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郁郁



[摘要] 目的 分析綜合強制性訓練及常規訓練方式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438例,按照患者采用訓練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綜合強制性訓練以及常規訓練)和對照組(常規訓練),每組各219例,觀察兩組患者訓練后的臨床療效、SIAS(Scale of Assessment Methods for Stroke Damage)評分、MBI評分(Questionnaire for mild behavioural disorders)、SDS評分(Self-rating axiety scale)、SAS(Sleep apenea syndorome)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0.0%。觀察組患者SIAS評分為(85.6±3.6)分、MBI評分為(91.3±2.1)分、SDS評分為(92.7±3.8)分、SAS評分為(91.3±1.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SIAS評分[(69.5±3.4)分、MBI評分(81.2±2.2)分、SDS評分(81.2±3.3)分、SAS評分(81.3±1.3)分];觀察組患者出現肺炎、脫水、腹瀉總發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應用綜合強制性訓練聯合常規訓練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指標,提高患者肢體功能,降低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 綜合強制性訓練;常規訓練;腦卒中;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9?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32-010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datory training and conventional train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limb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38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comprehensive mandatory training and conventional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used by the patients with 21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SIAS(Scale of Assessment Methods for Stroke Damage) score, MBI score(Questionnaire for mild behavioural disorders) and SDS score(Self-rating axiety scale), SAS(Sleep apenea syndorome)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90.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SIAS(85.6±3.6) score, MBI(91.3±2.1) score, SDS(92.7±3.8) score, SAS(91.3±1.3)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69.5±3.4) score, (81.2±2.2) score, (81.2±3.3) score, and(81.3±1.3)score].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probability of pneumonia, dehydration, and diarrhe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0.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bov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ch indica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datory training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rain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patients' daily life indicators and limb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mandatory training; Conventional training; Stroke; Clinical efficacy
腦卒中是指患者由于多種因素所造成的腦血管損傷、腦組織損傷的現象,患者一般臨床癥狀持續超過24 h。腦卒中患者發病后,患者的肢體等功能受到一定損傷,患者清醒后無法正常進行日常生活,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需對患者盡早進行肢體、語言等多方面的康復訓練,以促進患者的康復[1-2]。因此,如何有效幫助提高患者腦卒中后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針對本院的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治療的期間采用綜合強制性訓練聯合常規訓練,旨在分析兩種訓練方式對患者臨床療效以及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438例,按照患者采用訓練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219例,男113例,女106例,年齡35~67歲,病程16 h至10 d;觀察組患者219例,男112例,女107例,年齡33~65歲,病程15 h至10 d。本次實驗經由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的年齡、患病時間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皆知情本次實驗內容并簽署意向書。
納入標準:兩組患者皆符合《腦卒中的康復護理》[3]中的腦卒中患者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皆存在嚴重程度不同的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未出現其他嚴重疾病;生命體征皆呈現穩定狀態;
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無法正常溝通者;不積極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采用常規的訓練方式,予降顱內壓、營養支持,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對患者進行適量的康復訓練,并給予患者心理療法,康復治療師需對患者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處的皮膚進行刷擦、壓縮關節等方式進行,每天1次,患者可自主運動后幫助患者訓練仰臥、座位平衡等訓練,每天1次,每次0.5 h,患者訓練后期,可幫助患者進行步行訓練每天0.5 h,同時給予患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給予患者心理療法時,康復治療師需與患者及時溝通,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緒,并針對患者出現不良心理情緒的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幫助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同時誘導患者語言交談,促進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予綜合強制性訓練的方式進行,訓練內容如下。①床上訓練:康復治療師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幫助患者進行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處的被動運動,幫助患者進行翻身練習,逐漸恢復肢體功能;康復治療師需重點幫助患者肩關節聯系前伸運動,同時幫助患者盆骨進行旋轉訓練;幫助患者進行患處關節的背伸康復訓練,以此提升患者關節點的功能控制以及關節點的穩定性;②坐位訓練:康復治療師需將患者床頭適當抬高30°,直至患者能夠堅持半個小時以上后,康復治療師可將床頭抬高50°,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抬高床頭角度,直至患者能夠在90°下堅持0.5 h以上的時間為止,隨后即可對患者進行起坐的訓練;③步行訓練:康復治療師需注意患者患處的負重能力訓練,同時幫助患者進行關節以及踝背的屈肌訓練,調整患者正確的行走姿勢,幫助放松患者肌肉,同時誘導患者進行分離運動;④電療:根據患者康復情況給予電療的方式,每天進行1次,每次20 min,每周根據患者治療情況進行5次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訓練后的臨床療效、SIAS評分、MBI評分、SDS評分、SAS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
1.3.1 SIAS(雙重影像分析)評分、MBI(輕度行為障礙檢查表)評分、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AS(心理狀態量表)? 上述所有評分按照《腦卒中的功能障礙與康復》[4]中的評價標準進行評估,分數0~100分,患者上述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恢復越好。
