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國帥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100091)
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作為新時代黨和國家的集體智慧結晶和最高理論成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思想內容、理論品質、現實關照和價值意義四個層面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下中國的集中展現,對于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意蘊。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其內容廣博、結構嚴謹、開放性強,充滿著真理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創新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原則和觀點,很好地繼承與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容,占據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理論高地。
1.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地、辯證地、歷史地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回應當代中國發展問題,從而把握和創新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2]其包含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事物矛盾運動的原理,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原理,認識與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等等,科學把握和運用這些哲學原理是中國共產黨人“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這一“本領”,如運用世界統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3]的論斷,運用事物矛盾運動的原理作出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發生了新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成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運用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原理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樹立新發展理念的思想,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原理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等等。這些理論觀點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來回應和求解當代中國現實問題而得出的結論,其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思維品質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在現今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社會主義事業,要以這些方法作為思考問題的基本要求,作為理論創新的思想前提。
2.將科學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從本質上結合起來,從而堅持和強化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作出的理論回答很好地堅持和強化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其中,“八個明確”是認識遵循,指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主要矛盾、總體布局、戰略布局、改革目標、法治目標、強軍目標、外交要求、本質特征、制度優勢;“十四個堅持”是實踐遵循,指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奮斗目標、發展動力、發展理念、各領域各方面建設要求。這些基本遵循滲透著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長期性、無產階級專政必要性、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重要性等的原則要求,是科學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實際在本質上結合、于深層中互動的創新成果,其有力地堅持和強化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在現今時代的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重獲生機與活力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事業有力推進和深入人心的過程,堅守基本原則才能保持政治本色,貫徹基本原則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不斷在新世紀開辟前行道路。
3.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代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問題,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觀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本質,指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弊病,探索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和消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提供了科學指導。其發現的剩余價值規律、商品生產規律、商品交換規律、貨幣流通規律、價值規律、分配規律等至今仍具重要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建設進行經驗總結,結合新時代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推進理論創新,提出了“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等等”,[2]這些創新成果實質上是黨和人民將社會主義的制度和原則與資本和市場成功結合的產物,是中國有效利用資本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結果,既體現了政治經濟學的思想觀點,也展現了中國社會在駕馭資本的過程中建構自身現代性的創新實踐,是有著中國特色、堅持了社會主義原則、吸納了資本主義有益經驗的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邁向新階段的理論標志。
馬克思主義具有內容體系上的科學性、價值取向上的人民性、現實關照上的實踐性,這些理論品質是馬克思主義區別于其他思想學說的顯著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遵循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同時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特殊規律,在堅持群眾史觀的同時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同時開拓中國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從而很好地堅持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捍衛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精神圣地。
1.堅持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內容體系,在科學性上實現從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到中國社會發展特殊規律的發展。科學性作為根本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支柱。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人類社會進步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現實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遵循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立足當代中國發展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體現中國社會發展特殊規律的思想觀點,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2]等等。這些思想觀點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同時也把握了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在堅持歷史發展動力論、無產階級專政論等基本原理的同時,對唯物史觀的民族化、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進行了積極探索,從而進一步彰顯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品質。
2.堅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取向,在人民性上實現了從“人民主體”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人民性作為核心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追求,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馬克思主義蘊含著豐富的“人民主體”思想,認為廣大無產階級既是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價值主體,也是推進這一革命運動的實踐主體,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要以打碎無產階級大眾身上的鎖鏈并解放全人類為目標,為此,要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群眾史觀,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動社會變革和社會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體”觀,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4]“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2]等等。“以人民為中心”既是對黨的初心的堅守,也是對黨的宗旨的踐行,其生動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品質。在新時代,要以維護和實現人民利益為中心,以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中心,要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不斷使“人民主體”思想在理論形式上有新表述,在具體內容上有新內涵,始終堅持和發展人民性這一品質。
3.堅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現實關照,在實踐性上實現了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到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拓展。實踐性作為特殊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現實關照和發展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人民性蘊于實踐性之中,通過實踐性來體現和實現,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根據唯物史觀而知,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所以共產主義者要積極進行革命實踐以解放生產力,積極進行生產實踐以發展生產力,這些觀點對于指導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確立和發展并非一勞永逸、朝夕可成,而是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漸完善的,其本身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和強烈的現實意識。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強起來”不僅指經濟的高速發展,還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各領域、全過程的發展完善。為此,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統籌全局,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并且形成了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大領域的總體布局,在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民主政治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完善、中華文化的弘揚、民生問題的解決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真正在實踐中深化思想認識、推進建設偉業,從而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情懷和實踐性品質。