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春 張璟璇 李國華 李海霞 張志鋒



[摘要] 目的 基于物理學在《生理學》課程內容中的涉及比例及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探討物理學和醫學人文教育在《生理學》教學中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方法 對湖北醫藥學院2018級全科醫學班(74人)、臨床本科班(94人)、口腔醫學班(108人)及影像本科班(62人)共338名學生通過“微助教”平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用百分比顯示。 結果 85.25%的學生認為《生理學》比較難;33.92%學生認為物理學知識對學習《生理學》幫助不明顯;45.42%的學生認為《生理學》課程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難掌握;20.94%的學生之前對醫學人文教育比較陌生或無感觸;29.79%學生認為醫學專業知識技能比醫學人文教育更重要。 結論 物理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沒有充分展現,醫學人文教育在《生理學》教學中還沒有全面深入融合?!渡韺W》教學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實踐反饋、教學研究再實踐等過程,以及從上到下的教學主體各層面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去優化改良。
[關鍵詞] 生理學;物理學;醫學人文教育;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 R3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35-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hysics and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Physiology teach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rtion of physics in Physiology curriculum an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338 students from grade 2018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class(n=74), the clinical undergraduate class(n=94), the stomatology class(n=108) and the anesthesia undergraduate class(n=62) in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through the "micro-teaching assistant" platform, and the survey results were shown by percentage. Results It was thought difficult in Physiology by 85.25% of the students. It was thought that physics knowledge was not obvious to learn Physiology well by 33.92% of the students. It was thought that physics knowledge involved in Physiology was difficult to master by 45.42% of the students. It was thought that 20.94% of the students were unfamiliar or had no feelings about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before. And it was thought that 29.79% of the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medical specialty knowledge and skill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Conclusion The auxiliary role of physics in Physiology teaching has not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and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integrated in Physiology teaching. The teaching of Physiology needs to take various effective measures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from the processe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feedback on teaching practice, verifica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t all levels from top to bottom.
[Key words] Physiology; Physics;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生理學(Physiology)是一門研究機體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1-2]。生理學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其內容涉及血液循環、呼吸、消化、神經、內分泌等12個章節,內容較多。尤其是一些內容與物理學知識息息相關,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故該課程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醫學人文教育的深入貫穿及學習興趣的推升是學生求知欲激發的內在動力[3-7],同時也是削弱學生的學習畏難心理,增強其學習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將首次調研物理學和醫學人文教育在我校《生理學》教學中的現狀,并基于調查結果總結出一些應對措施和建議,以達到優化《生理學》教學效果的目的,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湖北醫藥學院2018級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口腔醫學及麻醉醫學專業共33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四個班級學生高考成績均為2018年本科二批,4個班級高考成績平均分數依次為(489.60±29.06)分、(490.40±26.79)分、(491.70±18.74)分、(489.80±29.76)分,經SPSS16.0統計學軟件分析,各組高考成績平均分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4個班之間學習基礎相同。
1.2 方法
1.2.1 教學內容? 被調研班級所用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生理學》(王庭槐 主編)[1]。課程內容包括12個章節,每周授課2次,每次2學時,共計74學時。
1.2.2 授課教師及安排? 被調研4個班級《生理學》課程由兩組教師負責講授,每組由3位老師組成,即將課程平均分成三部分(每4章為一部分),每部分由一位老師去講授,對應兩組間各部分內容講授教師的水平相當。
1.2.3 問卷調查? 通過“微助教”平臺對4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問卷開啟到終止時間設為10 min。調查內容包括:(1)《生理學》課程難易度;(2)物理學對《生理學》學習有無幫助;(3)《生理學》課程中的物理學難易度;(4)對醫學人文教育的了解情況;(5)醫學專業知識與醫學人文教育重要性對比調查情況。統計結果直接借助“微助教”平臺顯示并導出,百分率結果用百分比表示。
2 結果
2.1 《生理學》難易度情況調查
大部分學生(85.25%)認為《生理學》難學,其中67.55%的學生認為生理學難學,17.70%的學生認為生理學非常難。其余只有14.74%的學生認為難度一般或容易。見表1。
2.2 物理學難易度及物理學對《生理學》學習幫助作用情況調查
認為《生理學》課程中的物理學知識“難”與“很難”的學生比例達45.42%,認為難度一般的為47.79%,只有6.78%的學生認為容易,見表2。另外,接近48.38%的學生認為物理學知識對《生理學》學習有幫助但不明顯,選擇“幾乎沒有幫助”與“一般”的學生比例為33.92%。見表3。
2.3 醫學人文教育在《生理學》教學中的影響度及認知情況調查
對醫學人文教育選擇“偶爾聽,無感觸”和“幾乎沒聽過”的學生比例為20.94%,即約1/5的學生沒有受到醫學人文教育影響,見表4。有29.79%的學生認為醫學專業知識及技能比醫學人文教育更重要,見表5。
3 討論