1.3.2 臨床療效評價? 按照《腦卒中康復》[5]中的評價標準進行評估,臨床療效分為完全治愈、顯效、無效。完全治愈: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恢復正常,同時肢體功能恢復正常,未出現其他并發癥;顯效: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明顯得到改善,同時肢體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未出現其他并發癥;無效: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并未得到太大改善現象,同時肢體功能未恢復正常,出現其他并發癥;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及完全治愈率總和[4]。
1.3.3 并發癥發生情況? 按照《腦卒中診斷與治療學》[6]中的評價標準進行評估,并發癥包括肺炎、脫水、腹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針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訓練后的臨床療效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的者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SIAS評分、MBI評分比較
針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訓練后的SIAS評分、MBI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SIAS評分、MBI評分改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針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訓練后的肺炎、脫水、腹瀉出現的幾率進行比較,實驗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肺炎、脫水、腹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針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訓練后的SDS評分、SAS評分對比,觀察組患者SDS評分、SAS評分改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腦卒中也可稱為中風,根據患者發病的特征可將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及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是指患者出現的腦梗死現象,出血性腦卒中類型較多,包括腦實質出血、腦室出血以及蛛網膜下出血等。根據臨床觀察顯示,腦卒中患者發病因素繁多,包括患者顱外動脈狹窄、閉塞,患者腦動脈出現栓塞現象、炎癥、結節性大動脈炎、風濕性關節炎[5-8]。據相關臨床數據統計,腦卒中是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占比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所有腦卒中死亡率的75%~90%,相比較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較高,存在較高的死亡率及殘疾率。腦卒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發病率較高,同時一天內患者最容易發病的時間通常為鄰近中午的時間,患者需注意日常休息[9]。目前針對此類患者的治療主要針對改善患者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幫助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處理氣道、呼吸等問題,建立靜脈通道等[10]。但由于腦卒中患者發病后,由于大腦神經受損,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肢體障礙,因此,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需對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復訓練,幫助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以往患者常規的康復訓練中,是指幫助患者在病情穩定后進行簡單的肢體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給予患者心理療法[11]。近年來,有大量文獻顯示,將綜合強制性訓練的方式與常規訓練的方式互相結合,可有效幫助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這主要是由于綜合強制性訓練的方式可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對患者進行床上訓練、坐位訓練、行走訓練,同時給予患者采用電療的方式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12]。根據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的具體恢復情況制訂適合患者訓練的訓練量,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同時,避免了由于訓練過度造成患者病情惡化[13-15]。
本實驗針對本院的患者采用綜合強制性康復訓練聯合常規訓練的方式進行,實驗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SIAS評分、MBI評分、SDS評分、SAS評分改善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出現肺炎、脫水、腹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實驗結果證明,將綜合強制性訓練聯合常規訓練的方式應用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可有效幫助患者改善SIAS評分、MBI評分、SDS評分、SAS評分,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療效,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改善患者預后。同樣在張愷等[15]將6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對患者采用綜合康復干預的方式進行康復訓練,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的10周后,其MBI評分明顯優于進行康復訓練前的評分,同時觀察組患者的MBI評分明顯較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實驗證明,在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中應用綜合康復干預訓練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相關評分,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間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中應用綜合強制性訓練聯合常規訓練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指標,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降低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延紅,趙曉麗,王東,等.早期綜合康復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4,36(10):1564-1566.
[2] 楊金華,孫轉妮,楊香麗,等. 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康復療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5):2294-2296.
[3] 蔡文智. 腦卒中的康復護理[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26.
[4] 張通. 腦卒中的功能障礙與康復[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236.
[5] 賈子善,呂佩源. 腦卒中康復[M].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42.
[6] 韓雄. 腦卒中診斷與治療學[M]. 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421.
[7] 陳婉昭,唐楚璇. 早期康復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8):75-77.
[8] 祁偉,周志明.綜合康復訓練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肩痛中運用療效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7):957-958.
[9] 畢雪.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養生保健指南,2019,(17):182.
[10] 陳均鳳,楊非衡.規范社區康復治療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15):158-160.
[11] 張緒恕,張緒嬌,陳婷. 腦卒中患者健康知識水平的調查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9):28.
[12] 張穎慧,林根龍.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0,33(2):280-283.
[13] 李景.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吉林醫學,2015,(10):2181.
[14] 李惠芳.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8):139-141.
[15] 張愷,凌文杰. 綜合康復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20,42(3):249-251.
(收稿日期: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