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紅娣 劉水莉
廣州市花都區婦幼保健院 (胡忠醫院),廣東廣州 510800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患者在妊娠之前無糖尿病,妊娠后出現了血糖異常,并發展為糖尿病[1-2]。據統計,全球GDM發病在妊娠期婦女中占17.5%,不但對孕婦的身體狀況造成影響,同時,還增加胚胎發育不良、新生兒畸形、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3]。但是目前對GDM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文獻報道,其原因可能與患者對GDM對自身及胎兒的危害、GDM干預的重要性等認識不足有關[4]。因此,本研究對我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納入的GDM患者實施了反饋性健康教育聯合多媒體技術,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GDM患者11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化分組法分為對照組(56例)和觀察組(56例)。納入標準:兩組均滿足GDM診斷標準,即在24~28孕周的空腹血糖≥5.1mmol/L;患者具有良好溝通能力;患者均為單胎妊娠,未出現妊娠并發癥。其中,對照組年齡27~42歲,平均(33.3±3.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32.14%),高中21例(37.50%),大 專 及 以 上17例(30.36%);孕 齡24~27周,平均(25.6±1.4)周;體重57 ~73kg,平均(65.34±7.26)kg;空腹血糖5.17~6.85mmol/L,平均(5.93±0.42)mmol/L。觀察組年齡26~42歲,平均(32.9±3.7)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28.57%),高中22例(39.29%),大專及以上18例(32.14%);孕齡24~28周,平均(25.8±1.6)周;體重56~72kg,平均(65.14±7.18)kg;空腹血糖5.1~6.7mmol/L,平均(5.66±0.45)mmol/L。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孕齡、體重、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另給予反饋性健康教育聯合多媒體技術。
反饋式健康教育:組建健康教育小組,包含護士長和主管護師,給GDM患者全面、系統的講解完健康教育知識后,請患者重復本次的教育內容,如詢問患者“您能在說一遍GDM加重的危險因素嗎?”“對于GDM孕產婦在飲食方面需要特別注意什么?”等,對于患者回答正確的內容應進行肯定,回答錯誤要立即糾正;對于沒能理解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患者,宣教人員應分析患者不理解的原因,進一步采用更易理解的方式溝通,直到患者理解;并再次評估掌握情況。教育頻率為每周2次。多媒體技術:將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制成圖片、視頻、動畫及音頻的模式傳遞給患者,每周2次。
隨訪1個月后,分別觀察兩組以下指標情況:(1)GDM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GDM基礎知識、血糖監測方法、飲食注意事項、合理有氧運動),每個項目包括4題,每題5分,總分≥15分表示掌握良好。(2)血糖監測:測量空腹狀態、三餐后2h及晚上22:00點檢查患者血糖水平。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對GDM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GDM相關知識掌握狀況均明顯提升,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GDM相關知識掌握狀況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個月,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比較(±s,mmol/L)
組別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干預前 干預后 t P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5.4±1.5 4.3±0.5 4.200 <0.001 8.6±2.3 5.5±1.6 15.296 <0.001對照組 5.3±1.3 5.0±0.7 9.562 <0.001 8.5±2.4 6.4±1.9 10.144 <0.001 t 6.245 2.408 4.817 3.991 P 0.044 0.019 0.09 <0.001
多數GDM患者并不能意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的重要性[5-6]。傳統的健康教育僅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指導,不對患者理解的水平進行評估,因此,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并不好[7-8]。本研究對我院GDM患者分別進行了常規護理與常規聯合反饋性教育及多媒體技術,研究顯示,反饋性教育聯合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提高患者對GDM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原因可能為反饋性教育是一種雙向的信息傳遞模式,在對患者進行GDM健康教育后還會近一步考察患者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確保了患者能夠正確的理解宣教的內容,使患者意識到了護理干預對GDM的重要性[9-11],另外多媒體技術能通過圖像視頻或動畫的動態演示,解決了口頭和文字教育的傳統刻板模式,加深患者對GDM的認知,也促進了患者更好的理解教育的內容[12-13]。研究還顯示,反饋性教育聯合多媒體技術降低了血糖平均水平,可能是反饋式健康教育激發出患者自我學習的興趣和內在潛能,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和主動性,加強了血糖水平的控制[14-15];同時多媒體教育可以做到循環播放,患者還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內容,避免了護理人員因學歷水平、表達能力不同導致健康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弊端,使健康教育形式更加規范化和專業化[16]。
綜上所述,反饋性健康教育聯合多媒體技術能夠明顯促進GDM患者對GDM相關知識的掌握,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