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圓
【摘?要】小學生處于學好語文的重要階段,在語文課堂中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語文教學成效,是保障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順利達成的關鍵之舉。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希望裨益于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方法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師一一加以重視和改進。筆者認為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既要加強語文知識傳授,又要注重情感啟迪和道德引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任何偏頗都會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教師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推進者,要從考試和素養兩方面著手,讓學生從語文課堂中獲取豐富的學習體驗。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尚存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應該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營造出一定的歡樂和諧的教學氛圍,把學生的學習活力和潛力激發出來。但是顯然,在當下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的教學依然是多年的老樣子,習慣于說教和灌輸,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教育對象,和學生缺乏溝通交流,嚴重打壓了學生的學習興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學效率也就談不上提高。
2、固守教材,教學視野較為狹窄
課文內容固然是語文教學的依據,但是語文是一門豐富寬廣的學科,和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僅僅從課文出發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勢必會限制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感悟力,閱讀和寫作素養也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很多教師的語文教學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過于強調語文知識的獲取和應試能力的提高,忽視學生語言品味和審美體驗等能力的提升。
3、針對性教學開展不夠
因材施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舉措。有的學生語文基礎好,有的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需要教師采取一些針對性的辦法,既要給語文基礎好的學生提供一些自我發展的機會和可能,又要本著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降低后進生的學習畏難心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獲得成長。但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一些教師往往重視優等生的學習,忽視后進生的學習,語文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4、語文課堂教學手段較為單一
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不外是先把生字生詞給學生講清,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通過課后習題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然后是背誦課文,既忽視創新,又不善于借助于多種教學工具對學生的閱讀情感和課文內容的拓展進行強化,這一套程式很容易讓小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慢慢也就讓語文課堂教學失去活力,變得死氣沉沉。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方法
1、打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語文教學煥發活力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低姿態,和學生建立平等關系,打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存在的隔閡,提高學生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交流興致和頻次,給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創造展示的機會和條件。比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把自己聽過的一些大自然的聲響發出來,看誰模仿的最像就給誰頒發一個“大自然的朋友”的獎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的興致很高,有的模仿水流的聲響,有的模仿鳥叫,有的模仿樹葉的聲響,課堂氛圍非常歡樂,同時也會拉近學生和語文學科的距離。
2、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切實提升語文素養
小學生好奇心強,這就需要教師應該多加嘗試和采取多元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凝聚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課文對話內容較多,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課文,幾位學生扮演小蝌蚪,一位學生扮演鯉魚媽媽,一位學生扮演烏龜,一位學生扮演青蛙媽媽,每一位學生模仿角色的語氣語調,這種閱讀方法遠比個人默讀要有趣的多,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會深入。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把課文內容編成小品,穿上道具,背誦臺詞,在講臺上給大家表演,這種方法更能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情感認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記憶。此外為了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還應該建立讀書角,開展多種讀書交流活動,演講活動,寫作競賽活動,給學生營造充分的文化氛圍之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閱讀寫作素養,使學生養成愛讀書,愛寫作的好習慣,這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對于語文教學的長遠發展也是裨益良多的。
3、借助于信息技術,彰顯語文課堂魅力
新時代的小學生對豐富多彩的信息技術有著天然的熱愛和親近。教師要想達到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離不開對信息技術這一教學工具的借鑒和運用。比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動態展示一些漢字的演化過程,從甲骨文到金文,從篆書到隸書到楷書,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同時又能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記憶效果。如“家”這個字,單純讓學生一筆一劃地寫很容易讓學生反感,但是如果在多媒體上把“家”這個漢字的文化意義展示給學生,學生會既覺得趣味盎然,同時又印象深刻。
4、運用分層教學模式,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語文課堂應該是共同進步和提高的課堂,絕不應該僅僅是優等生的課堂。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能使語文學科教學公平公正。在這方面,教師要做的就是經常在語文課堂中采取一些分層教學法。舉例來說,《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對于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對蟋蟀的精神進行分析。對于中等生,教師要讓他們對蟋蟀的住宅的特點進行歸納。對于后進生,教師要集中于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尋找蟋蟀挖掘住宅時的一些主要動作,使學生了解蟋蟀建造住宅的主要過程,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這樣的辦法,既提高了優等生的學習成就感,同時又保障了其他學生也能獲得進步。
結束語: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教學也是如此,需要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師要努力尋找契合孩子的認知基礎和興趣特點的,同時又能起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對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價值有清醒的認識,本著積極的教學態度,為小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做出應有的奉獻。
參考文獻:
[1]黃毅虹.讀寫結合,構建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J].作文成功之路,2020(43):75-76.
[2]周占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196.
(作者單位:四川宜賓市南溪區裴石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