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飛虎

隨著“丁零零……”的下課鈴聲響起,緊張又有序的新學期迎來了第一個周末。
在和孩子們揮手說完“再見”,有幾個孩子突然回過頭來問道:“老師,如果明天我也在家讀書,黑板上的桃子會長高嗎?
桃子怎么會長在黑板上、且能長高呢?事實上,此處的“桃”只是幾塊桃子模型磁鐵,它們是我在課堂上用來給學生加分的教學用具,以督促孩子課外閱讀。
我認真地跟孩子們說:“黑板上的桃子需要讀書的養分,哪組小朋友要是回家認真讀書,哪組的桃子就會自己長高。而且你們讀書越用功,桃子長得就越高。”小朋友全都信以為真,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周末,我向家長們打探孩子的閱讀情況,得到反饋信息后,悄悄地把相對應組別的磁鐵桃子一格格地提升。
當想到桃子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長高后,他們個個興高采烈,對閱讀也慢慢有了興趣。有的回到家拿起了繪本,有的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一起讀書,有的自己講起了故事。周一來到班上,他們一個個來到我面前,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閱讀成果。
是的,看著他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知道自己撒了一個謊,“騙”了他們。
作為一名從教者,我聽到很多人說“好老師都是‘騙子’”這句話。我想這句話要表達的是,老師要懂得運用善意的謊言,鼓勵學生發揮特長,自信向前。
已故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在回憶自己的成長時,說起了這樣一段往事:高中時,有位老師邀他去家里吃餃子,林清玄高興得眼淚都掉了下來,感覺自己得到了老師的重視。不僅如此,老師還告訴林清玄,他教書50年了,可以用生命保證林清玄將來一定會成功。這句話極大激勵了林清玄。
后來林清玄才知道,全班每個同學都去老師家吃過餃子,老師對每個同學都用生命保證過。這只是老師給予他的鼓勵。可他內心的種子卻早已被喚醒且開了花結了果,他也用自己的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此說來,做個合格的“騙子”也是有講究的。老師自身得有愛的底線,這份愛是建立在對每個學生都信任并了解的基礎上。
有著40年教齡,出生于教育世家的美國學者皮爾斯覺得,老師更像個“演員”。她在《每個孩子都是冠軍》的演講里說道:“班上總是會有那么幾個讓你焦頭爛額的學生。老師們需要變成偉大的演員,讓每個孩子感覺到老師的喜愛,這是老師的責任。”
其實,演員也好,騙子也罷,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教師本身。在拉近和孩子的距離、達到心靈的溝通交流這一過程中,為人師者該有的模樣不能忘卻。如此,我們才能以愛之名,行愛之實;以愛為支點,撬動起孩子的個性發展。
盡管漸漸長大的他們,終有一天會識破老師曾經的謊言,可是他們也會懂得老師于教育的赤誠用心。因為這也正是至圣先師孔老夫子的有教而無類,因材而施教:人有貧富、智愚、善惡之類,惟就教育言,則當因地因材,感而化之,不復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