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晴
合作學習是協作學習的一種。教師在教學時運用合作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合作,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采取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任務,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協作,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在繼續教育院校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繼續教育院校教師在教學時大多采取單一的模式,即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被動地接受相關知識,師生之間彼此并不存在交流,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理解目標知識,課堂整體效率不高。加之大多繼續教育英語課堂是合堂班,學生較多,而英語又是一門注重練習和實踐的科目,這樣就會造成教師無法兼顧所有學生,且大部分學生練習、實踐的機會不足,讓課堂成了少數學生的活躍場所,最終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不利于班級整體發展。
繼續教育院校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與全日制院校比起來,繼續教育院校師資力量相對較弱。加之繼續教育院校英語教師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相對落后,難以做到與時俱進(易雅琴2018)。另外,繼續教育院校比較重視專業技術教師的發展,往往忽視英語學科教學的發展,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不夠。
繼續教育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現狀不容樂觀。繼續教育院校學生較其他全日制院校學生入校門檻低,英語水平較差,英語學習能力普遍不足。
合作學習興起于美國,是一種結構化、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如今被廣泛應用到各科目的教學之中。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在繼續教育院校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幫助他們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鞏固內化所學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合作學習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不僅能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能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但合作學習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受母語影響,在實際交流過程中較多使用漢語,加上英語水平不高,即使使用英語,也可能存在語法錯誤或者發音不準等問題,久而久之,整個團隊的發音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合作學習模式時,需要對其利弊進行充分考慮(王衛俠2017)。
1.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小組內成員可以相互討論,每個人都講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并針對別人提出的不同見解發表看法,這樣就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時對接收到的知識進行內化鞏固,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另外,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所有學生都得參與進去,這樣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就可以對英語水平低的學生進行適當幫助,在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英語水平低的學生的學習。
2.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主要依據學生的學業成績、特長、認知水平等因素進行分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不僅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此外,合作學習模式下的積極互助、個人責任兩大基本因素能促使小組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從而發展自我,提高自我(李鳳瑩2018)。
3.有利于促進學生社交技能的形成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社交技能,導致學生不懂得交際,很難適應社會。然而,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彼此協作,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不僅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交際能力和社交技能,滿足畢業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需求。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給出相關主題,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內化、實踐所學知識。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要進行適當點評,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并給予鼓勵,同時指出不足,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在繼續教育院校英語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需要得到學校的認可,即教師要根據學校制訂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習得專業知識。另外,教師在教學時不應該僅限于學校制訂的教學目標,還需教給學生一些學校教學目標要求之外的知識,并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不再只是教師,學生也是知識的傳授者,參與其中,彼此交流、合作。實踐證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比教師單一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一,在合作學習實施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組,明確各個學生之間的職責與定位,之后再準備授課內容。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看到的效果進行分組,可以針對學生成績進行分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套難易程度適宜的試卷,根據學生完成這套試卷后的總體成績及其英語綜合能力(平時課堂表現)進行分組。另外,教師要合理控制每組的人數,以四到六人為宜,因為人數太少難以分工,人數太多容易出現懶散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幫助他們明確職責,以便他們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特長。
第二,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教師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同時進行知識擴展,使學生對文章主旨大意有一個初步理解。其次,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檢驗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并根據學生的個人成績算出小組整體成績,從而決定各組任務的難易程度。最后,教師告訴學生下一堂課要學習的知識,給各組安排好任務,如每組在講解課文時需要負責哪個部分,講解哪些內容涉及的知識點等。課文講解全程由學生負責,教師只提供參考意見。對于學生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指出并作出相應糾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各個小組講授完之后,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分,促使各小組之間形成競爭意識,提升課堂質量。教師還要對各組的展示情況進行總體評價,并與學生討論此次教學存在的不足及需改正的地方。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想要改進的地方,使合作學習模式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
合作學習模式是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溝通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學習模式除了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專業知識之外,還可以幫助他們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增強溝通、合作的能力,從而實現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