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李軍燕 李欣諾 周乘風(通訊作者)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理學院 方子強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興起的新型社會經濟發展形態。近年來,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與崛起,各類農產業、工業產業相繼與數字經濟進行轉型升級和協同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經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2020年4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推動“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強調了構建多層次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加速企業轉型、建立數字化經濟生態、強化數字化轉型服務等。
2020年3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活動》,文件中強調了夯實數字化平臺功能、推動中小型企業實現云服務與數字化服務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李樸民表示將持續完善數字化經濟相關的政策文件,以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前景寄予重視和厚望。
習近平總書記也表示我國正處于信息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國將高度重視數字經濟。
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是高度重視的,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也出臺相應政策以推動數字經濟建設、護航數據安全、健全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
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下,我國許多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如傳統零售行業、農業、工業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都使這些傳統產業得到了高質量的發展。數字化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經是各個產業實現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傳統會展行業目前正面臨著巨大挑戰,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協會(CCPIT)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7》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會展展館數量、展出面積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展館的利用率卻在逐漸下降,導致了展館資源的極大浪費。
目前消費市場上消費人群更加的年輕化,但是傳統會展業的經營理念與年輕觀眾不太相符。年輕觀眾越來越青睞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的服務。同時2020年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讓人流量較大的展會無法適時開展。
改革開放40年,云南省銀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其中,組織體系建設是改革中最基礎和重要的一環,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云南省銀行業組織體系改革創新取得諸多成果,健全的組織體系逐步建成。
傳統線下的會展業因為疫情影響受到了巨大沖擊同時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當前傳統會展業結合數字經濟背景實現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各個行業在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后實現高質量發展,結合數字經濟的轉型也是大勢所趨。綜上所述,研究數字經濟背景下,會展業的轉型升級方向與途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與經濟意義。
關于我國會展業的發展路徑與策略方面的研究,已有許多國內學者針對不同地區或其他產業協同發展方面做出了相應的研究。
胡曉曼(2019)分析了江蘇打造世界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已經具有足夠的展館數量、展館質量基礎、存在承載力強大的硬件平臺、會展業規劃性不高、專業人才儲備、總體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提出以PPP等模式強化會展基礎措施、培育拓展會展產業鏈等相應對策建議[1]。
陳海盛(2019)對杭州會展業發展路徑進行探究分析,杭州會展業的發展存在管理體制權責不明、會展質量、市場化程度等問題,并針對杭州會展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提升杭州發展業與國際化程度、加快培育會展專業人才等發展路徑[2]。
以上兩篇文章分別從地區出發,結合地區會展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地區的相關優勢給出了地區會展業的發展路徑。也有學者研究在其他領域背景下會展業的轉型發展路徑或與其他產業相結合的協同發展路徑。
沈曉夏、唐明貴(2019)以貴州為例,探索了全域旅游背景下會展與旅游產業以“會展+互聯網+旅游”“會展與旅游深度融合”等模式,符合地方特色發展的會展業與旅游業協同發展路徑[3]。
郭章英(2009)以義烏為例,通過分析旅游業與會展業的互動基礎,在大方向上總結了外推關系模式、聯動發展模式、空間發展模式等六種旅游業與會展業協同發展模式并進行實證研究,提出了如產業互動、在營銷上加強合作等六種措施[4]。
聶菁(2019)也從“互聯網+”的背景下,提出了“線上+線下”的雙線模式創新、信息化智能管理創新等發展業創新發展路徑[6]。
數字經濟方面,我國對于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各個行業產業的發展路徑、優化策略、轉型升級的相關研究非常豐富。龔月(2020)研究了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通過“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優勢新興產業的優化產業結構策略[7]。張智越(2019)結合數字經濟,提出了從“一帶一路”國際區域合作和高鐵時代國內區域合作等發展策略對廣西制糖工業的影響與經濟轉型的研究分析[8]。
綜上所述,國內文獻主要從會展業與相應產業協同發展、數字經濟與產業經濟相結合為主。但鮮有學者以數字經濟為背景研究我國會展業的轉型發展。目前我國會展業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同時數字經濟在21世紀蓬勃發展,研究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會展業的轉型升級對我國會展業與經濟發展都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與現實意義。
