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俠
(安徽省濉溪縣第二中學 235100)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量子信息和相關技術的到來,越來越需要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隨著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的發展,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施過程要求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一線物理教師,必須著眼于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并結合物理教學的專業特點,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
傳統高中物理教學以填鴨的方式,將大量抽象和深奧的物理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造成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同時,將目標過多的關注到如何提高物理的卷面成績上,而不是將物理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識,起不到現代教育培養個人能力的目的.新課改背景下,一線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改變這一傳統,想方設法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積極參與到物理的學習中.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物理學習興趣的激發,來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切學習行為的源動力.只有在學習中保持興趣,才能讓學習主動尋求新的知識、新的學習方法.而在這一尋找的過程中,通過主動思考和動手實踐,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為此,在教學上,一線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手段.例如,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許多學校很難在物理教學中建立足夠的實驗來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技術,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進行虛擬模擬實驗,能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對教師的引導性的提問進行設計,在課前通過語言,引起學生的聯想和學習興趣,可以達到活躍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各種物理實驗的巨大作用.在傳統教學中,對于物理實驗往往采用書面介紹+教師演示的形式.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不能更加的深入的了解物理實驗所體現出的原理.有鑒于此,通過實驗教學,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桎梏,更是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經由學生親自動手,在實踐中進行思索,進而培養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高中一線物理教師借助實驗教學的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更是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例如,《電阻定律》一節,在教學的時候,一線物理教師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本節的教學而不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親自驗證電阻、導體以及橫截面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而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后,再進行相關教學,勢必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基于物理的學科特點(實驗性、實踐性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賴于物理學科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可以讓物理的學習更加的輕松.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徹底改變高中物理的教學模式,實現了高中物理教學的“一箭三雕”:有序有效的課堂教學;穩步提高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教師的講解,僅僅是針對當堂課程的知識點進行,而不是圍繞知識點,展開聯想和討論,進而實現高中物理知識廣度和深度的拓展.這種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只是跟隨物理教師的指引,習慣性的記憶,而不是理解物理知識.他們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記憶長長的未理解的公式和定理,或者對大量的物理問題進行計算,而不進行任何思考或試圖去理解它們.雖然有些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很有效,但只在短期內才會有效.這樣獲得的知識是膚淺的,取決于情況,很快就會被遺忘.學習的目的是完成任務,而不是豐富自我的學識.因此,學生感受不到物理的魅力,也抑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發揮.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高中物理教師通過開放課堂教學,在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放開思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物理知識及其應用,在高中物理課程中,物理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建立起物理課堂和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適用條件,建立他們的物理直覺,將他們的個人經驗用于解決問題.一般意義上,可以把這種學習目標作為高中物理“隱性課程”的一部分——即沒有列在課程大綱或教科書的目錄中的課程.這種“隱性課程”能夠幫助物理教師為學生創建開放式教學課堂,進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也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和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一線物理教師從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出發,通過實驗教學和開發課堂來培養創新能力.在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幫助學生積極探索物理的奧秘,調動對物理的興趣,在創新的課堂教學中,改變填鴨式教學的弊端,提升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高中物理課堂教與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