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盛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課程要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由于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整體教學效益(教育部 2012)。
所在學校部分初中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存在兩極分化現象。進入初三后,學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加重,后段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聽課效率低,作業欠交現象嚴重;而前段學生往往感覺課堂缺乏挑戰性,導致專注力下降。教師的授課積極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針對上述現象,2019年2月,初三年級備課組在年級統一布局下嘗試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即把年級20個行政班根據班級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5個層次,再在5個層次中進行具體的學習能力分層走班,以使教學更有針對性,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任教的兩個班級分屬不同層次,其中A班為較高層次班級,綜合測評均分為125分左右(總分150分);B班為一般層次班級,綜合測評均分為100分左右。下面通過分析A、B兩個班級相同教學內容下不同的教學策略,探討如何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下有效開展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大多數初中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教師備課時通常制訂統一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和學卷,未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這樣的課堂教學使部分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無法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情制訂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實現“因材施教”。通過分層次備課,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分層次布置作業,能使教學更加優化,也有利于各層次學生的整體發展。表1為初三英語語法復習教學的分層教學計劃。

表1
初三6英語第一輪復習中的語法復習教學是中考備考的重點。但在實際教學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覺乏味、低效,該課型因此常常成為復習課中的“雞肋”。實行分層走班教學后,教師總結以往英語語法復習教學的經驗,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組織課堂教學。下面以時態、語態復習為例,談談如何開展分層走班教學模式下的初中英語語法復習教學。
1.A班學生能:
(1)利用學卷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總結規律;
(2)在具體文段中正確使用時態;
(3)完成學卷,分組討論,集體解決時態、語態中的重、難點;
(4)在寫作任務中正確使用時態、語態,提升寫作水平。
2.B班學生能:
(1)在教師的幫助下歸納時態結構,并嘗試繪制思維導圖;
(2)利用學卷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學會總結規律;
(3)完成學卷,并能用動詞的正確形式完成句子;
(4)在具體文段中正確使用時態、語態。
1.A班學生
(1)能正確把握時態、語態中的易錯點(完成時非延續性動詞、when/while句型,進行時態的被動形式等);
(2)能在寫作任務中正確使用時態、語態,提升寫作水平。
2.B班學生
熟記6種時態,并能在練習中正確使用語態,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時態。
1.A班學生
該層次學生雖然對6種時態的基本結構比較清楚,但對時態、語態中的易錯點不能準確把握,因此將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學卷1、2、3來引導他們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解決集中的問題;通過學卷4強化時態、語態在文段中的運用訓練;通過學卷5的寫作訓練指導學生如何避免寫出語法不規范的句子。
2.B班學生
該層次學生對6種時態的基本結構不清楚。因此將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教師幫助,先繪制時態結構思維導圖,通過學卷1、2、3掌握并能記憶它;通過學卷4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時態,并在不斷練習過程中理解并能記住不同時態、語態的用法;通過學卷5的寫作訓練提升句法規范。
1.A班
Step 1:檢查時態結構圖表作業的落實情況
選取優秀的時態結構圖表作業(見表2)進行展示,幫助學生復習6種時態。從作業展示可以看出,該層次學生對6種時態的基本結構都能較清晰地把握,都能在文段中較準確地使用時態,但對時態中的難點把握不準確。因此,教師將課堂上的練習重點放在時態的典型句型上。

表2

表 2(續)
【設計說明】該層次學生的思維不夠嚴謹,因此將繪制時態結構圖表放在前置作業中,不僅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使教師抓住語法知識的要點和難點,從而引導他們進行深度探究。該層次學生大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現作業,基本沒有繪制思維導圖,可見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的指導。
Step 2:完成學卷1練習
讓學生完成學卷1練習(見圖1,節選部分),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歸納時態中的重、難點,并繪制、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見圖2)。

圖1

圖2
【設計說明】此練習能幫助學生復習各種時態的具體用法,進一步完善各種時態的思維導圖,深層次理解各種時態的涵義,使其更好地在文段中運用時態。讓學生小組合作歸納語法知識點、完善思維導圖,能促進生生互動,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Step 3:完成學卷2練習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be動詞的各種形式,從而梳理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結構。然后,布置學卷2練習(見圖3,節選部分),鞏固他們對時態、語態的掌握。

圖3
【設計說明】be動詞的各種形式是時態教學的重點。要求A層次學生自己總結be動詞的各種形式及其在不同時態中的用法,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
Step 4:完成學卷3練習
教師讓學生完成學卷3練習(見圖4,節選部分),練習時態、語態在句子中的應用。在學生完成后,教師投影讓其核對答案,并分組集中解決語法難點。

圖4
【設計說明】學生在梳理了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結構基礎上,在具體的句子中練習其應用,能提升在語境中正確應用時態、語態的能力。再結合練習結果展開小組討論,集中解決語法難點,更具針對性。
Step 5:完成學卷4練習
教師讓學生完成學卷4練習(見下頁圖5,節選部分),訓練其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時態。所選短文的文體是故事性文體,適合練習過去時的時態和語態。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雖然對過去時態的主動形式把握很好,但是對過去時態的被動形式不能準確把握。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可以集體解決這一問題。

