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技術創新是指蘊含于組織和員工中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通過組織中的研發活動新知識得以產生,從而實現企業的知識積累。從創新協同角度來講,更為重要的是技術創新。在創新協同的各種模式可以看出,組織邊界不確定且模糊,創意可能源于組織外部,技術也可能源于外界,通過戰略聯盟和合作方式技術研發也能完成,來源于外界的企業創新活動需要以企業技創為基礎,否則,企業的發展不可能實現。如野中郁次郎的知識轉化模型,源于企業外的研發和創新,需要企業以現有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在企業內部進行知識分享、內化和轉化,從而形成和轉化為企業的顯性知識。因此,通過技術創新能反映出企業潛在能力和競爭力。
本文認為,技術創新要素要從動態和靜態兩個維度進行研究:動態維度即在企業和員工中以技術知識為基礎的研發能力;靜態維度即附著在企業和員工中的技術知識。
1.1.1 員工負載的技術知識
員工負載知識是與組織競爭力聯系密切的資產,知識管理學者倫斯·巴頓提出公共知識、產業知識和組織特質知識三種組織知識。三種知識專用性漸次增強。其中,組織特質知識是組織競爭優勢構成的重要源泉,主要是組織特質知識以公司獨特和獨享知識。就技術創新來說,組織中員工的知識主要指的是和技術密切相關如生產、研發部門人員的知識。
1.1.2 組織負載的技術知識
與員工個人知識相比,組織也是知識負載的重要載體,作為企業所負載的顯性知識是企業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沉淀和積累的,具有與眾不同的企業個性和組織特質。作為組織競爭力重要源泉的企業,特有資源的組織知識本質上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知識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組織知識比員工知識更重要。
1.1.3 研發能力
從靜態視角分析,本質上,技術創新就是蘊含在企業和員工中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從動態視角分析,技術創新就是在企業創新環境中,以員工研發能力為基礎,充分利用企業信息設施和信息設備,獲得、共享、整合組織知識從而取得創新成果,提升競爭力,實現企業成長。因此,在技術創新中,研發能力是關鍵的動態要素。
為便于定量研究和實證分析,從對企業成長的影響性分析,技術創新的衡量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技術創新的衡量指標
對商業模式分類的方法不同,也導致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理解和觀點的差異。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在其著作《商業模式新生代》中提出了商業模式的九要素結構模型:價值主張、目標消費群、分銷渠道、客戶關系、資源配置、核心競爭力、合作伙伴網絡、成本結構、盈利模式。并且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從其所構建的商業模式九要素模型中提取歸納出四個核心要素:產品、顧客接口、基礎管理和財務因素。
從古典經濟學開始就對企業成長進行了界定和度量,彭羅斯在其著作《企業成長能力》指出:企業的成長性就是企業持續挖掘有利于其成長的企業內外資源,由此達到提升企業的潛在價值。在企業內、外部客觀因素的約束下以及企業發展狀態的影響下,企業的成長性實際上是由企業自身實力所決定,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成長只有通過高效率協調內外部環境、資源和加強協調管理才能實現。
本文所界定的企業成長性是預測和判斷企業未來經營狀況的重要參照,是經營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能充分體現出具有規模擴張、持續發展性和市場占有份額持續增長等綜合特點。量的增長是企業成長性的體現,諸如營收、收益、資產等指標在數量上的增長,質的成長也是企業成長性的重要體現,諸如企業組織形態、資源結構、管理制度創新、企業創新行為和產品迭代等。它既能從非財務指標角度反映企業成長現狀,諸如產品結構、市場份額等,也可以從財務角度來衡量企業的成長狀態。
企業要實現持續成長,必須堅持持續的技術創新,企業才能生產出消費者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但與此同時,現實中雖然有更多的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技術創新,但最終仍然效率不高,從而嚴重影響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企業失敗的原因可能是企業自身的技創能力不充足,而且企業也未能很好地解決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耦合問題,無端消耗了企業的資源。因此,企業不能就技術創新來談創新,完全忽視自身商業模式的迭代和創新,更不能只注重商業模式創新而忽視企業的成長,根本元素在于技術創新。兩者任意一方面的忽視最終都將影響到企業的持續成長和發展。
根據耦合原理,具備兩個條件的情況下兩系統存在耦合關系:一是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能產生影響效應;二是系統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作用。企業創新系統中的兩大子系統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夠發生相互作用的,彼此之間一定存在關聯性。一方面,適合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商業模式能為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信息機制、約束機制和整合機制。同時,在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為各技術創新主體提供企業氛圍和環境以有利于激勵它們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另一方面,當技術創新進展到一定程度(即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原商業模式已經很難跟上技術創新的提升時,隨之,商業模式會發生不同層面的變遷(或創新),從而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的持續迭代,這一過程浙江大學吳曉波教授稱之為“二次創新”。即對于商業模式創新來說,動力和源泉是技術創新。技創和商創相互依賴又相互促進,共同促進和推動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技創和商創是存在耦合關系的。
在企業創新系統中,并非各自獨立存在的技創和商創是其兩大子系統,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存在著耦合關系。技術創新是指新產品推向市場過程中所用到的新工藝或新技術,以及上市后在市場中的技術擴散。商業模式創新是指隨著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企業會根據不斷變化的顧客需要,對企業內部商業模式不斷進行創新和變革,諸如流程管理商業模式和市場商業模式等皆屬于此。而技創、商創耦合就是在兩大創新子系統中企業內部諸種創新要素匹配、協同、共生和互動,共同推動企業的資源和要素配置以及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2.2.1 技術創新拉動商業模式創新
企業為了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和持續高額的利潤,企業的技術創新會拉動商業模式創新。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其成長性快、回報率高,相比技創,商創更難被學習和模仿,因此為高利潤和高回報,企業需要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來維持和加強。所以,隨著市場規模擴張和技創發展,為保持在市場中持久的競爭優勢,企業一定要有適應和匹配的市場商業模式。
2.2.2 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技術創新
一方面,諸如拼多多等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引進新技術,從而推動自己企業由零售平臺向技術型平臺企業轉型。另一方面,企業在成長和轉型過程中,匹配和適應企業成長的商業模式能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諸多資源優化機制,通過資源的高效率配置來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
企業的技術創新會面臨高風險和高壓力的環境,以及企業高利潤和高回報率的特點,能夠拉動商業模式創新,同時通過為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和更快捷的渠道,企業的商創能大大推動技創。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耦合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耦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