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素平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由文秋芳主導提出(金珊珊 2019),其理論來自“輸入驅動假設”“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它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該理論下的寫作教學包括產出任務、輸入材料和進行評價三個環節。產出任務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即明確主題和目標。輸入材料是教學的主體和重點,即提供素材,提煉方法,進行寫作。進行評價是教學的總結和提升,即多元評價,師生互動,提升作文水平(樸聰慧2019)。經過教學實踐證明,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優化?;诖?,立足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際,結合《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 4 Task教學實踐,總結該理論指導下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的第一環節是課前的情境創設,明確任務。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其在寫作語境的幫助下形成最佳心理舒適區,將寫作經驗與情境提供的語境進行圖式連接,為寫作作好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
如,教學中,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關于生日派對的視頻,其中的一段視頻是全班集體過生日的片段,通過觀看與生日派對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確定寫作話題作好鋪墊。其次,教師通過問題“When’s your birthday?Do you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設置任務,并聯系教材,立足文本,繼續創設語境,設置問題:(1)Where will you have the party?(2)What food will you have?(3)Who will you invite to your party?(4)How will you invite your friends to your party?學生根據實際生活經歷,聯系文本暢所欲言,通過發散思維,調動寫作積極性,通過想象和聯想,在腦海中勾勒生日派對的場景,為下面的活動作好鋪墊。最后,教師再次呈現生日派對相關場景,引導學生回答開放性問題“Who are you going to invit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教 師 總 結 :“If you want to invite your teachers to your party,you should write them an invitation letter.It’s a polite and formal way.”在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驅動中,學生認識到寫邀請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寫作主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被充分調動。
良好的寫作語境是開展良性寫作教學的前提。在適宜的環境中,寫作不再是教學的核心,而是圍繞主題進行創作的手段和平臺,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被激發。需要指出的是,在情境的創設上,一方面要圍繞寫作主題展開,另一方面是主題的選擇要盡量貼近文本、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學校、特長、業余生活、社會熱點話題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形成語篇意識。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英語寫作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是輸入材料,即促成環節。該環節要求教師根據產出的任務提供寫作素材。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源和素材確定輸入材料后,選定合適的方式對材料進行加工,從中獲取語言、語篇等方面的信息。在對輸入材料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后,學生可確立主題,明確立意,對文章進行整體布局,選擇合適的寫作手法,完成寫作活動。
如,教學中,首先,教師展示蘇資(Suzy)一家籌備派對的視頻,并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回答:(1)Where and when is Suzy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2)When will the party start?(3)What can we do in the party?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素材和方向,使他們從中了解到邀請信的主要內容和框架,建立起寫作的整體意識。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完成邀請信的提綱,關鍵要素包括Time,Address,Who to invite,Starting time,What to eat and do等,并引導他們回顧寫邀請信需要用到的重要句型,如“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a party.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at my party.”等。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復習重要詞組prepare...for...和plenty of,為寫作作鋪墊。最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材料提取信息,分組討論如何從朋友家到達自己家,畫出簡單、明晰的地圖,并就聚會的細節進行詳細的討論,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輸入材料進行分析,結合筆記內容和寫作提綱完成初稿。
結合所設置的任務,教師選擇與之相關的材料,學生根據教師的點撥和指導從材料中獲得了關于文章內容與結構、選材與組織等方面的信息。產出導向法提倡,當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提供合適的材料,引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對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需要注意的是,輸入材料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便于他們進行模仿,符合其語言習慣,讓其在教師提供的輸入材料中獲取最多的信息。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是多元評價,即作文修改、反思和提升的過程。評價包括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即時評價是對學習過程作出的評價,延時評價是學生提交文章后,教師、師生、生生互動的評價。即時評價的目的在于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引導其糾正。延時評價是傳統寫作教學的主要評價方式,以書面評價為主。產出導向法理念下的評價強調師生以評價標準為依據,進行共同評價(郭慧瑩、傘雨晴 2019)。
如,教學中,首先,教師提供評價標準,要求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先進行自我修改和評價。評價標準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時態是否正確、拼寫是否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完整、內容的表述是否簡潔等。用問題清單引導學生對照標準進行修改。其次,教師在學生自我修改后,選取修改相對成功的學生文章,對照評價標準進行示范評改,然后用即時投影的方式實現示范修改作文的互享和互評。學生依照教師提供的修改方式和修改范例,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生生互改。最后,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生生評價結束后,選取優秀的作文進行現場范讀。依據評價標準,立足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有效彌補教師批改和學生互改的不足。
學習寫作和提供評價標準是進行評價的基礎,教師通過認真引導學生學習評價標準,使其知曉評價的方向和準則,避免盲目評價帶來的不確定性。教師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進行二次修改,彌補了學生自己修改的不足,提升了修改的標準,提高了作文的質量。通過優秀作文的范讀和展示,化抽象標準為具體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寫作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只能對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針對此現象,教師可以將作文進行分割,對學生作文中精彩的用詞、段落、句子、手法等進行特色化展示,盡量使評價輻射的范圍更廣。
產出導向法理念下的英語寫作教學的主要特色是通過創設情境、發布任務、提供素材激發學生應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意識,并糾正語言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輸入、任務驅動和選擇性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傊?,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基本上能夠使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寫作訓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加深此方面的研究,切實提高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