圖5
【設計說明】任何時態的學習都應該放在具體語境中。在本環節中,教師特意選擇了一個故事型文段,涉及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等時態。學生可以通過練習在具體語境中使用時態,培養靈活運用時態的能力。
Step 6:寫作訓練
教師讓學生完成學卷5的寫作任務,要求正確使用時態、語態。作文題目如下:
暑假你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環境不如以前,污染現象嚴重。請根據以下提示,寫一篇有關家鄉環境變化的報告,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過去:1.河水清澈,天空蔚藍;2.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現在:1.工廠隨意排放廢氣,大氣污染嚴重;2.亂扔垃圾,垃圾堆積如山;廢水不經處理隨意排放。
倡議(至少兩個):1.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2.從小事做起(如做好垃圾分類、使用可回收物品等)。
學生完成寫作后,先進行組內互評,集中歸納、修改作文中的時態、語態錯誤,再由教師進行評價并總結主要問題,展示優秀的學生習作。
【設計說明】要求學生對比過去和現在家鄉環境的變化,寫作內容中很自然地涉及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現在完成時等時態,能達到在具體語境中恰當使用時態、語態這一語法學習的終極目標。學生通過在小組互評中對作文中出現的時態、語態錯誤進行提煉、歸納,能更明確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并加以重視、改正;通過學習優秀的學生習作,能汲取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Step 7:后置性練習
教師從學生習作中挑選出存在時態、語態錯誤的句子,讓學生修改并分析其原因;再設計相應的針對性練習,幫助他們鞏固對時態、語態的掌握。
【設計說明】針對性練習能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語法體系,提升寫作水平。
2.B班
Step 1:檢查時態結構圖表的落實情況
從作業展示可以看出,該層次學生對6種時態的基本結構不能清楚地把握。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先要梳理時態結構,再通過練習讓他們鞏固相關知識。
【設計說明】該層次學生不善于思考,將繪制時態結構圖表放于前置作業中,便于教師在預習時提出知識的要點和難點。該層次學生主要對動詞的形式不太了解,因此在預習時還要引導他們復習動詞的各種形式,幫助他們搭好語言支架。
Step 2:完成學卷1練習,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
教師帶領學生復習時態的類型,并投影他們的時態結構圖表,指出其中的問題,指導他們繪制時態結構思維導圖。讓學生完成學卷1練習(見圖1),使其加深對6種時態結構的理解,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
【設計說明】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通過繪制、完善時態結構思維導圖幫他們復習時態的基本結構,然后通過練習,使其學會運用。
Step 3:選做學卷2練習
教師帶領學生歸納各種時態、語態的謂語動詞結構形式,然后讓他們選做學卷2練習(見圖2)。在學生完成后,教師投影讓其核對答案,并分組討論,集體訂正。教師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和點撥。
【設計說明】該層次學生對時態、語態的理解還停留在淺層次層面,因此教師在歸納該知識點時給予他們一定的指導,有助于提升課堂效率。
Step 4:完成學卷3練習
教師讓學生背誦各種時態、語態的謂語動詞結構形式,然后完成學卷3練習(見圖3)。學生完成后先相互討論,嘗試進行解答,再由教師進行講解,并督促他們逐一訂正。
【設計說明】該層次學生還不能準確把握語態的形式,因此教師指導他們通過小組討論,再次復習語態的結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集中解決一些突出問題,再由教師指導,能加強他們對語法的理解與運用。
Step 5:完成學卷4練習
教師讓學生完成學卷4練習,訓練他們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時態。
【設計說明】經過以上教學環節的訓練,學生對時態、語態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師選擇一個故事型文段檢驗他們的掌握程度,能夠逐層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
Step 6:布置寫作訓練,集體糾錯
教師讓學生完成學卷5的寫作任務,完成后小組討論作文中出現的錯誤點,并集中修改其中的時態、語態錯誤。
【設計說明】語法學習必須有一個糾錯的過程。學生只有經過反復練習,才能逐步掌握如何在具體語境中正確使用時態、語態。
Step 7:設計后置性練習
教師從學生習作中挑選出存在時態、語態錯誤的句子,讓學生修改并分析其原因;再設計相應的針對性練習,幫助他們鞏固對時態、語態的掌握。
【設計說明】針對性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時態、語態知識,并做到準確運用,從而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
A班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基礎,思維活躍,但因為學習不注意細節、課堂專注力不夠,成績還達不到優秀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增加復習難度,讓他們不斷去挑戰,以保持課堂專注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引導、啟發、歸納為主,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的嚴謹性。
B班學生的英語基礎相較于A班薄弱,不清楚基本的時態結構,且課堂專注力不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板書為他們搭建“支架”,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增強其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提升其課堂專注力。另外,教師鼓勵學生背誦語法結構,以不斷強化他們對語法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且教學以講授、歸納為主。
語法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三要素之一,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構建語法體系,有利于其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語法教學的效果勢在必行。基于分層走班教學模式開展初中英語語法復習教學,總結出以下教學策略:
語法的掌握最終是通過語言的恰當交流體現出來的(王篤勤 2010)。在初中英語語法復習教學中,傳統的講練不適合現行英語教學的要求,教師應不斷創設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回答與討論中掌握語法知識。通過這種互動與討論,可以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語言運用的恰當與否都是在具體的語境中體現出來的。通過創設語境,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時態、語態的真正含義,有利于其對相關語法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和運用。因此,在開展初中英語語法復習教學時,可教師以選擇具體的語篇進行填空訓練。
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將原本零散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體系,使學生思路明晰、記憶深刻。因此,在開展初中英語語法復習教學時,教師應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工具,讓學生內化零散的語法知識。
語法復習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還要繼續跟蹤、鞏固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可以整合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做成學卷,讓他們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重做;也可以歸納普遍存在的問題,再次強調知識點。如此堅持反復練習,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會得到持續提高。
實施分層走班教學后,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和成績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分析以上課例可知,要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效率,不能脫離語境和語篇,而要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法知識;不能單純地做練習,而要分步設計、逐漸升級;不能“滿堂灌”,而要靈活采用小組討論等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尚有完善空間,如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如何把握分層作業的尺度,如何進行課后輔導等。這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努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