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兆華 王立東 陸曉龍 于又多
摘? 要:本文分析大數據技術所具有的全方位、全過程、系統化、整體性的數據處理能力,建立起學校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統,尤其是提升了大數據技術的產業人才數據平臺、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功能。建立完善的大數據平臺,優化數據配置,培養大數據技術人才,更好地促進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式變化、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教育體系重構,融入到教學管理全過程中,把規模化教育和個性化培養結合起來,提升了不同類型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了數據治理水平,促進了教育現代化。
關鍵詞:大數據? 職業教育? 發展? 質量監控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9(a)-0192-0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a processing ability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whole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integrity, establish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school, especially improves the function of the industrial talent data platform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big data platform, optimization of data configuration, training of big data technical personnel, better promotion of education concept update, teaching mode chang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education system reconstruction,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combined large-scale education and personalized training, improved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talents, and improved data governance level,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Big data;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control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突出前沿引領技術,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學校設置、信息化建設辦學標準,引領職業教育服務發展。《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著力培養一批產業急需、技藝高超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順應“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發展趨勢,把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等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教育供給[1]。
1?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促進了職業教育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等教育領域運用數字化、網絡化好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開放、共享、交互和協作式改革與發展,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了教育改革[2]。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引導職業院校在日常教學評價和教學工作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促進了學生專業的個性化發展;建立的學生學習分析系統,能夠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反饋各項分析結果,提出具有參考性的整改意見,完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借助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方式開展教學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轉變,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3]。
2? 大數據技術建立起學校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統
運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信息技術,構建全過程的服務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全方位、全過程、系統化、整體性的數據處理能力,建立起學校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統,消除了信息孤島,推進了學校管理方式改革。大數據技術促進了高職院校全面、清晰地分析學校管理的現狀,及采取有針對性地整改策略,促進學校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樹立采用大數據技術的整體性、系統性思維,建立職教數據資源庫、教學方式方法優化和創新。教育評價體系能夠全面采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實現了數據分析、數據決策,把碎片化的評價信息轉變為系統性評價,實現了多主體和多元化整體評價,豐富了評價功能。辦學資源情況、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因素、學生學習狀態等能夠得到完整的分析,能夠系統高效地分析學校的辦學水平、師資條件、人才培養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從而構建適合高職院校實際的質量檢測體系[4]。
3? 大數據技術促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的產業人才數據平臺
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按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完善產業人才數據平臺、專業教學標準、產教融合型企業、教師專業化培養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公平的升學與就業制度等六條支撐性條件[5]。以大數據技術支撐的產業人才數據平臺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充分發揮了數據分析的作用。
各行業、企業、職業人才需求數據的專業化持續跟蹤,發布的人才需求報告,對于職業院校開設專業對接產業,招生規模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起到導向作用。有數據可依、有數據可用,能夠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行業企業的精準對接與融合。全面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人才培養狀態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精準,數據可視化強,如采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能充分發揮數據平臺在教學管理上的特殊作用[6]。
4? 信息技術重構職業教育生態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的應用,改變了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教材形態、學生學習方式及評價體系。信息化技術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時空界限,不同地域、不同專業、班級、課程的邊界將被打破,實現了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持續學習提升。
職業教育與其他社會不同系統之間的緊密聯系,提升了學生接受新信息,提升職業能力的渠道得到擴展;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方法被迫轉變,由線下教學可以轉變為更加靈活的混合式教學,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成長中心、職業素養中心、學習效果中心”;校企深入融合,職業教育和產業界和諧共生。信息技術重構了職業教育生態,信息技術構建了虛擬與現實結合、線上線下混合的無邊界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講解、演示、討論和答疑的課堂教學形式翻轉。最大程度地發揮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的作用,整體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7]。
5? 大數據助力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職業教育中,提升了職業教育的管理水平,推動了職業教育的信息化、科學化進程。職業教育信息化還缺乏有效的數據平臺,數據采集能力相對薄弱,數據資源配置效率低,為更好地應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還需要提高大數據思維的思想認識,樹立大數據觀念,建立以大數據為中心的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統籌考慮數據的一致性和共享型,消除數據孤島,優化數據配置,培養大數據技術人才。在學校建立從招生與就業數據、學生管理一卡通數據、教務數據、教師數據、科研數據、圖書館數據、財務數據等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的整合,建立大數據分析評價體系,采集、清洗、分析、挖掘、建模,實現用數據管理和數據決策的目標。
6? 結語
高職職院校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式變化、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教學環境改變、教育體系重構,融入到教學管理全過程中,把規模化教育和個性化培養結合起來,提升了不同類型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了數據治理水平,促進了教育現代化,提升了管理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學峰.2.0時代視域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邏輯與模式選擇[J].職教論壇,2020(2):6-11.
[2] 關釗.以信息化建設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J].職業,2020(3):26-27.
[3] 張長平.教育信息化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4):171.
[4] 唐貴英.“互聯網+職業教育”時代下高職教育信息化研究[J].福建茶葉,2019,41(10):26.
[5] 陳子季.用制度體系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中國農村教育,2020(1):7-8.
[6] 王穎.大數據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如何提升發展的有效性[J].中國成人教育,2020(1):19-22.
[7] 鮑風雨.“5G+互聯網”重構職業教育生態[J].信息系統工程,202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