從以上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生理學》難學;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生理學》中的物理知識難學,且近1/2的學生認為物理學對《生理學》學習有幫助但不明顯;尤其是近1/5的學生之前對醫學人文教育比較陌生或聽后無感觸,約30%的學生認為醫學人文教育沒有醫學理論專業知識重要。說明物理學和醫學人文教育在生理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問題出處可大體分為“教”與“學”兩大主體對象?!敖獭敝傅氖墙虒W機構和教師隊伍,“學”指的是受教育的對象—學生。具體來說:(1)學生對《生理學》學習及其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具有畏難心理;(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實踐、教學調研反饋、教學研究、教學研究后再實踐沒有貫穿好,導致沒有及時了解學情和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調整;(3)醫學人文教育沒有深入學生心理,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僅僅停留在以疾病為中心的專業學習上,而忽略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4)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改進,沒有將人文教育和專業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意識相對薄弱;(5)學校在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及學生培養方案實施中沒有切實有效地將醫學人文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谝陨蠁栴},本研究的應對策略如下。
3.1將繁雜的理論知識高度概況簡譜化
教師如何將《生理學》繁雜的知識高度內化、提煉出正確通透的理解,將知識點框架、簡譜化,引導學生加深對各知識點的理解與貫通。生命活動的根本就是一個“動”字?!皠印奔葱枰傲Α钡淖饔脕眚寗油瓿桑虼私忉尭魃憩F象一定離不開物理學知識。不同生理活動過程對應不同動力學變化,對應遵循不同物理學規律[8-11]。如在講血液循環時會涉及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方程、泊蕭葉定律、層流及湍流;在講呼吸肺通氣時會涉及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液體表面現象中的表面張力及拉普拉斯定律;在講視覺的折光系統時會涉及幾何光學中的折射成像原理;在講聽覺中的外耳和中耳傳音部分時會涉及聲波物理特性、聲壓和聲強以及杠桿原理等[1-2,12]。
基于物理學和生理學的緊密關系,總結出生理活動雙要素為動力與開關。人體要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就必須與內外環境進行正常的物質交換,而人體不同系統的臟器和細胞就負責與內外環境進行特定形式的物質交流。雖然體內各系統承載交流的物質(血流、氣流、分子及離子等)不同,但各物質均按一定規律作定向運動來顯現不同的生理活動現象,從而行使不同的生理功能。而這些物質的正常運行必需兩個因素:一個是引導物質作定向運動的動力源(動力),另一個是適時有序或適量調控物質定向轉移的結構裝置(開關)。具體舉例內容見表6。在這兩個因素中,動力會受內外環境變化刺激影響在一定范圍內作出反饋,進而影響開關結構的開閉,從而引發后續生理活動。開關結構除受動力因素影響之外,還受整體神經、體液等其他因素調控而發生有序開閉,或在一定范圍內通透性發生變化。深入體會這兩因素對各生理現象及功能的影響,是學好生理學的必備條件。
3.2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和圖視化
對理論性強、抽象的知識進行深刻透徹的學習掌握是比較困難的。只有將這些抽象的公式原理轉變為比較具體的例子、圖片或影視方可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做足功夫,集大量精力去搜集一些優質病例或影像資料,或自己制作一些具象的教具和圖像教案。如在講肺通氣時,可用氣球比擬肺來演示其順應性大小變化;用新舊不一皮筋演示回縮力不同,以此來解釋正常人和肺氣腫患者呼氣功能的差異;用簡易示意圖(圖1)來解釋為什么肺表面張力指向肺泡中心等。
3.3加大醫學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力度
醫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還要重視其內在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鍛造[4,13-16],因為加強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發展和醫學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3]。
首先要積極向上級決策者建議,積極開展提升一線教師醫學人文教育水平的活動,如依托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多舉行相關教育培訓;邀請國內外相關知名專家來校進行交流演講;多組織骨干教師到相關單位去觀摩學習;在學校內部組織開展系列交流活動;開設有特色的醫學人文選修課;校園內多一些與醫學人文教育相關的標識廣告板報宣傳;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醫學人文教育相關的社團活動或文藝活動等,以此來逐步擴展醫學人文教育影響力,積極營造濃厚的醫學人文氛圍。
其次作為一線教師也要自省,要擺正教育理念,摒棄以往“重專業、輕人文”的錯誤理念,一定要重新定位。既要夯實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也要提升人文素養,將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既要通過講座、進修、在線教育等途徑增強人文修養內涵,也要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挖掘與《生理學》及醫學相關的人文內涵,將人文與《生理學》有機融合,以此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總之,《生理學》教學需要將正確的教育理念、積極的教學實踐、及時的教學反饋、科學的教學研究以及有效的教學再實踐貫穿始終,最終達到優化《生理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將學生培養成兼備“以人為本,敬愛生命”的人文精神和“求真務實,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的優秀人才,將來能很好地服務于社會,助力于國家發展,這是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庭槐. 生理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
[2] 唐四元.生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3.
[3] 李曉丹,林春燕,柯栩.芻議我國醫學人文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7):670-673.
[4] 孔德營,秦偉,韓勇,等.醫學生理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5,(3):450-452.
[5] 閆彥,劉國藝,朱輝,等.興趣成為學習生理學內在驅動力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6):421-423.
[6] 王艷麗,和新盈.全科醫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67,69.
[7] 安瑋娜.敘事醫學在全科醫學生人文教育中的應用與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2):164-168.
[8] 苗青,劉健峰.物理學原理在高職生理教學中的應用[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7(4):49,52.
[9] 郭紅梅.對生理學研究層次與方法的反思[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3,33(5):58-62.
[10] 徐志凌.杜布瓦-雷蒙及其生物物理學理想[J].科學文化評論,2017,14(2):99-110.
[11] 方彭華,郭麗麗,史明義,等.引用數學計算模式巧解生理教學難點[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8):2861-2862.
[12] 仇惠,王亞平.醫學物理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9-165.
[13] 劉睿超,王悅,王宗隅,等.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11):1036-1040.
[14] 王濱,肖宇,趙紅曄,等.融合素質教育的生理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13(2):157-158.
[15] 陸永利,楊紅衛,周敏,等.在生理學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4):255-256.
[16] 范少光.生理學教學改革隨想[J].生理科學進展,2010, 41(4):241-247.
(收稿日期:20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