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徽縣支行 楊杰
從2015年國務院決定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來,其市場規模逐漸增大,取得一個較好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電商交易規模達17050億元,同比2017年交易市場規模12448.8億元相比,增長了將近37%。
由于農村電子商務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行業,并且我國各金融機構對于專門服務農村的金融產品相對較少,農產品行業相對其他行業來說,獲得的收益少、投資回報周期慢且長,因此,農村電子商務在獲得金融支持方面比較困難。
1.2.1 傳統金融機構支持現狀
中國銀監會表示不會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并且還要將以前的農村合作銀行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共有農村商業銀行557家,湖北、江蘇、安徽、河南、湖南都超過40家,以及未整改組合的農村信用合作社1000多家,基本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縣、鄉、鎮、村。農商行和農信社的機構網點多、受眾大、服務便捷,成為農民了解金融的首要途徑、首選的金融機構。農商行和農信社也在一直堅持走覆蓋范圍持“三農”的道路,提供給農民小額信貸、支持農民小微企業的發展,貫徹國家精準扶貧的戰略方針。
農業銀行在扶持農業發展中作出巨大貢獻。截至2019年3月20日,農戶貸款余額3486億元、貸款戶數達到327萬戶,年初以來累計發放貸款997億元、支持農戶92萬戶;其中惠農e貸余額2404億元,比年初增加418億元、增長21%,同比增多311億元,線上審批辦貸金額達到1038億元。農業銀行利用大數據分析,深入挖掘農戶需求、擴大惠農范圍,就農戶生產資金需求做了充分準備,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
1.2.2 互聯網金融支持現狀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也和網絡結合起來,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農村作為金融業發展緩慢的地區,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給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發展動力,互聯網金融也給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力量。各個電商平臺提供了一些金融貸款支持農村電商的發展。例如,淘寶所出臺的旺農貸,需要貸款的農戶只需在所在地的淘寶網點去進行網絡貸款申請,同時提供相關的資產證明即可發放貸款,對于征信比較好的農村電商從業者,電商平臺還會提高貸款額度。再如,京東電商平臺推出的京保貝,利用京東的自有資產為貸款者提供貸款融資服務,可在短時間內解決農村電商用戶的貸款需求,并且無需擔保和抵押。這些互聯網貸款服務都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戶貸款問題,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幫助。
我國電子商務雖然發展較晚,但是發展迅速,位于世界前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會起到顯著作用,因此國家大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實施了許多政策來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這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村電商發展都有很好的帶動作用,有效地縮小了農村與城鎮的經濟差距。從2015年2月—2019年5月,國家頒布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建議》等28項政策文件,涉及中共中央、發改委、運輸部門等十多個部門機構以扶持農村電商的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新發展的行業,即使在政策支持下迅速發展,但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由于農村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及環境和人文等方面的影響所造成的。大多數農村偏遠、交通不是很便利,運輸成本高;還有金融機構對于針對農村的金融產品種類匱乏;農戶取得信貸的途徑少;對金融信貸認識不足等都影響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雖然相較于以前,金融政策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支持度已經有所提高,但力度仍然不足。從貸款利率來看,2020年最新銀行貸款利率顯示,商業銀行短期貸款年利率4.35%,中長期貸款1~5年年利率4.75%,5年以上4.90%;而農信社的貸款利率與其相同,利率優惠政策低。從融資困難度看,農戶從民間非正規金融機構的融資困難度為66.08%,低于正規金融機構的78.64%。以親友之間、典當行、地下錢莊、貸款公司等進行借貸行為的民間融資具有方便、快捷、靈活的優勢以及救急解難的優勢,比較適合農戶融資需求。但民間金融能力有限,農村地區的經濟僅靠民間借貸金融是無法拉動的,還是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
