格斯勞動思想的框架下,是一次推動恩格斯勞動思想時代化、豐富勞動教育理論支撐的有意義的嘗試。

一、恩格斯勞動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中,勞動作為人類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發揮著筑基作用的重要范疇,勞動串聯起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自身,以一種復雜卻必然的作用方式,在對立統一中實現三者發展軌跡的終極融合。恩格斯的勞動思想滲透在他對歷史唯物主義、勞動價值論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捍衛、補充和發展中,雖然同馬克思勞動思想中的部分觀點存在差異,但二人關于勞動的立場和觀點在本質上并無沖突。

(一)歷史唯物主義視域——勞動創造人類歷史和人本身

勞動是人們為了滿足個體生存、發展和享受需求而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實現由“自然化人”到“人化自然”的人類歷史發展。勞動范疇的辯證運用不僅構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骨骼,而且是歷史唯物主義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階級和階級斗爭、國家和社會革命等重要原理的邏輯展開[1],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建構基礎,更是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鑰匙。恩格斯對勞動價值的唯物史觀論述主要集中在勞動創造人類歷史和勞動創造人本身兩大方面。

1.恩格斯明確提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2](P988)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將勞動的本源作用具體表述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勞動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3](P997-998)第二,勞動來自于人,又反作用于人。勞動過程“對于人類肢體、頭腦、智慧的創造作用從未停止過”[4]。作為人類脫胎于動物的本質力量,勞動自誕生之日起,就對個體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恩格斯認為勞動是人類歷史產生和發展的本源力量,是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存在發展的前提。人類的首個歷史活動就來自于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也因此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起點。“歷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礎上;一個很明顯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實,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2](P723)隨著勞動的發展,全部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也隨之變革,可以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勞動發展史。

(二)政治經濟學視域——捍衛和發展科學勞動價值論

恩格斯關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重點集中表現在關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捍衛中,無論是早期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還是晚期的《反杜林論》以及關于《資本論》的補充說明,都在不同意義上鞏固了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

1. 恩格斯捍衛了馬克思關于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的論述。在《反杜林論》中,針對杜林將“一個人在任何物品里投入力量的多少,是價值和價值量的直接的決定性原因”[5](P196)等謬論,恩格斯強調“商品的價值是由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的、一般人的勞動決定的,而勞動又由勞動時間的長短來計量。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尺度”[5](P199-200)。

2. 恩格斯捍衛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的論述。恩格斯針對杜林對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惡意剽竊和歪曲,明確分析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工人是如何在喪失自己生產資料的前提下,被迫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實現了資本家對于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無償占有。“由于馬克思以這種方式說明了剩余價值是怎樣產生的,剩余價值怎樣只能在調節商品交換的規律的支配下產生,所以他就揭露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以它為基礎的占有方式的機制,揭示了整個現代社會制度得以確立起來的核心……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這個問題的解決為起點,并以此為中心的。”[5](P212-214)

3. 恩格斯捍衛了馬克思關于按勞分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原則的論述。恩格斯在繼承馬克思關于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制度的基礎上,發展了該理論。恩格斯針對《人民論壇》中關于社會主義制度和分配方式僵化而不知變通的觀點,指出:“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于有多少產品可供分配,而這當然隨著生產和社會組織的進步而改變,從而分配方式也應當改變……而合理的想法只能是:(1)設法發現將來由以開始的分配方式,(2)盡力找出進一步的發展將循以進行的總趨向。”[6](P599)

(三)科學社會主義視域——構想未來社會基本勞動形式

在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見中,包含著他對未來社會勞動形式的構想。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層面:

1.解放生產勞動成為必然路徑。恩格斯認為技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人類勞動發展的關鍵在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而科學技術就成為“人類自由和解放的根本動力”[7]。在科學技術作用下不斷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成為勞動擺脫外在性并回歸人本身的前提。但是,科學技術的資本主義運用,掩蓋了它對于人類自由解放的積極意義。因此,作為推動人類歷史產生和發展的本質力量,對解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異化勞動的解除和本真勞動的回歸也是實現整個人類社會解放的必然路徑。

