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喬楊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于這一難點,教師應更好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將所學技能轉化為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四種教學法。
一、情景教學法
脫離實際語境的語法教學是無意義的,所以筆者主張創設一定的情景進行語法教學。只有將語法知識在情景中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活化所學的知識,也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和理解能力。
所謂情景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獲取技能,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筆者在教學正在進行時、過去式時都采用了此法,效果頗佳。例如,在教學現在進行式時問學生:What can you do?學生答:I can play the violin. 接著筆者說:Please play the violin.學生就按要求做起了動作,筆者隨即說道:Oh,you are playing the violin. 并將此句話呈現在黑板上,其中are playing用紅色突出。反復創造類似的幾組情景。學生看著紅色突出的板書,結合剛剛創設的情境就明白了七八分。教師順勢介紹:is/am/are加ing表示正在發生的事或動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正在進行時”。在教學過去式時,筆者故意不給時間讓值日生擦黑板,上課時筆者問:Who is on duty today?值日生自然而然地站起來說:I am on duty today.接著筆者說:You should clean the blackboard.在學生上來擦黑板時筆者會適時問:What is he/she doing now?等他擦完黑板回到座位時,筆者問道:What did he/she do just now?學生知道怎么回事,但不會說,此時適時點撥:He/ She cleaned the blackboard just now.其中cleaned用紅色突出。并介紹:動詞后加ed表示這個動作已經過去了,在英語中叫過去式。從課堂現場反饋來的信息,學生掌握的效果良好。
二、兒歌教學法
英語兒歌,因其充滿童趣,富有動感,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美,朗朗上口等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所謂兒歌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英語語法時將較難的語法規則或現象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在教學be動詞的用法時,將它歸納成兩句順口溜式的兒歌:我用 am,你用 are,is在用他,她,它時,單數用 is,復數要用are 。學生碰到be動詞時一下子就感覺很輕松,很自信了。在教學正在進行時的句型時剛開始學生總是忘了在動詞后加ing,于是將它編成一個rhyme:Doing,doing,what are you doing?Running,running,Im running.并讓學生自主替換里面的動詞。一下子就將乏味的語法現象變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了。學生的興趣迅速被提升起來,其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語言兒童化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總是能聽到一些教師抱怨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水平差,將責任歸咎于學生,這對學生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教師是在推卸責任。學生整體和個體之間確實存在差異,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教師如何讓學生能聽懂你所講的知識,真正理解你所教的內容。這就需要英語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用孩子聽得懂的兒童化語言組織教學。兒童化的語言是指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將那些專業用語化解成小學生能聽懂和能接受的兒童語言。
筆者在教學物主代詞時,就告訴學生所謂物主代詞是人稱代詞中含有“的”的,比如你的,我的,她的……這些就是物主代詞。而講到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的區別是,更是簡單地將它歸納成三句話:①名詞性物主代詞等于相對應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加東西。②名詞性物主代詞后不能加東西。③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后必須加東西。
四、實踐歸納法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往往教師口干舌燥,費盡周折,不辭辛苦地講了許多,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只顧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過程。而歸納法能使教師在講語法時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把抽象的語法利用典型例句變成積極充實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會日趨提高。
此法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學習實踐將一些語法現象歸納成“往往”現象(“往往”即大多數情況成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要肯動腦,多動腦,多積累,多總結,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課堂將會變得趣味無窮,學生才能每天學得輕松一點,每天都能進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