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飛
(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 222100)
互動模式主要就是指教師以及學生等各個方面在進行教學活動當中逐漸產生的某些交互作用,從而可以通過有效地調節師生、生生以及師師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這樣更加方便的實現各項教學資源的逐步優化,并豐富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認知.在以前的一些比較傳統的教育體系之下,教學關系主要建立在教師單向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關系之上,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會按照學生的考試分數來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以及言行等,這樣不僅僅違背了公正公平的原則,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當前教學關系的不斷轉變已經迫在眉睫.
對于學生而言,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存在較多的抽象概念和需要理解的內容,很容易使得學生在缺乏理解的情況下而產生學習的挫敗感,并且也不利于后續教學的展開和物理知識的繼續學習.在以前的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當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一般情況下都會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使得學生不得不接受這種滿堂灌的學方式.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推進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是極為不利的.由此,教師需要突破固有教學方法的限制,轉變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利用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在寬松和和諧的學習氛圍情況下,進行物理知識理解和思考,開展物理學習和探討.當教師能夠適當地引導學生利用互動教學的方式,并且及時地了解學生的一些實際信息從而對教學計劃進行更加及時地調整,就可以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掌握程度,從而推進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奠定堅實的物理學習基礎,從而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彈力”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互動教學的方式,來指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物理概念,彈力表達式為:F=kx.首先,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能夠有效地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且能夠回憶起在生活當中彈簧的多種形態以及多種應用.此后,在這種與實際生活聯系更為緊密的學習環境下,再開展相關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樣可以使得學生能夠非常迅速地在自己大腦中聯想出相應的畫面.此后,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幫助學生自主的解決物理學習所產生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更為開放性或者啟發性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探討,進而逐步引導學生理解為“不同的概念產生的形變,所造成的彈力也不相同”等多個物理概念,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影響彈力的多個因素.
在高中物理課堂開展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挫敗感嚴重是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當學生缺乏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和強烈信心,就會使得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忽視近在眼前的物理規律,無法走進物理學習的大門,也無法掌握更加直接和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基于物理學科所具有的邏輯性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規律和物理知識的體系,可以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且可以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更加清晰、明了,具有條理性.因此,教師應該和學生之間進行更加有效地互動,并逐漸地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探索物理的規律,使得學生可以掌握物理學習的規律.而且,通過對物理學習規律的掌握,學生也會隨之而形成系統的物理知識體系,進而也會提高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最終順利辨別物理公式和物理概念的應用環境.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摩擦力”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提問學生滑動摩擦力的公式,之后,學生就會非常迅速地回答出:f=kN(k為動摩擦因數).此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分析“FN”和“G”的關系,并通過不同的關系進一步判斷各自的摩擦作用力.此后,教師可以借助物理實例來引導學生探討靜摩擦力的產生、靜摩擦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的關系、其中的作用力等,使得學生更為直觀和確切的掌握這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最后,教師可以在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提問學生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物理學習的捷徑和奧秘就在于對各種物理學習規律的掌握和全面了解,當教師通過充分的互動,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充分的接收到教師講授的物理知識,從而自發的總結規律、掌握規律、利用規律.這樣也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物理實驗與物理知識的掌握往往是相伴而隨的,通過物理實驗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從而掌握物理學習的重難點.由此,教師一定要抓住物理實驗的良好機會,通過全面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教師通過實驗環境來引導學生開展物理學習,一方面可以通過指導和幫助來避免學生走彎路、走錯路,進而提高實驗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激勵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并對于實驗結果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物理實驗而樹立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對物理學習的信心.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的展開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通過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和充分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學習物理知識、掌握物理規律,從而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