2.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徹底滅亡。在《共產主義原理》中,恩格斯提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所有這些生產部門由整個社會來經營,就是說,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劃、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這樣,這種新的社會制度將消滅競爭,而代之以聯合……私有制也必須廢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產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協議來分配全部產品,即所謂財產公有”[3](P302-303)。勞動的發展水平從根本上決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而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又決定勞動的組織方式。對此,恩格斯認為,未來共產主義的基礎是公有制,實現它的途徑是社會革命,主要依靠力量是無產階級。

3.勞動合作社將成為普遍形式。恩格斯認為,當無產階級政黨奪取國家權力之后,要把“私人生產和私人占有變為合作社的生產和占有”[6](P310)。他描述了勞動合作社的基本經濟特征:“共同出力耕種,并按入股土地、預付資金和所出勞力的比例分配收入。”[6](P310)此外他還談到了組織勞動合作社的原則和方法,他說:“當我們掌握了國家政權的時候,我們絕不會用暴力去剝奪小農……而是通過示范和為此提供社會幫助。”[6](P310)

二、恩格斯勞動思想下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

個體的日常生活勞動首先以個體本身的生存和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同時,個體作為生活在具體社會交往關系中的群居動物,又不可避免地使其日常生活勞動具備一定的社會屬性。因此,當下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開展必然要遵循個體與社會發展的雙重價值導向。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下的勞動思想同時涉及“人本身”與人類社會,是對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有效覆蓋,在此基礎上,能更為深刻理解新時代推進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價值所在。

(一)新時代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日常生活勞動是指個體在個人生活自理以及家庭生活組織過程中涉及的一切有關衣食住行和日常交往過程中的勞動。依據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人類社會基本勞動類型可分為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兩部分,根據不同的內容重點,又將非生產勞動分為日常生活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其中日常生活勞動作為人類社會勞動中最具普遍意義的勞動類型,相比于生產勞動特有的社會導向性和強制性,日常生活勞動更偏向于一定的自我回歸性和自發性,其中的所有勞動都是在滿足個體自我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上繼而呈現一定的社會屬性。人們在日常生活勞動中透露出的勞動思想觀念和價值傾向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個體本質的勞動價值觀念。

當下存在的個體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態度消極以及勞動價值功利化傾向在日常生活勞動領域依舊較為突出。一方面,對家庭成員和機器的過分依賴,導致部分個體對日常生活勞動的主體參與意識不強、自理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對他人勞動成果不重視、不珍惜等;另一方面,對待勞動的功利化價值觀,使得部分個體將完成家務等日常生活勞動當作獲得報酬或表揚的籌碼,無法真正意識到自我勞動的本質意義和價值所在,繼而導致勞動的積極性不高,勞動責任感較低等問題。

基于上述問題,新時代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將主要立足于勞動自立意識、勞動自省意識的培養,體味獨處、集體生活、家庭生活等不同生活模式下的理想勞動狀態,最終培養終身勞動的觀念和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眼里有活”、自覺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做到時刻注意提升自我生活能力、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并持之以恒運用于生活實踐中,是對自我的關愛和對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保障,也是對同伴的尊重和對構建和諧社會生活的貢獻。

(二)歷史唯物主義勞動思想下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

1. 勞動創造人本身與日常生活勞動滿足個體生存與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一方面,自個體從猿到人轉變的過程中,日常生活勞動就作為本源的推動力量而存在。當人單純作為自然存在物時,對于衣食住行等生存要素的自覺獲取便構成最為基本的勞動形式,伴隨著勞動能力的提升,語言、人腦逐步發展起來,人們“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2](P998)。日常生活勞動自個體單純作為動物時就存在,并作為原始推動力,實現了由猿向人的進化,實現了由自然存在物向社會存在物的發展,是千百萬年來個體從猿到人不斷發展的基礎。因此,開展日常生活勞動教育是進一步發揮日常生活勞動對個體生存與發展的本源性推動力量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勞動來自于人,又反作用于人,新時代要進一步發揮日常生活勞動對實現個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論述了產生于人的勞動又如何豐富和發展著人體機能,“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腦和為它服務的感官,越來越清楚地意識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地發展,又反作用于勞動和語言,為這兩者的進一步發展不斷提供新的推動力”[2](P992-993)。人們通過日常生活勞動營造出的場域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個體在學習、審美等方面的情緒傾向和價值選擇,例如生活在衛生整潔環境下的個體通常擁有更為積極明朗的心態。此外,通過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而培養起來的勞動自立意識、勞動自覺意識以及終身勞動意識與習慣,將作為個體堅持自我教育,促進個人全面發展的內在推動力量。

