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紅
寫作能力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英語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我國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普遍較弱,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困擾廣大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王初明(2012)提出,讀后續寫能夠釋放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有助于創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語言等,是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浙江省和上海市在2017年首先在高考英語試題中加入讀后續寫題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讀后續寫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聚焦對語篇結構的把控能力。一般情況下,該題型提供一段350詞以內的語言材料,要求學生依據該材料內容、所給段落開頭語和所標示關鍵詞進行續寫(150詞左右),將其發展為一篇與給定材料有邏輯關聯、情節和結構完整的短文。
讀后續寫是一種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全新題型,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第一,把握文本語言特點的能力。學生需要閱讀給定文本,把握原文本的語言特點,或正式,或幽默,然后在續寫部分創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語言,力求保持語言風格一致。
第二,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豐富性。學生不僅要把故事補充完整,還要恰如其分地運用動作、語言、心理、環境描寫等勾勒人物形象。能否準確、恰當地運用多變的句式和較復雜的語言結構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標準。
第三,對語篇結構的把控能力??疾閷W生對情節及邏輯關系的把握,所續寫的短文要語句連貫、有序,情節與上文吻合。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認真研讀給定的續寫段落的開頭句子,注意句中的代詞、冠詞、邏輯詞等,并結合原文內容確定每段的續寫內容。
第四,創造性思維能力。讀后續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求學生詳細、生動地描述情景、態度和感情,符合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生應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利用續寫部分給定的句子,充分發揮想象,寫出與原文思路一致,情節合情、合理的文章。
韋格爾(Weigle 2002)認為,評分標準和各檔次分值描述語的制訂對于測量寫作觀念和確保考試效度至關重要,因為它或明確或隱含地代表著考試設計的理論基礎,會充分體現考試設計者期望測量的技能或能力?;谧x后續寫的特點,給出以下評分標準:
第一,與所給文本及段落開頭語的銜接程度;
第二,內容的豐富性和對所標關鍵詞語的應用情況;
第三,應用語法結構和詞匯的豐富性和準確性;
第四,上下文的連貫性。
在讀后續寫中,首先要通讀給定文本,把握故事的人物和事件。在此基礎上,根據續寫段落給定的提示句及文章中的畫線關鍵詞對故事的發展作出合乎邏輯的預測。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須與原文的情境模式協同,以確保續寫的短文在內容和語言上與原文連貫。學生可以通過問題驅動,分析、梳理、思考閱讀任務,達到思維能力提升的目的。下面以附錄文本為例,說明讀后續寫應如何進行。
讀后續寫以記敘類的故事或夾敘夾議的文章為主,一般不會出現說明文或議論文。這類文本邏輯性比較強,續寫部分為高潮或結局??梢酝ㄟ^記敘文的五要素快速梳理文本的基本脈絡:
Who:the old gentleman,the shop girl,I
When:Christmas season
Where:in a bakery shop
What:An old gentleman sampled but never bought cakes.
How:wanted to do him a favor
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通過文本字里行間的敘述推斷人物性格是非常重要的。性格直接決定人物的后續動作和故事發展。在讀完附錄文本后,可以通過以下句子看出文本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1)...limped(蹣跚)up to the counter and began looking closely at the row of cakes with great interest.
(2)...who was poorly but neatly dressed,...only breaking off occasionally to wipe his red eyes with a large torn handkerchief.
(3)This is quite good.This is not bad either,but a little too heavy.
由上述句子可以看出,老人個子不高,腿腳不方便,穿戴雖然不好,但是非常干凈,他對面包有著自己的品味,且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
(4)Well,let him come if he wants it,and welcome him.And I hope there are a lot more stores where he can go and get his share.He looks as if he needs it,and I suppose they can afford it.
(5)Would you like to sample them,sir?Here’s a spoon for you to use.
即使對于這樣一個經常光顧只嘗不買的老人,希望其他店鋪也能像她一樣歡迎這位落魄的老人,客氣地稱呼他“先生”,總結出店員體貼、善解人意。
(6)...Poor old man!
(7)Among the crowd of happy,prosperous looking Christmas shoppers,the little black figure of the old man seemed pitiful and out of place.
從感嘆句的使用、通過“我”的視角描述老人的背影等都能看出“我”是一個善良的人,這也為后面的內容作了鋪墊。
續寫段落給定的兩個句子在很大程度上規定了故事的發展方向。仔細研讀句子,觀察句子中的代詞、冠詞、邏輯詞等,通過設問的形式思考,發散思維,分析故事情節的走向,達到與文本的互動:
Para.1:In a burst of mercy,I went up to him and said...
(1)Who does“him”here refer to?
(2)What would I say considering the phrase“in a burst of mercy”?
(3)How would he respond?
Para.2:The girl took down the cake from its stand and started to make a parcel.
(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ake”?What would be the last sentence in the paragraph above?
(2)Who paid for the cake? I? The old gentleman?The shop girl?
店員經常看到老人來店試吃,并沒有施以援手,只是在老人來試吃時給了足夠的尊重,并希望別的店鋪也能像她一樣包容。故事的走向有以下兩種:
(1)The old gentleman bought the cake himself,declining my kindness.
(2)I bought the cake for the old gentleman,but how to persuade him without damaging his pride.
在給定的文本中有10個畫線詞,要求在續寫時至少使用5個。觀察之后發現,畫線詞以名詞和動詞居多,其次是形容詞和副詞。名詞和動詞能夠推動故事發展,形容詞和副詞則是記敘文的另外一條情感主線。確定好故事的最后結局后,借助關鍵詞設計故事情節,續寫部分的基本框架就確定了。
故事都有主題,或鼓舞,或感恩,或警醒。續寫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或結局,借助故事一定要傳達主題意義。結合故事走向及畫線詞,故事主題有以下兩種:
(1)Maybe spreading love,joy and concern to people in need is the true spirit of Christmas.
(2)Even if you offer help to others,you should take others’response into consideration.
讀后續寫首先要通讀給定文本,把握故事中的人物特點和故事發展的脈絡。在此基礎上,根據提示句子對故事的發展作出合乎邏輯的預測。故事的發展要遵循起、承、轉、合的原則,且情節的發展一定要與人物性格和故事開始的情節相吻合。這就要求續寫部分一定要綜合考慮人物性格、給定的句子及畫線詞,最好不要自行加入新角色,或者將情節過度翻轉、復雜化。當然,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文本有不同的詮釋。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力求創新,寫出合乎邏輯的、生動的、有趣的內容。
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既要對羅列的要點進行篩選和整合,又要考慮運用有效的銜接手段整合寫作要點。續寫部分應與文本形成邏輯關聯,并與主題自然呼應。
對給定文本及給出的畫線詞所對應的的文體要素、故事信息(環境、動作、心理與情感等)進行分類,以便在后續情節中創造性地使用,并在語言風格上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另外,故事的走向要與作者前期的鋪墊體現出的寫作意圖、主題意蘊、思想情感、人生哲理等一致。
讀后續寫呼應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教育部2003)的理念,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讀后續寫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釋放想象力和創造力、自主表達、充分發揮和展示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上有著重要作用,是提高其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