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事業需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實現,這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具有強烈的現實關照,始終強調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在馬克思主義誕生至今的一百七十余年時間里,其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實踐不斷深化和突破,在19 世紀、20 世紀、21世紀呈現出具有不同主題和特征的現實關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使命與任務進行了求索和詮釋,對于推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在不同世紀的發展具有內在共性,亦具有時代個性,在19 世紀和20 世紀完成了不同的使命與任務。馬克思主義蘊含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指導工人階級進行革命斗爭,奪取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實踐理路。整體看來,“如何認識資本主義、怎樣推進革命實踐”貫穿19 世紀、20 世紀和21 世紀,是馬克思主義自始至今而未改變的使命與任務,這是由一直存在而未解決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決定的。此外,馬克思主義在19 世紀、20 世紀和21 世紀的使命與任務在根本旨趣一致的同時又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感和進步性。其中,19世紀馬克思主義完成的使命與任務是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想與國際工人運動相結合,喚起了廣大無產者的階級意識,形成了領導革命實踐的政黨組織,取得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勝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初步展現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偉力。其主要理論形態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和發展的經典馬克思主義,主要實踐表現是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在地區范圍上限于歐洲資本主義國家。20世紀馬克思主義完成的使命與任務是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到多國的確立,雖然后來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但這并不能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其主要理論形態是列寧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實踐表現除了革命斗爭還有社會主義建設,地區范圍也從歐洲擴展到全球。19世紀和20世紀馬克思主義完成的使命與任務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教訓。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使命與任務具有不同于19世紀、20世紀的內容和特征。在21世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整體向好的基本特征依然存在,同時也應看到,21世紀與19世紀、20世紀相比具有許多新的時代特點。一方面,各國之間的政治互動、經濟合作、人文交流、安全對話等相比以往更加頻繁,整個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趨勢和特點十分突出和明顯;另一方面,一些世界難題層出不窮,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難題和挑戰。整體看來,當今時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較量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激烈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共存。時代特點與政治形勢共同決定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使命與任務是要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大潮以推動人類進步與共同發展,立足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與實踐以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通過不斷贏得與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以推動世界歷史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轉變。其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一是其主要理論形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是其實踐表現由革命斗爭變為合作競爭,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也大大加強;三是其現實關照超出了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國家,更加注重和致力解決世界共同難題。準確把握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使命與任務的內容和特征是科學認識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闡釋與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具力量、最有生命的思想路徑,這是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獨具的巨大實踐成就和偉大理論創造決定的。具體看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世界之問,其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樹立以義為先、義利兼顧的新型義利觀,推動國際社會朝著穩定繁榮、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其勾畫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用自身理論與實踐的巨大成就回答了經濟文化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怎樣迅速發展、如何更好地建設和實現現代化等重大問題,從而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使命與任務進行了積極求索和有力闡釋,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馬克思主義曾深刻地改變了世界和中國,為人類社會進步和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其具有非凡的價值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今時代繼續發揮重大價值和巨大影響的理論載體與思想依靠,其蘊含著豐富的價值信仰內容,集中體現著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昭示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廣闊天地。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不斷展現出巨大真理力量,其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影響著世界的未來走向。1848年《共產黨宣言》問世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無產階級有了自己的科學信仰和思想武器。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發展到新的階段,社會主義思想逐漸成熟、力量不斷壯大,先后取得了巴黎公社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等諸多革命的勝利,無數勞苦大眾和被壓迫民族得到解放,諸多國家從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走向獨立,社會主義國家得以建立和發展,這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歷史走向。當今世界處在和平與發展的大潮之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并存共處、競爭合作,這種局面的形成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結果。中國在當今世界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進步需要中國,中國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陣地和主平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旗手,其作為當代中國現代化發展理念和思路的集中展現,內蘊的現代化訴求是一種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嶄新的發展之路,是一種對西方啟蒙現代性、經典現代性、后現代性的超越,這詮釋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情懷和價值關懷,是馬克思主義繼續在當今時代深刻影響和改變世界的思想依靠。
馬克思主義自五四運動以來逐漸影響中國,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命運,鑄就了中國的輝煌今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欺凌,中國人民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至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被奴役和壓迫的歷史才開始終結,中華民族復興的天際才露出一片曙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華民族站立起來并富裕起來。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當代中國發展實際,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帶領中國人民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砥礪邁進,使中華民族不斷強大起來。可以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一百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不斷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指導中國實踐,不斷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推進中國現代化事業、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使命任務,亦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新時代繼續推進的實踐動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這一時代課題作出了科學回答,其規劃了到本世紀中葉分兩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使國家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發展目標更加具體,發展路線更加可行,提出了“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之問,使國家現代化的任務重點更加突出,實踐部署更加成熟,各方保障更加完善,從理論上承載起了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的現實關切,是馬克思主義繼續在當代深刻影響和改變中國的理論載體。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對世界和中國的偉大貢獻使越來越多的人信仰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思想理念的演進、黨群關系的發展、黨員隊伍的壯大等都有力說明了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其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2]強調保持戰略定力,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堅定“四個自信”,從根本上說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自信。這些豐富的價值信仰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科學結論,有著深厚的理論根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信仰而具有的巨大感召力和時代價值性,昭示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廣闊天地。
整體看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占據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理論高地,捍衛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精神圣地,拓展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實踐空地,昭示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廣闊天地,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意蘊。著眼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未來,必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