對于會展業而言,會展業對于展會的整體規劃比較高,需要會展籌備人員具有較強的策劃、對接、文案、組織、運作、設計等諸多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會展的銷售人員具有一定的外語言能力應對國際大型展會溝通問題。
策劃與運營人員需要有一定的國際貿易能力、經濟貿易知識儲備,用以根據不同的商業展會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方案,更好的對已有的會展和商業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和優化調整。并且策劃人員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營銷能力,能根據不同的展會對不同的目標群體有針對性的進行精準化營銷,使得商業展會利益最大化,這同時也是商業展會的核心目的。但是我國會展行業人員專業能力并不達標,其多為中途轉行進入會展業,導致專業水平層次不齊,高層次、高素質的會展專業人才儲備稀缺。
傳統展會以線下展出的形式進行,通過實地展出的方式能夠讓觀眾更加真切的體驗展出。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各類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崛起,讓我國經濟發展從傳統經濟到數字經濟進行了升級轉型。讓觀眾群體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這導致傳統的商業展會流失了巨大的人流量。
同時,我國的會展展館數量較多,但線下會展變少,根據中國貿促會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7》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展會的分布不均勻,展館的總體利用率較低。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實體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傳統的會展業也不例外,連續多月無法進行線下展會。
硬件基礎設施的投入是辦好一個展會甚至是整個會展業發展的基礎。首先較為缺乏的是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所需的硬件平臺,我國僅在深圳、上海、山東等地具有較大的室內展出面積的展覽廳,同時反映了我國會展業地區發展不均衡。另外展館的無線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等基礎區域網絡構架覆蓋面積小,可用率較低。隨著人工智能(AI)、AR技術、VR技術的發展,但展會對AI、VR等機器設備普及還不夠完備。
會展業應該結合數字經濟的背景,展會和展館要成立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化平臺。并在一個數字化平臺上公示展會或展館的相關信息,這有利于會展觀眾了解會展信息,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參展、讓觀眾更具有選擇性的參加平臺,提高會展觀眾的有效數量與質量。
同時,通過信息平臺在網絡上吸引更多的會展商進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在信息平臺上也可以收集觀眾用戶的年齡、職業、參展目的、地區等信息,來對觀眾用戶做數據畫像,通過這些數據與各個展會的性質、規模等因素進行數據分析,探究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等觀眾消費者對不同展會的需求度。同時還可以在信息平臺檢測出觀眾停留位置、停留時間、行進路線,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算法進行研究,并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給予相應的商品來提升展會的商業性與商業價值。
類似性質的展會,意在同各個展會達成友好合作協同發展。在展后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對展會中存在的問題、客戶需求等讓觀眾作出評判。并且在展會后將所有數據進一步的分析,來對商展中存在的展商位置布局、展商類別性質進行優化、會展服務水平等諸多發展進行優化,提高展會的辦會水平,讓觀眾有更加良好的展會體驗,針對布局做出調整,優化提高展位的利用率等。
同時,需要個性化的推薦展會商品,并且將用戶需求數據與會展商進行共享,促使會展商優化產品,淘汰劣質產品,形成良好的市場氛圍與體制,促進會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總而言之,通過建立數字化的信息平臺獲取到觀眾的相應數據,可以對整個會展業的優化、整合資源都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通過信息平臺也可以讓展會或展館在網絡上獲得更大曝光度與知名度。
由于傳統會展業的人員流失,數字化經濟背景下使會展觀眾分流到線上平臺。傳統會展業需要向線上進行轉型,實現線上的會展模式。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傳統的線下展出,線下展出具有其線上會展模式無法彌補的優點,但也受到很多局限,例如天氣、地區等,甚至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會展業的線下展出長期無法進行。所以有必要通過短視頻、互聯網、直播平臺進行線下的會展,這樣既可以使展會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又可以讓觀眾非常輕松的參與展會。針對更加年輕的觀眾,其更愿意接受線上形式的展出。通過線上的展出可以更好的獲取數據,如實時的觀眾數量、熱度、經濟效益等。線上展出還可以與會展商達成更加長期的溝通合作。
要想實現良好的線下展出,建立數字化的信息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平臺與線上會展的展出模式是密不可分的。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以虛擬展會的方式對展會進行模擬,提高與會展商的合作效率,剔除不合適的項目,優化整合出更優秀的項目,提高展會的利用率,并對模擬的展會存在的問題提前解決,以提升展會的容錯性,確保展會的高質量進行。
目前,會展業業內的人員綜合能力素質不高,會展業缺乏在策劃、組織、設計等專業技能強的會展人才。首先對于會展的相關公司,需要對不同類型的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企業需完善優化相應的人員培訓機制。
另外依托高校教育招攬人才,讓高校中學習國際貿易、會展相關專業的同學盡可能地轉化到與所學對口的會展行業中。高校可通過社會實踐、實習等方式給高校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實踐機會,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會展業中。
在實踐過程中,讓會展行業中的資深人士授予行業經驗,培養學生的職業與專業素養。高校也需要提高相應課程的授課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由于需要建設數字化信息平臺與線下展會的模式,會展業還需要招攬從事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為在數字經濟下會展業的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已經衍生出了許多如服務機器人、VR眼鏡等設備服務消費者。會展業應與時俱進,加大在人工智能方面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智能機器人給予參展觀眾咨詢、導購等服務,這同時也彌補了會展服務人員服務不高的問題,通過VR與AR技術,給與參展觀眾更加真實和豐富的參展體驗,同時還可以使參展觀眾更加年輕化,這是解決參展觀眾年輕化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