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華
英語教師恰當的課堂話語能夠促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小學階段學習結束時教師應實現以下目標:在情感態度方面,應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語言技能方面,應使學生具備就日常話題進行簡單表述的能力;在文化意識方面,應使學生對了解和學習外國文化持有積極態度等。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地運用話語,通過巧妙的知識講解、合理的發言安排、融洽的互動交流等方式進行教學,有助于上述目標的實現。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堂話語運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教學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了阻礙作用。鑒于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并研究相應對策。
教師課堂話語是指教師基于傳授知識、互動交流、課堂管理等教學需要而實際應用的語言。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的具體表述既有漢語部分,又有英語部分。從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上看,教師課堂的具體表述一部分與教學內容直接相關,另一部分則與教學內容非直接相關。同樣地,它們也均包含于教師話語之內。與此同時,在理解教師課堂話語概念時,應將之與課堂語言、課堂用語進行區分。課堂語言通常是指課堂中涉及的語言系統,而課堂話語則是在課堂中教師所應用的具有特殊目的的語言。教師課堂話語的范圍小于課堂語言的范圍。課堂用語通常是指在課堂中涉及的類如“It’s ready for class.”“Hands down.”等程序化用語。教師課堂話語則是教師在課堂中根據實際需要所采用的包含程序化用語在內的所有語言,其范圍大于課堂用語的范圍。
一般而言,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具有以下四個功能:(1)教學功能。它是指教師課堂話語在知識講解、傳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教學功能是最基礎的教師課堂話語功能。(2)溝通功能。它是指教師課堂話語在提問、交流觀點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教師課堂話語的溝通功能可以使教師將自身的意思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也有助于教師獲取、分析及理解他們的真實思維動態。(3)評價功能。它是指教師課堂話語在對學生實際表現、學習結果等事項進行評定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教師課堂話語的評價功能可以產生對學生的積極評價,也可以產生對學生的消極評價。(4)組織功能。此功能側重于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課堂話語在秩序維持、進度控制等課堂管理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在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數量方面,無論是教師的英語表述還是漢語表述,均存在著使用數量明顯偏多的現象。相關研究顯示,教師課堂話語占用時間在課堂全部時間中的比重達到65%以上,這說明教師所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王銀泉 1999)。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課堂話語時間占比超過65%的情況仍然較為常見,部分教師的課堂話語時間占比接近80%。教師課堂話語數量偏多的現象表明,雖然隨著英語新課標的推行和實施,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得到扭轉,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也較以往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還有部分英語教師有意無意地傾向于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進行教學。
就教師課堂話語質量而言,部分教師的英語表述質量不高,甚至一些教師還存在著語法錯誤,對學生的英語初始學習產生了誤導。首先,教師英語發音不準確。例如,部分教師英語單元音發音不準確,對[?:]與[?]、[?:]與[?]等元音的長短發音不作區分;雙元音發音不準確,存在忽略[?I][??]后元音發音的情況等。教師的這些發音不準確現象極易導致學生養成錯誤的發音習慣。其次,課堂英語表述語速偏快。部分教師在運用英語表述時語速偏快,只照顧到班級中、上英語水平的學生,未照顧到英語水平比較差的學生。最后,教師英語表述存在語法錯誤。部分教師或是由于習慣所致,或是由于不經意所致,在英語表述中出現語法錯誤,如“It begin”“He is smile”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了不利影響。
就課堂話語功能而言,部分英語教師在利用其滿足教學需要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首先,課堂話語功能利用不合理,其教學功能、組織功能利用程度偏高,溝通功能利用程度偏低。在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重視課堂話語教學功能而忽略其他功能,課堂教學話語量占教師課堂話語總量的比例接近甚至超過50%。不僅如此,一些教師在課堂中的組織性語言也明顯偏多,且多為機械性的重復語句。教學、組織話語數量偏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勢必會造成師生溝通話語數量的減少,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發現問題,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其次,課堂教學話語中英語表述的難度與學生英語水平不符。例如,有的教師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知識補充時英語表述過多、過難,不易使學生理解;而有的教師在對高年級學生進行知識講解時的英語表述又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最后,在評價功能方面,評價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必要的互動。“Very good”“Great”“That’s right”等均是常見的評價語句。這樣的評價性話語雖然簡單明了,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但缺點十分明顯,單一且單向的評價對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和開展師生之間的必要互動均產生了不利影響。