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翔
(江蘇省如皋市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袁橋初級中學 226500)
在當今社會,多學科、多行業的交叉在實際中應用范圍更廣,也更被人們所提倡.而多領域知識的交叉應用,往往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應用已經不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自多媒體等技術應用于課堂以來,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許多新思路.不僅教師的教學方便了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很多.然而沒有什么方法是一勞永逸的,恰當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而信息技術的不充分使用也讓課堂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甚至反而耽誤了課堂進程.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是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許多物理知識都是從實驗當中總結出來的.而我們今天所接觸的物理知識大多是許多年前科學家們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因此,通過實驗學習物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考慮到安全性等諸多因素,教師很難將一些物理實驗在課堂上重現.此時教學視頻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互聯網發達的當下,許多教學視頻得以在教學中共享.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優質內容作為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通過觀看實驗視頻學習物理知識.另一方面,信息技術還可以演示抽象知識.物理所涉及到的一些內容是平時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例如對于“分子的熱運動”這部分內容,由于分子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的運動自然也是觀察不到的.在過去的學習中,這些知識只能憑借學生的想象力來完成,難度自然不言而喻.而信息技術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模擬抽象的知識.借助信息技術之后,教師可以將分子夸張放大為圓球模型,通過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演示分子的運動過程.直觀的現象能夠將復雜知識簡單化,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因此無論是實驗視頻還是動畫內容,都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
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學到一些基礎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鍛煉思維模式.信息技術時代的教學自然也離不開這兩個目的.信息技術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更輕松的理解知識內容.但不恰當的教學設置則會讓信息技術阻礙學生的思考.一些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簡單輕松,在借助信息技術呈現一些現象之后直接呈現出對應的結論.從基礎知識學習角度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也能夠達到讓學生記住重點知識的作用.但由于這個過程缺乏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學生很難對這些內容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最終學生只是學習到了表面知識,而至于學習能力和思維模式,則很難有大幅度的提高.這無異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了.在教學當中,完全讓學生通過思考來學習知識會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降低學習效率,而過于直觀地呈現知識點則會阻礙學生的思考,同樣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因此,如何把握好兩者之間的節奏,還需要教師費心思巧妙設置教學環節,在學生思考之后再呈現相關內容.同時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養成勤思的學習習慣.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是一種教學的新趨勢,許多教師也因此在課堂上過于依賴信息技術.甚至不是為了教學需求而使用信息技術,而是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要避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搞明白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的目的.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是為了通過多媒體等技術實現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例如利用網絡共享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更多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實驗,利用動畫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等等.對于這些不借助信息技術難以完成的教學內容,自然應當使用信息技術.但對于一些不必依靠信息技術的內容,還需要教師用其他形式完成.例如課堂上的板書.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之后,許多教師在講課時將內容全部呈現在PPT上,而不再書寫板書.這或許能夠節省一部分課堂時間,但同時也失去了書寫板書所能達到的效果.板書能夠告訴學生哪些是學習重點,也是許多學生復習時的主要參考提綱.省去板書之后,學生或許也會失去了學習提綱,對所學內容沒有宏觀把控,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太高.因此,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時要先考慮好課堂需求,避免無意義地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對于課堂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都希望它能夠成為促進教學進展的有利工具.但很多時候,教師可能會在無意之中就讓信息技術發揮了負面作用.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因此使用好信息技術還需要教師對教學目標以及各種課堂形式所能帶來的效果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節奏,真正讓它成為一種對教學有幫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