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
(江蘇省常熟市錦荷中學 215558)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下,初中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等課題的提出,為現代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中的生活現象、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用生活道具進行物理實驗等,讓物理學科不再抽象,而變得更加通俗易懂、變得充滿實用價值.
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發展是穩步進行的,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會依靠老師給的理論知識點,配合實踐實驗獲取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但與此同時,教學依然無法擺脫不同階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背景的桎梏影響.以目前的教學背景為例,各地大多采用人教版教材,在初中階段,人教版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理論性很強,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需要記憶背誦知識點,很多理論幾乎不用證實,因為它是順延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不變定律”.即便教學也會引入實驗、實踐活動,但實驗缺乏新穎度、有時只是說明理論知識的一個環節,并未給學生好的教學引導和影響.
生活素材可以打破初中物理相對傳統、固定的教學模式,從教材資源選擇、實驗活動設計方式等多方面都能夠起到有效的影響,讓學生把生活知識與理論知識與經驗有機結合起來,迅速提高成績.
為了在更好的改革背景與條件開展教育實踐工作,充分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需要對教材內容做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生活素材的使用與利用.初中物理課程的內容是緊密銜接的,難度、復雜程度也是依次遞進的,所以在生活素材選擇上要以教材教學為主題,以學生素質與能力的訓練為主導.
1.利用生活素材豐富知識體系
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記憶、背誦和理解獲得,生活素材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明白知識到底是怎么“由來”、“產生”的.以《聲現象》課程教學為例,先提出課題要求,“學生們知道聲音是怎么來的?怎么傳播的?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之后再給學生們一個“土電話”讓學生們去實踐,找到和課程結論相似的實驗,是課題引入的先決條件.而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利用自己生活中所用到的器材,制作傳聲筒,紙杯、線、瓶子、木桶等都可以作為實驗.學生做實驗如果選擇生活中能使用到的器材、用具,則他們實驗的興趣和熱情就更濃厚了,因為生活離學生的距離是最近的,物理知識如果能通過生活素材加以實驗得到論證,那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此外老師還可以對該課題進行延伸,在何種條件下,聲音是不能傳播的,老師給學生一個廣播,讓學生用生活素材進行“隔離”,有的學生用玻璃罩、有的用碗、還有的用紙殼、海綿等,在實驗中不斷嘗試,學生便會積累印證實驗結果的各種結論,結論越多,學生對于正確知識的理解便會越深刻.
2.通過生活素材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
教學實踐中,物理學科有很多知識點可以被拿來充當教學媒介,比如說:液晶顯示屏、超導體模型、日歷、能代表物理知識的影像資料等,這些生活素材學生在常規課堂上無法接觸到的,但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眼球”,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如:以《牛頓第一定律》課程教學為例,該課程是物理運動力學方面的基礎和根本,需要學生學透、吃透.所以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力”,可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力”,樹上掉落的蘋果、踢球、搖擺鐘、汽車運動等,都在詮釋著力,以動畫或影像資料的形式播放教學內容,能給學生最直觀的力的印象,因為力是需要對比觀察才能發現的.同時,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嘗試使用生活素材來做實驗,如:浮力的測試,給學生海綿、黑板擦、盤子、木板、葉子、氣球等生活素材,讓學生挑選可以在水中漂浮最長時間的物品,最后在課堂上驗證.這是課堂實驗的命題,在課后也可以延伸,如:讓學生在生活素材中尋找其他浮力效果更好的生活素材、讓學生用實驗去印證浮力和哪些實驗條件有關等.生活素材給課堂教學的啟發不僅體現在課堂環境、教材資源的使用和選擇上,它能讓課堂教學的選擇變得更加多元,教學實踐行為和方式更加活潑生動.
3.由淺入深,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學習時間短,要想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知識教學與能力培訓,利用學生對知識由淺入深的理解,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初中物理學科中有一些淺顯易懂的知識、理論和規律,從小實驗中獲得印證,生活素材取材簡單、使用方便,被學生熟悉,所以能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豐富的實驗材料.比方說,在講述“摩擦力”的時候,老師讓一名男學生到講臺上來,把一本書從講臺的一端推到另一端,之后又叫了一名女學生,按照同樣的方式把書從講臺的一端推到另一端,結果兩個人推書的距離不同.很簡短的實驗說明了兩個道理,一是,書在講臺上移動的時候,其動力是因為摩擦力被消耗才會停止;二是,給書的力越大,書走的距離就越大.實驗對知識的直觀解釋,會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生活中的“摩擦力”是切實存在的,然后再通過課程安排、習題設計,深入分析摩擦力概念、計算及習題練習等內容,學生便可熟練掌握關于摩擦力完整的知識內容了.
由此可見,把一些學生們日常生活所能使用到的、日常實驗操作所能應用到的小實驗搬到課堂上來,因為學生接觸過、了解過、操作過,所以會對這部分知識點有印象,由淺入深再學習,實驗了解到的知識會與學習到的知識相互疊加,學習效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分析證明,生活素材引入初中物理課堂,要注重內容和形式,更要突出其便捷性、可操作性、成本低的優勢,不要勞民傷財、更不要破壞,要合理的使用、規范的使用、安全的使用.綜上所述,初中物理課堂對于生活素材的挖掘與使用還應繼續探索,知識源于生活,當物理知識與生活逐步加強聯系,則教學的實踐效果便會愈加突出,學生素質和能力才能獲得完整培養.