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個興起時間不久的行業,資金缺口大,然而相對于其他行業財政補貼的供給力度卻不足,這也使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出現疲態。2019年,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53.1萬億元,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190688億元,僅占比12%,農戶貸款難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在農村互聯網信貸金融中,金融機構的供給和農戶的需求存在不對稱的現象。由于金融機構面向農村電子商務的金融產品、融資和貸款都相對較少,而貸款的需求量卻很大。并且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會造成逆向選擇。大的農村企業信用好,銀行愿意為其貸款,而個體農戶由于比較分散,銀行在進行信息核查上難度較大,往往很難知道農戶的真實經營情況和還款能力,長此以往,銀行不愿將大量資金以小額信貸的方式貸出,這就使農戶貸款難、造成資金缺乏,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農村的物流體系基礎薄弱。截至2019年,農村快遞網點覆蓋率雖已達96.6%,但是效率卻不是很高,數據顯示當前中國一般生鮮的損耗率高達25%~30%,而發達國家僅在5%左右。因為農村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農村電子商務網站規模總體較小、第三方物流企業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冷鏈物流供給能力不足,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的運輸,使專業的營銷宣傳方法在農村地區難以施展開來,給農村電商的發展帶來一定難度。
可以形成“政府+金融機構+自主研發農村電商平臺”的模式,幾個方面相互配合是這種模式發展的基礎,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應當起到表率作用。作為主導力量聯合相關金融機構和網絡通信公司自主研發融合地域性特色的農村電商平臺,再推廣到農村地區,對農戶和農村電商平臺都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和支持,吸引農民、農村企業參與農村電商。此外,服務于農村的金融機構也可設置惠農項目,更好地服務于農民的經濟活動。
政策往往是吸引農戶投資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應當承擔起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首要重任,激勵農戶從事農村電子商務事業。由于農村電子商務是新興行業,起步較晚,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經營規模小且分散、風險大、投入多,但回報周期長等經營特點,就需政府制定相應的制度來使農村電子商務系統更加健康、完善。政府還可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財政幫扶,引導市場的資金流流向農村電子商務。政府政策的偏向、資金的投入能吸引其他金融機構看到農村電子商務這一潛力市場,增加資金投入。
金融機構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影響非凡,金融機構政策的完整才能確保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金融產品單一、農村地區信用系統落后和農戶金融意識淡薄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3.2.1 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創新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短缺問題,因此改善貸款、融資環境非常重要。但是當前大多面向農村的貸款程序都非常復雜,貸款門檻高,所以銀行應當改進貸款措施,盡可能簡化貸款材料、步驟。金融機構可設立專門部門和人員管理農戶借貸業務,聯合鄉鎮建立統一的信用評級體系并定期評估農戶貸款、還款能力,為長期借貸便利打好基礎。
針對農村電商貸款抵押物不足的問題,可以進行信用借貸或者以村鎮為單位進行擔保人擔保的借貸模式。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信用評估體系或者建議政府部門設立農村電商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向經營效益較好但缺乏抵押物的農村電商發放貸款,加大對農村電商的貸款支持力度。
3.2.2 拓寬金融渠道,提升金融服務意識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鏈來支持,單一的金融支持只能是杯水車薪,這就需要多樣化的金融支持模式來支撐。對于融資而言,需要政府或者金融機構提供和發展各種融資平臺、融資模式,健全投資、融資體系,為農村電商的資金做好后備力量。一方面可發展短期貨幣市場,例如短期的抵押債券、擔保債券、商業票據等,另一方面那些有資金實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可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通過資本市場的杠桿效應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融資效率和融資規模,形式多樣的融資方式。
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基礎金融建設,大力宣傳現代化支付方式。由于農村人文環境的影響以及經濟相對落后的原因,農戶對于借貸的了解和認識還不夠,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大力宣傳,也需要加強支付風險防護措施,可定期到農村地區開展金融知識普及,通過金融案例、有獎問答、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向農戶宣傳農戶貸款融資。
電商人才的缺失是阻礙電商發展的原因之一。優秀的電商人才和良好的電商經濟環境會形成農村電商發展良性循環,就發展趨勢來看,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刻不容緩,可以從以下兩種途徑進行。
一是引進先進人才。政府可以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來吸引青年人,比如可以選擇一些農村地區和高校作為農村電商發展實驗試點,在扶貧模式、農產品上行模式等方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在實驗基礎上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二是對農村現有的人員進行培訓,政府可以進行農村電商人才引進,針對性地培訓駐村干部和一部分農戶,再由這部分人指導其他農戶,對于在電商中遇到的難題給予幫助解答。農村的相關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投入到建設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和經濟市場的事業中,以村集體名義培育電商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推動農產品經銷的規模化和品牌化,實現農產品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