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上,高效的講評模式的運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中的知識積累和思維訓練,而且能夠逐步地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解題習慣,更能夠促進他們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系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有效地提高其解題效率。實踐證明,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適合高中學生的一種英語試卷講評課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從他們課前的自主學習出發,經過合作交流和與教師共同探究,共同搭建相關重點考點的知識框架。下面將先分析傳統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的問題,然后結合典型考題,探討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的具體應用。
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很多教師開始關注自己在英語試卷講評課中教學模式的運用,并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廣度和深度。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傳統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的問題依然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很多教師的試卷講評課以核對答案為主,并沒有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無法有效提高其思維能力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第二,很多教師在進行試題講解時,只是機械地逐題講解。這樣的講解模式沒有針對性,還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第三,很多教師在講解試題時只是著眼于某個試題的考查要點,就題論題,而沒有幫助學生對試題所涉及的有關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拓展,不能有效促進他們將有關知識聯系起來進行理解和記憶。
第四,很多學生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的思維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只是機械地按照教師的安排被動學習,而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知識的構建和思維的發展,從而導致學習效果較差,不利于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上,為了能夠使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充分發揮作用,可將其分為兩大環節進行,即試卷講評前的準備環節及正式的試卷講評環節。
教師在正式展開試卷講評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是保證試卷講評效果,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措施。教師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1.教師進行精準的考試分析
為了能夠提高試卷講評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完成相關題目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一些比較高頻的失分點,在考試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精準的考試分析。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試題分析:
第一,教師可通過分析本班學生的考試分數得出學生本次考試的優分率、合格率、低分率及平均分等數據,并結合這些數據分析學生在本次考試中的整體情況。
第二,教師應具體分析出不同題型學生的得分情況及每一種題型出錯率最高的題目,然后進一步分析造成失分的原因。比如,對于閱讀理解這個題目,教師要統計本班學生失分率最高的前五個題目,并分析這五個題目具體的考查點是什么,如通過上下文語境進行詞義推測的能力,通過快速閱讀的方式把握語篇中心內容的能力,對長難句子的理解能力,對于作者態度的推斷能力等。
2.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鼓勵
在每一次考試之后,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的內心都會有一定的波動。當學生知道自己的成績有所進步時,他們往往會充滿信心地再接再厲,并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反之,當學生得知自己的成績退步時,他們則會感到特別沮喪,甚至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這個時候,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鼓勵,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并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甚至用溫暖的話語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也是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他們找到學習動力的一項重要的準備性工作。
正式的試卷講評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學生課前的self correction、學生課上的team correction、師生之間展開深入探究。
1.學生課前進行self correction,并對相關試題中的考點進行剖析和總結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上,很多教師一發下試卷后便開始逐題地進行講解,并沒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分析試題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是比較盲目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聽的重點是什么,也不會分析自己在本次考試中重要的失分點有哪些等,這不利于對于知識的深入吸收和內化。因此,根據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學生需要在課前針對自己試卷中的問題先進行self correction,并對相關試題中的考點進行剖析和總結。
比如,下面這個題目:
例1:Thanks to Mr.Smith,the father and the son eventually_____after ten years’col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took up B.made up
C.looked up D.turned up
學生先要在課前自己進行錯題訂正,并分析這個題目所考查的重要考點。經過自主分析,學生可以發現該題考查的是“動詞+up”所構成的動詞短語的具體語義及通過分析具體語境選擇正確的動詞短語的能力。在剖析試題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在知識點上的一些漏洞,且能主動對動詞+up所構成的動詞短語進行進一步總結和拓展,從而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知識鏈,而不只是就題論題來掌握相關知識點。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學生不僅能夠詳細地總結出take up,make up,look up,turn up這四個動詞短語的相關語義,而且能夠通過知識拓展的方式總結出break up,bring up,pick up,put up,come up,set up,give up等同類動詞短語的意思。實踐證明,自主學習環節既能夠為學生分析試題提供一定的空間,還能夠促進他們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拓展,從而夯實他們的知識基礎,培養他們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2.學生課上進行team correction,并針對相關考點分析做題的正確思路
根據羅潤月(2016)的研究,學生在課前進行self correction的基礎上,還需要在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team correction,并針對相關的考點分析做題的正確思路。
在高中階段,動詞時態的考查是一個重點。然而,很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會出現混用動詞時態及無法根據具體語境確定正確的時態等問題。比如,在某次考試中,一個考查動詞時態的題目的失分率較高,如下:
例2:A study of ancient writings and evidence_______that for the past 5 000 years,cats have been kept as pets.
A.show B.shows
C.showed D.had showed
這個題干中出現的干擾因素較多,包括ancient一詞、for the past 5 000 years這一時間狀語及have been kept等時態的運用,這些都屬于干擾因素。因此,很多學生在解答這個題目時都出現了問題,且在self correction這個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獲得正確的解題思路。針對這種情況,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這個環節進行互相探討。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同時,小組長要針對題中的一些關鍵信息對組員進行正確引導,讓他們運用正確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思路來完成題目。比如,對于例2,各小組長可以給出這樣的提示:請分析該例句中的主語a study與謂語動詞show之間的關系,并分析謂語動詞show的正確時態。在小組長的指導下,組員能很快明白該題中的謂語動詞應該用一般現在時來表達“這是某項研究的客觀的或者是真理性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礎之上,小組成員可在組長的帶領下總結出同類題目的正確解題思路。比如,對于考查動詞時態的題目,組長可以和組員一起總結出如下解題方法:第一,快速閱讀題干,把握題干中的具體語境;第二,尋找題干中明顯的時間狀語,并根據具體的時間狀語選擇正確的時態;第三,如果題干中沒有明顯的時間狀語,就要進一步仔細閱讀題干,理解題干的具體語義,并結合有關動詞的時態方面的知識進行總結。
3.師生展開深入探究——構建有關重要知識點的框架
在最后一個活動中,師生要在學生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展開探究,構建有關重要知識點的框架。正如王會玲(2017)所說,在某次英語考試試卷上所出現的一些考點肯定是較為零散的,也是有限的,但是,在試卷講評課上,教師不能只關注這些試題中所出現的知識點,而應該和學生一起通過拓展和總結的方式呈現具有緊密聯系的知識網絡,促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加強他們學習和記憶的效果。
比如,對于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這一高中階段的重要考點,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通過表格的方式總結出高中階段所學各種時態的具體定義、相關的時間狀語、其主動結構和被動結構,以及需要備注的一些其他知識點。這樣,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深入探討,一張完整的高中階段的時態和語態表便可以呈現出來,這對于加強學生對于不同時態的比較學習和拓展延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學生在以后遇到相似考點的題目時,就能夠很快地從大腦中提取相關知識點,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中,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方式既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很難幫助他們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不能有效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對于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其良好的解題技巧和習慣、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及促進其自主分析和小組合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