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課堂話語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教師課堂話語量過多,體現不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課堂話語量過少,則又不能滿足正常的知識講解的需要。所以,教師要合理規劃、嚴格控制課堂話語數量,兼顧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第一,精簡課堂話語。在教師課堂話語中,存在一部分對教學沒有實際意義的話語,屬于無效話語,應將其從課堂話語中剔除。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師課堂話語總量減少,還可以提升教師課堂話語的有效率。第二,課前充分規劃,依據時間控制課堂話語數量。有效的課堂話語控制必須結合課前規劃進行。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對課堂話語的分配做好合理安排,即使出現特殊情況,對話語數量的控制也不會出現較大偏差。在具體實施時,由于教師實際應用的課堂話語總量難以估計和控制,所以應以時間為依據對課堂話語數量進行規劃。在課堂教學時,只要教師按照課前的規劃進行授課,也就等同于對課堂話語數量進行控制。第三,嚴格控制課堂話語總量。如前所述,教師課堂話語時間占課堂時間的比例不應超過65%。教師應在靈活調整的基礎上嚴格控制課堂話語總量。如果課程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課堂話語所占用的時間;如果課程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少,則可以相應減少課堂話語所占用的時間,但課堂話語總量所占用的時間比例應控制在65%以內。
要想提高教師課堂話語質量,一方面需要教師對自身課堂話語應用情況不斷進行反思;另一方面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一是教師應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教師在教學時較難發現自己應用課堂話語的問題,所以應在課后不斷對其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找出問題所在、提高課堂話語質量。教師的記憶能力有限,無法準確、完整地記憶教學的全部過程,因此可以借助教學設備對課堂話語使用情況進行錄音、錄像,為課后反思提供參考。教師應加強課堂話語理論學習,積極查找和收集理論資料,樹立正確的課后反思標準。通過將實際課堂話語運用情況與標準進行對比,發現不足之處并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二是學校應加強對教師課堂話語的應用培訓。與教師自身反思和學習相比,學校開展的課堂話語應用培訓更具專業性和系統性。學校應在查清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應用實際水平的基礎上,以專項培訓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課堂話語培訓活動。如以講座的形式聘請專家講解課堂話語應用技巧,以座談會的形式讓本校教師與專家當面交流和探討,還可以邀請專家實地觀摩課堂教學并給出改進建議。
1.合理利用各項話語功能
教師話語的各項功能均對英語課堂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只有對其進行合理利用,使其對課堂教學產生積極作用,才能增強教學實效。對于教學功能、溝通功能、評價功能,教師應力爭做到均衡利用。對于組織功能,教師應視教學的具體情況決定利用程度。如果班級學生的紀律性強、教學活動的復雜程度低,可以適當減少對該功能的利用;反之,則應增加。
2.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組織課堂英語表述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所選擇和應用的英語表述應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李源 2016)。在單詞的使用方面,教師應選擇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的詞匯。即使英語表述中存在個別超出學生掌握范圍的詞匯,也不會對學生理解整體句意造成嚴重影響。同樣,在句式的使用方面,教師應本著相同的原則進行選擇和使用。與此同時,在英語表述可能對學生的理解形成障礙時,教師可以借助肢體語言、教學工具、具體語境幫助他們理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英語》一年級(上)Unit 6 Fruit時,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可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葡萄、菠蘿等常見水果的知識。在實際講解時,可以采用“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句式,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講解,讓學生掌握這些水果名稱、顏色的英語單詞。由于葡萄、菠蘿的英語單詞難度與課本內容難度相當,并且教師教學表述中的句式均已被學生學習和掌握,所以水果名稱的英語單詞可被他們輕松學會。但在對葡萄的顏色進行提問時,由于學生沒有掌握紫色(purple)的英語單詞,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卡片、幻燈片等工具為其展示,在這樣特定的課堂氛圍和教學語境中,同樣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3.豐富評價話語類型,增強評價的互動性
教師選擇話語對學生進行評價,不應只選擇肯定性話語,也應選擇否定性話語。當學生作出正確回答時,教師應給予肯定性評價,以起到激勵作用;當學生作出錯誤回答時,教師應給予否定性評價,以幫助他們認識和糾正自己的錯誤。由于否定性評價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影響其英語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使用否定性評價時應考慮評價方式的適當性,盡量選擇和使用鼓勵性的否定評價。不僅如此,在評價學生時,教師還應在評價中融入互動元素,以培養其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英語》一年級(下)Unit 2 Room時,教師可以“Find the differences.”句式向學生發出任務指令,當他們找到不同之處并正確回答后,給予肯定性評價:“OK,very good”,并進一步以“Are there other differences?”句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引導他們繼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教師課堂話語在實際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對其恰當、有效的運用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拉近師生的距離、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向群力 2019)。因此,英語教師應具備規范運用課堂話語的意識,正視教學中存在的課堂話語運用問題,利用多種手段提升課堂話語運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