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
【摘?要】教學與科研是民辦高校兩大重要職能,教學是最根本的職能,科研是服務于民辦高校的教學職能。本文通過分析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的困境的基礎上、指出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的必要性,提出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的對策與實踐,從而要樹立科研反哺教學的思想觀念,提高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能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學;科研;反哺
科研反哺教學,是指在高校的教學和科研這兩大重要職能中,優先發展起來的科研活動對發展相對緩慢的教學活動進行行之有效的幫助,以實現科研和教學兩者的共同發展。教學與科研是民辦高校教師日常的兩項基本工作,也是民辦高校2種重要的職能,而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則是衡量一所高等學校的重要指標。教師自身學術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教學,以扎實的教學工作來促進科研,用科研的豐碩成果去充實教學。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是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1?科研與教學的關系
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指出,“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教學是科研的“隱形動力”,沒有科研做支撐,課堂教學就會失去“靈魂”;缺乏對教學的關注,教師可能會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機會。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對教學內容思考的更為深刻透徹,對知識的把握更為準確,教學更易做到“深入淺出”,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理解。相反,有些教師認為,上課、備課、批改學生作業,會占據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太多,對科研發展“有害無利”。其實不然,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高質量的教學將會有效推動教師的科研工作。教師要上好課,絕不能局限于課程知識之內,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寬闊的眼界,這將有助于拓寬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領域,成為科研的強大動力。
高校教師既不能“浮于”教學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于”科研而拋棄教學,更不能在面臨雙重壓力時一味的抱怨迷茫,而應樹立信心,充分認識教學與科研的內在聯系,并將這種“聯系”真正落實于日常教學研究工作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師。
2?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的困境
當前民辦高校面臨著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校內改革迫切的要求。科研反哺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協調問題一直存在于科研與教學之間,民辦高校在體制、機制、條件保障等方面,落后于公辦院校,多數民辦高校沒有相應的獎勵與激勵機制,使得教師的積極性不高,影響著科研與教學關系的走向,成為制約科研反哺教學方面的瓶頸因素。
大多民辦高校的辦學定位是應用型,以教學為核心工作,把科學研究“邊緣化”。民辦高校的基礎設施是以滿足教學需要為主,用于科學研究的設備很少且落后,如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博士碩士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等,科研資料數據庫民辦高校均沒有購買,這從根本上影響了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忽略了科研對教學的重要作用,忽略了科研能夠鍛煉創新能力、更新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體系、增強教學深度、拓展教學廣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很多民辦高校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對科研反哺教學的意識不強。有些民辦高校里,教學與科研是分割開來的、是獨立,認為科研就是科研,教學就是教學,教師要么把精力投入到科研,要么投入到教學;有些民辦高校的教師對科研反哺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認為科研是“額外工作”,教師的重點任務是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還有些民辦高校的教師,他們既教學也參與科研項目,但不知道怎樣把二者融合以來,怎樣反哺教學;甚至還有一些教師不愿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因為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教學設計和準備。這些都影響著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步伐的前進,從而使科研反哺教學的組織者和受眾都出現被動局面。
3?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提升科研實力能夠幫助學校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盡管從理論上講,一所學校或一個專 業的科研實力與其教學質量并不能簡單畫等號,但在現實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絕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在填報志愿時都會盡可能地選擇那些聲望大排行靠前的大學。而在現實中,這些幫助家長和學生識別哪些大學更優良的信息(如大學排行榜),則幾乎都是依據高校的科研實力排名來進行的。科研實力對學校聲望具有非常大的顯示度,甚至高校招生人員也習慣于用諸如博士點數、院士數、長江學者數等體現機構科研實力的指標來宣傳推廣自己。所以,對某一所高校來說,它的科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之后,影響力和社會地位都會因此提高,實力對學校聲望具有非常大的顯示度,甚至高校招生人員也習慣于用諸如博士點數、院士數、長江學者數等體現機構科研實力的指標來宣傳推廣自己。所以,對某一所高校來說,它的科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之后,影響力和社會地位都會因此提高,因而也就更容易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學生。同樣,科研實力提升也有助于打造高水平科研平臺,從而吸引更為優秀的教師和學者。優秀教師和學生來源有利于提升教學總體質量,應該是確定無疑的,這方面的實例國內外大學不勝枚舉。
科學研究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更新知識、補充教學內容的來源,有利于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教師的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學到教師積累的科研經驗和前沿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吸收與理解,增強了實踐應用的技能。將科研方法轉化為教學手段,把科研硬件資源轉化為教學平臺,運用科研手段驗證理論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將科研項目作為研究案例引申入課堂,向學生講解研究的思路,將科研成果作為課外閱讀資料,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長斯普勞爾認為,一個教師必須站在學術的前沿去授課,一個研究人員也必須盡可能地將他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因為研究的本身就是對知識的探索,任何人都不例外。作為高校教師,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在不斷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的基礎上,用高質量的教學提升科研水平,同時用科研反哺促進教學,以良好的科研成就提高教學質量。
4?民辦高校科研反哺教學的對策與實踐
4.1將科研引入教學
教學是大學的根本,科研促進人才培養提升。科研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教師通過查閱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學科發展趨勢,學習與之相關的教學內容,充實教師的專業學科知識,將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革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結合自己教學特長,研究與教學相關的學術項目,并在研究過程中挖掘教學價值,發揮科學研究的教學意義。再將科研項目選題、項目實例、各種競賽等傳遞、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和老師一起研究項目,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了解本專業前沿技術、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科研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表期刊論文和申請相關專利,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2 完善科研反哺教學保障機制
科研反哺教學必須要有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建立合理的科研反哺教學獎勵機制、制定考核指標、激勵措施,鼓勵老師將科研成果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到教學中,確保教師在評優、評價、考核中教學與科研等效評價,發揮導向機制,如制定科研反哺教學的工作量化標準,設立專項經費,支持教師及時將科研成果進行教學轉化,形成教材或教學案例;年終績效考核時予以考慮,保障教師參與科研反哺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推動科研和教學的協調發展。同時,完善學生相應的考核機制,如有些學生參與了科研項目的,或發表了科研論文的,可以將學生的科研成果納入學分,或提供學生科研工作的資助資金,為學生提供創新成才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4.3引導教師積極實踐科研反哺教學
很多教師對科研反哺教學的認識存在偏差,除完善保障機制外,可以開展研討或交流會來改變教師對科研反哺教學的認識,達到思想上認可、行動上踐行。對有些重視教學的教師,應尊重其個性;對有些科研意識較強但又有困難的教師,應先完善科研激勵措施,激勵他們并增強科研信心,引導教師們將科研成果用于教學。
4.4 吸引學生參與科研活動
民辦高校可以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為平臺,以各種各類學科競賽作為載體。還可以以教師們的科研項目作為依托,通過學術講座、科研報告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讓學生盡早走入實驗室,盡早參與科研,融入科研,提高學生對科研的興趣,訓練學生自主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磊,黃家才,萬其等.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8(9):218-219.
[2]毛瑩. 科研反哺教學助力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8):117-118.
[3]王珍珍. 高職院校科研反哺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20(3):65-69.
[4]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學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應策略[J]. 教育研究,2012(3):53-56.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