2. 勞動作為推動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的本源力量與日常生活勞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內在統一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勞動越不發展,勞動產品的數量,從而社會的財富越受限制,社會制度就越在較大程度上受血族關系的支配……勞動生產率日益發展起來;與此同時,私有制和交換、財產差別、使用他人勞動力的可能性,從而階級對立的基礎……也日益發展起來”[6](P13)。勞動的發展引了起社會關系變化與社會結構變遷,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日常生活勞動作為存在于集體生活、家庭生活等社會組織形式中的基本勞動實踐,不同個體間日常交往活動的摩擦所產生的影響將通過一個個具體的社會組織形式,最終影響整個社會氛圍的營造,同時,個體的日常生活勞動習慣也將通過群體作用,逐漸影響到全體社會成員基本勞動素質的培養。因此為了培養全體社會成員積極的勞動素質,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就要使貫穿于人們日常交往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勞動發揮其更為全面、本質和基礎的力量,因此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首先就需要把握好這一廣泛存在但易被忽視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

三、恩格斯勞動思想下的生產勞動教育

新時代生產勞動教育強調培養符合當下社會產業發展新樣態的高質量勞動者,強調勞動者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養成。而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勞動思想集中表現為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捍衛和發展,包括強調勞動的價值、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對剩余價值的剝削以及有效克服生產資料私有制下勞動剝削的手段。其中,對勞動價值的強調要求個體養成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而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揭露和克服則進一步說明我國當下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科學性,強調培養多勞多得的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

(一)新時代生產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生產勞動是指全體社會勞動者借助勞動工具進行生產和生活必需品的創造,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體的生產和生活需要的活動。作為人類社會勞動的另一大基本類型,社會生產勞動具有鮮明的社會導向性,從簡單勞動、原始勞動到復雜勞動、創新性勞動,社會生產勞動的發展歷程既體現著全部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的發展歷程,展現出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又代表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歷程,體現著在其中的一代代勞動者的艱苦奮斗和創新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伴隨以消費性、創新性、科技化、復合性為基本特點的勞動新樣態正發揮出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各個生產領域對高質量勞動人才的大量需求與當前勞動人才質量有限,人才分配不平衡構成矛盾。貪圖享樂的人生態度使部分個體過分追求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度,缺乏拼搏向上的積極勞動思想念,向往不勞而獲。而部分勇于追求夢想的勞動者則面臨勞動價值的物質化、實用化、功利化傾向,一切以符合自我利益為最大標準,向往“高水平”的體面工作,回避甚至輕視基層工作、輕視體力勞動、看不起普通勞動者。

因此,新時代生產勞動教育要通過個體直接參與工農業生產過程,親身經歷物質財富創造的各個環節,引導個體在掌握相關生產技術的基礎上,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良好的新型勞動關系,培養真正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成果的具有正確勞動價值觀的高質量創新型勞動人才。

(二)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生產勞動教育

1. 勞動作為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揭示出生產勞動教育培養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內在要求。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勞動劃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其二重性統一于勞動過程中,其中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而多種多樣的具體勞動則生產出使用價值。“商品具有價值,因為它是社會勞動的結晶。商品的價值的大小或它的相對價值,取決于它所含的社會實體量的大小,也就是說,取決于生產它所必需的相對勞動量。所以,各個商品的相對價值,是由耗費于、體現于、凝固于該商品中的相應的勞動數量或勞動量決定的。”[8](P38-39)一方面,我國依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商品經濟規律作為市場機制的內在依據,要發揮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必然要堅持好、發揮好作為商品價值唯一源泉的勞動的基礎作用,因此,開展新時代生產勞動教育首先要引導個體正確認識勞動的社會價值,認識到勞動不分高低貴賤,都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假設的重要動力,真正做到認識勞動、尊重勞動。另一方面,勞動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辯證關系也彰顯出勞動者在商品價值誕生中的本源地位,商品的價值由勞動者創造,只有基于大量勞動者共同參與形成的社會勞動,才能形成某種商品的價值,而活躍在不同生產部門中的勞動者,共同撐起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因此,尊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也是新時代生產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

2. 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分配原則,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下貧富差距懸殊的有效克服,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原則。按勞分配是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分配制度的一個構想,“不管個人所創造的或協助創造的產品的特殊物質形式如何,他用自己的勞動所購買的不是一定的特殊產品,而是共同生產中的一定份額”[9](P119)。恩格斯在其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生產與分配的關系,強調分配方式要隨著生產的變化而變化,而這里的生產就是人們的勞動活動,而人們勞動參與的不同程度和類型直接決定相應勞動成果的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這種“勞動者得其應得”的分配方式關注的是對分配行為的道德衡量和價值評價,是從根本上否定不勞而獲的剝削分配制度,其體現了對具備不同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有效勞動的承認,也體現了對不同勞動者之間勞動正當、合理性差異的承認[10]。面對當下部分個體存在的勞動意識薄弱、勞動態度消極以及勞動價值的功利化傾向,新時代生產勞動教育要加強學習和貫徹馬克思主義分配原則,推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勞動價值觀,推動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

四、恩格斯勞動思想下的服務性勞動教育

新時代服務性勞動教育鼓勵勞動者運用自己的勞動技能開展服務于他人和社會的具有公益性和利他性活動,以期成功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甘于奉獻自我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恩格斯在科學社會主義視域下的勞動思想通過描述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基本勞動狀態,指明當前開展服務性勞動教育是向理想社會狀態靠攏的必然要求。

(一)新時代服務性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服務性勞動是指勞動者運用自身儲備的知識技能,利用一定的設備工具為他人或社會提供一定的服務。作為非生產勞動的基本組成,相比于作為另一組成部分的日常生活勞動所特有的自我傾向性,服務性勞動具有更為明確的社會指向,存在明確的非功利性和利他性。

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一直是我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階段的重要精神力量。廣大青年作為肩負實現社會主義偉大復興重要責任的新生力量,更要克服輕視勞動、無視勞動和功利化的勞動價值取向,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在實現自我發展進步的同時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廣大青年要自覺奉獻青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多作貢獻。青年時光非常可貴,要用來干事創業、辛勤耕耘,為將來留下珍貴的回憶。”[11]

新時代服務性勞動教育要培養廣大勞動者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引導個體在幫助他人、服務集體中培養服務意識,通過參與不同類型的服務性崗位和公益性活動豐富服務技能、提升服務本領,在實踐中提升社會責任感,培育良好的社會公德,共同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二)科學社會主義視域下的服務性勞動教育

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視域下的勞動是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勞動本質的復歸的理想勞動狀態,是建立在生產資料極大豐富,生產力發展水平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勞動。開展新時代服務性勞動教育,培養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服務精神,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理想社會狀態的實踐性靠攏。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之初就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主義社會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具體描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表征,“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一方面不容許階級繼續存在,另一方面這個社會的建立本身為消滅階級差別提供了手段……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地和有計劃地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3](P308-309)。相比于共產主義社會中不再需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的狀態,當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們還沒有辦法實現,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追求這一理想狀態,而服務性勞動教育可以有效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通過處于不同領域的勞動者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服務性崗位和公益性活動,有效緩解社會矛盾,營造和諧共生的服務性社會,是向未來社會理想勞動者品質的靠攏,是對未來社會理想勞動狀態的致敬,也是進一步邁向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有效實踐。

猜你喜歡
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97国产在线播放| 九色91在线视频|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手机在线|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波多野结衣二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日韩a级片视频|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a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新AV天堂| 欧美精品xx|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伊人无码视屏| www.91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1区| 亚洲a级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毛片视频网址|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一级片网址| 91亚洲视频下载|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视频影院|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啪啪啪亚洲无码| 色婷婷啪啪|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欧美在线| 性视频一区| 久草视频中文| 五月婷婷精品| 九色综合视频网|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伊人蕉久影院|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久久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